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种植模式对旱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穴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覆膜时间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的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其他种植模式分别提高9.0%-46.8%和9.2%~59.03%.是一项适合于旱作区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10.
11.
以贵州省开阳县不同种植方式下的黄壤为供试样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土壤pH、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以期为碳酸盐岩地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单作与连作下的各项理化指标呈现相同趋势,即容重和速效钾表现为种植前高于收获后,而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为收获后高于种植前;间作下的pH、容重、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种植前高于收获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收获后高于种植前.整体而言,3种种植方式下,土壤pH表现为连作>间作>单作;容重表现为间作>单作>连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以及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均相同,即在3种种植方式中均表现为间作>连作>单作;土壤C/P和N/P在3种种植方式下表现为单作>连作>间作,而土壤C/N表现为单作>间作>连作. 相似文献
12.
在冀西北旱坡地采用窄土垄沟、宽土垄沟、窄膜垄沟、宽膜垄沟4种不同沟垄处理形式,以常规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的沟垄形式对南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沟垄处理方式对南瓜的出苗、成苗影响较大,覆膜垄沟2个处理较平作出苗率分别提高6.0%和7.4%,成苗率提高9.0%和10.8%;沟垄处理幼苗生长亦较平作旺盛,鲜重、干重、株高分别提高26.6%~89.9%、19.5%~68.3%、12.5%~58.0%,侧根数增加9.2%~52.3%.各处理组产量均高于对照,较对照增产4.23%~32.39%,增加经济效益176.2~1210.4元/hm2,尤以宽膜垄沟产量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综合出苗、幼苗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因素,宽膜垄沟>窄膜垄沟>宽土垄沟>窄土垄沟>常规平作. 相似文献
13.
以“陇山药1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露地、覆膜、小拱棚及双膜4种种植方式对0~25 cm地温、山药的出苗时间、农艺性状、产量及纯收益等的影响,以期为西北半干旱区陇山药种植提供最佳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小拱棚、覆膜和双膜处理均可提高山药0~25 cm各层次地温、日平均地温和各时段地温;比露地提早出苗10 d,可提前播种10~20 d,延长山药生育期20~30 d,均有利于山药个体的生长;小拱棚处理的产量达到1098.96 kg/667m2,比双膜处理高5.01%,比覆膜处理和露地分别高32.68%和30.62%;小拱棚处理纯收益达12698.28元/667m2,比双膜处理高10.24%,比覆膜处理和露地分别高49.80%和40.68%.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索适合于江门地区绿肉节瓜高产栽培的最适间距,选取江玉11号节瓜品种进行行距为60 cm,株距分别为35、45、55 cm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行距60 cm,春季株距35 cm,秋季株距45 cm,为江玉11号节瓜最适间距。 相似文献
16.
17.
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种植密度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半干旱地区西瓜土壤水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沟覆膜技术种植的旱地西瓜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对照分别提高118.67%和135.09%,是一项适合旱作区西瓜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黄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光温室条件下,以黄瓜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沸石、高岭土、硅藻土、草炭和膨润土等5种土壤调理剂对黄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增加黄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改善黄瓜品质和提高单株产量。其中草炭处理黄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产量均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1.00%、15.25%、35.28%、57.17%、43.56%、48.73%、52.77%和37.25%;膨润土处理黄瓜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丙二醛含量最低,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78%、降低了60.20%;硅藻土处理黄瓜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3.75%和1.85%。综合评价,5种调理剂中以草炭效果最好,其次为硅藻土和膨润土,三者效果较对照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沸石、高岭土效果较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