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病害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0年6-8月间,从新疆北部哈密瓜主产区的病叶上分离到9个菌株,做了至病性测定,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DNAG+C的含量测定,鉴定确认这9个菌株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Smith and Bryan)Dye 1978],但致病症状存在差异,认为存在2个致病型,从病果上分离到2个致病菌株,做了初步鉴定,可能是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2.
我国茭白生产及研究概况(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甜菜四种细菌性病害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一、蔬菜细菌性病害的症状蔬菜细菌性病害大致分三种类型:即坏死与腐烂、萎蔫和畸形。 (一)坏死与腐烂由于细菌侵害,植株上的局部组织或器官坏死,表现出病斑。叶斑初呈半透明水浸状,后中央部分呈各种色泽、多数为黑褐色、油润而不干躁。大多数叶斑周围由于细菌分泌毒素,有一褪绿色转为黄色的晕环,如菜豆细菌性疫病菌,  相似文献   

5.
凤舞剑 《蔬菜》2011,(12):26-27
针对番茄植株不同部位发生的细菌性病害选用不同药剂。为害番茄造成细菌性髓坏死主要选用内吸剂,为害番茄表皮的主要选用触杀剂,有的放矢,防治效果佳。  相似文献   

6.
我国茭白生产及研究概况(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武汉是全国四大“火炉”之首,夏季酷热,持续时间长,7~8月,37~39℃高温天气经常出现,在此条件下平菇若能栽培成功,经济效益很高,但难度也大.培养料采取先高温发酵,后常压灭菌,开放接种,通气发菌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闯过发菌关,但进入出菇期能否闯过细菌性病害的毁灭性为害,则是一个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8.
甜瓜细菌性病害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9种杀菌剂对新疆哈密瓜的2种主要细菌性病害——瓜类细菌性角斑病和瓜类细菌性果腐病进行了室内、盆栽、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这2种病害,无论是预防效果还是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其中较好的为农用硫酸链霉素,对这2种病害的大田预防效果分别为52.2%和58.2%,治疗效果分别为35.8%和40.0%,其他药剂均较差,故对甜瓜细菌性病害更应强调和注重预防及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平菇麦粒种在培养过程中受到细菌侵染后,菌丝生长缓慢而纤细、松散,生活力下降。用此菌种来栽培时,极易遭到真菌的侵染和危害。严重影响栽培产量和经济效益。一、发生症状平菇麦粒种培养基受到细菌侵染后,发生局部或全部腐烂。侵染较轻时,平菇菌丝可绕过被侵染部分而继续生长,如气温较低时,会有少部分菌丝长入侵染部分;侵染较重时,平菇菌丝生长受阻,导致整瓶菌种报废。一般在菌种培养的中后期发生侵染,在未长菌丝的中下部扩展蔓延。侵染初期,先在培养料与塑料袋(或玻璃瓶)的交界处产生大量水珠,然后麦粒变软而破裂,出现黄白色粘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被侵染的培养料全部腐烂变成暗褐色粘液,将袋打开会散发出酱臭气味。未受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茭白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茭白作物种质资源、茭白生理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列出了我国茭白生物学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我国茭白的生物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我国茭白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茭白作物种质资源、茭白生理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列出了我国茭白生物学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我国茭白的生物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正常茭、雄茭、灰茭3种茭白为材料,测定并比较三者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雄茭与灰茭、正常茭在形态上有着显著差异,而灰茭与正常茭间差异不显著;正常茭白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灰茭次之,雄茭最小;正常茭具有最强的光合能力,灰茭次之,雄茭最弱。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21世纪以来我国茭白新品种的选育审定情况以及茭白高效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以期为我国茭白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茭白胡麻斑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应开展寄主与病原菌的互作机理、发掘抗性品种和抗性基因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茭白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茭白品种‘蒋墅茭’和‘葑红早’为试材的研究表明: 在肉质茎膨大之前, 植株茎蘖各部位的总糖、还原糖、淀粉积累量持续上升, 短缩茎中积累量最高; 肉质茎膨大开始时, 各部位碳水化合物积累量下降, 以短缩茎的下降量最大, 认为膨大前叶片的光合产物在短缩茎和叶片中积累以短缩茎为主,植株积累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孕茭前14C 同化物在短缩茎的分配率较大, 上位叶片、叶鞘也有较多积累, 肉质茎膨大过程中, 大量的14C 同化物在肉质茎中积累。饲喂叶片光合产物除供应自身茎蘖外, 还向植株其它各部位输送。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近20 a来浙江省茭白育种工作的经验,介绍了育种规划制订、育种技术研究进展、茭白新品种成果及产业发展概况等,有助于了解浙江省茭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7个茭白品种的株高,第4叶叶鞘长、叶长、叶宽,壳茭单质量,净茭单质量及产量等10个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调查测量,并测定氮素、叶绿素和水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款庄茭白产量较高,商品性好,口感甜脆,营养成分含量丰富,适宜云南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9.
茭白褐斑病是茭白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第一次被命名为菰长蠕孢.随着属名的变化,该病原菌被转移到平脐蠕孢属作为菰平脐蠕孢.最新研究表明,该病原菌与水稻褐斑病病原菌属同种,是稻平脐蠕孢异名.本文阐明了茭白褐斑病痛原菌名称的演化史,以及异名对该病害防治决策的制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4种杀菌剂防治茭白胡麻斑病效果和对茭白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浓度和施药次数内,4种杀菌剂未对茭白单质量、产量等经济性状产生不良影响,且较CK均有增加.4种杀菌剂中对茭白胡麻斑病防效最佳的是40%稻瘟灵乳油,防治效果为87.37%;其次为45%咪鲜胺水乳剂,防治效果为60.84%;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为48.50%;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仅为37.05%.由此可见,40%稻瘟灵乳油用于防治茭白胡麻斑病是高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