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祥金  甘莉 《长江蔬菜》2010,(13):30-31
叶用薯在武汉黄陂区示范推广已有4年时间,经济效益十分突出。为了完善栽培叶用薯的田间制度安排,我区在前川街农科所地区通过生产实践发现,在叶用薯栽培前茬采用早春栽培竹叶菜、后茬进行芹菜越冬设施栽培,不仅可以调节好田间的种植茬口,并且种植效益尤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李莉 《长江蔬菜》2021,(15):59-60
叶用薯也叫江城薯尖,在武汉市黄陂区种植已有十多年,因其柔嫩、口感好,深受百姓喜爱,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已成为黄陂重要的蔬菜产业支柱,2020年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1333.3 hm2).但近几年,因斜纹夜蛾、烟粉虱以及烟粉虱传播的病毒病为害日益加重,叶用薯上的农药使用量增加,加大了叶用薯的生产成本,并且存在食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叶用薯的持续发展和百姓健康.2020年夏季,因斜纹夜蛾和烟粉虱为害较为严重,导致叶用薯基地部分毁田或弃种.为减少叶用薯化学农药的使用,贯彻绿色植保理念,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提质增效,结合工作实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导读:近年来,斜纹夜蛾在黄陂区叶用薯上的为害逐年加重。通过采用生物导弹、性引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的虫源基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确保叶用薯食用安全。叶用薯也称薯尖,是以食用茎叶为主的甘薯专用品种。自2009年起,叶用薯成为武汉市黄陂区主导蔬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逾万亩。以往叶用薯病虫害极少,但近3年随着规模化种植基地的增多和暴雨洪灾的发生,斜纹夜蛾为害逐年加重,渐渐成为制约叶  相似文献   

4.
叶用薯又称薯尖,是以食用茎、叶为主的菜用甘薯品种。自2009年以来,武汉市黄陂区大力推广叶用薯优良品种,形成了逾1 333 hm2的叶用薯产业规模,集成了一批实用高效的栽培技术,带动了1 500余户农户脱贫致富。本文通过对叶用薯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进行访谈和实地调查,总结了黄陂区叶用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并推荐了3个当地发展潜力较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古松 《中国蔬菜》2015,1(10):88-89
<正>叶用薯尖保护地周年栽培,1次扦插,可连续采收2a(年),且在早春能抢早10d(天)左右上市。该种植模式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经济效益高,每667m2年产值约4万元。叶用薯尖以鲜嫩茎叶作为食用部分,也称为菜用薯,喜肥水耐高温,但不耐霜,病虫害少,其鲜嫩薯尖富含各种维生素、胡萝卜素、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口感鲜嫩滑爽,既可炒食又可凉拌,深受消费者欢迎。长江流域传统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叶用薯越冬保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用薯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市民欢迎,近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如何保护好种苗成为发展的关键,经过近几年的实践,采用薯苗越冬保苗方法,出苗快,效益高,是目前大量推广应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长豇豆和叶用芥菜在湖北省的栽培面积较大。根据武汉地区豇豆、叶用芥菜种植习惯,利用豇豆作为豆科作物根部与根瘤菌共生具有较强固氮能力的特点,有机结合叶用芥菜喜氮肥,耐寒抗冻,喜欢低温,最适宜秋季或越冬栽培的特点,总结出春、秋季长豇豆、越冬叶用芥菜设施大棚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菜薯也称叶用薯,是将其鲜嫩茎叶作蔬菜用的专用甘薯.嫩叶(带叶柄)在沸水中快速烫熟,并配以香油等佐料后食用,熟化后色泽翠绿美观,口感脆嫩,纤维少,香滑爽口,食用品质佳.武汉市2005年引进种植,2006年被列入我市种植业"三四五工程"项目,菜薯在我市露地种植生长期160~180天,采收期130~150天,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利用温室大棚周年生产,667 m2产量可达到4 00~5 000 kg.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叶用薯尖以甘薯茎尖生长点以下10~15 cm长的部分作为食用部分,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膳食纤维、蛋白质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口感鲜嫩爽滑,既可炒食又可凉拌,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新型绿色蔬菜。在冬季遭遇大雪、霜冻等低温环境时,扦插留用的薯尖母体无法抵御低温的伤害,造成大面积死亡,无法满足翌年的生产需求。叶用薯尖工厂化育苗是在霜冻前利用温室为其提供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明显优于稻草免耕栽培模式,其中稻草包芯每667 m2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出402.81元,产投比达1.76。  相似文献   

11.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明显优于稻草免耕栽培模式,其中稻草包芯每667 ㎡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出402.81元,产投比达1.76.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区农民种植马铃薯,存在种薯质量差、栽培模式落后、种植密度不合理、施肥不科学、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问题,可通过推广应用优良种薯、马铃薯垄沟和垄作栽培模式以及大垄单行标准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叶用萝卜青菜是以萝卜苗期的叶片和叶梗为鲜食的叶类蔬菜,有着其它叶类青菜不具有的功效;本文从栽培品种、栽培季节、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叶用萝卜(青菜)多茬种植与收获的高效栽培技术;四季均可种植栽培,经济效益较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生菜是菊科的重要蔬菜,包括叶用的生菜和茎用的莴笋。生菜是由野莴苣驯化而来,叶用的生菜传入中国后渐渐演化成茎用的莴笋,并成为我国的主要栽培类型。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生菜在我国的消费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生菜也是水培种植的模式作物,是植物工厂中最常种植的作物之一。在植物工厂中,生菜的生长速度、光利用效率、营养吸收利用、产品品质等性状需要通过育种针对性地进行改良。在大田或保护地种植,则急需抗性高、耐高温抽薹的优良品种,以适应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多发反常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5.
叶用萝卜是一种以叶片为主要食用器官的萝卜品种,近年来其食用量和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从品种选择、播种方式、施肥方法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叶用萝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不同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毕节市的优势作物,大多以和玉米套作模式进行种植,为了探索马铃薯新品种毕薯5号与玉米套作合理的薯、玉行比配置,我们在海拔1600m以下的地区开展薯玉套作模式对比试验,为该品种的推广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马铃薯品种为毕薯5号,玉米品种为毕单14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创汇蔬菜,已成为一些地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将叶用生菜、西洋芹菜、绿花菜、牛蒡、黄皮洋葱五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叶用生菜 (一)选用合适品种:普遍栽培的有大湖659、绿湖、美国PS、玻璃脆、意大利耐抽苔生菜五个品种,适合不同季节栽培。 (二)合理排开播期:叶用生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根据季节选用不同的品种。(见表1)  相似文献   

18.
湘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叶用红薯高效栽培,宜选用福菜薯18号等适合本地区推广的优良品种,培育优质种苗,正确进行植株调整,重施基肥,夏季注意遮荫降温,秋冬季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科学采收。  相似文献   

19.
叶用薯又称菜薯,是以新鲜幼嫩的茎叶作为蔬菜的专用甘薯,其以口感柔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在武汉市快速发展成为一种易栽培、效益高的优势蔬菜.掌握好春季叶用薯定植技术是夺取全年高效高产的关键与基础.通过黄陂区近10年来的推广,摸索和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有效的定植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成型有机基质种植板栽培是将农业有机废弃物栽培基质压制成较大尺寸的设有定植孔的种植板,由机械手臂摆放于设施菜田内进行蔬菜生产的设施蔬菜宜机化栽培模式。为了探求该栽培模式对蔬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叶用莴苣为试材,进行成型有机基质种植板(腐熟羊粪∶豌豆秸秆=2 V∶1 V)栽培试验,以常规土壤栽培为对照。结果表明:成型有机基质种植板栽培的叶用莴苣生长势较土壤栽培明显增强,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地上部的鲜质量及氮磷钾积累量均较土壤栽培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34.85%、10.42%、14.98%、101.00%、98.16%、69.96%、78.48%;可食用部分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较土壤栽培显著增加,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说明成型有机基质种植板栽培在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同时,能够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