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栗绛蚧的寄生蜂有8种,6种育自雌蚧,1种育自雄蚧,1咱育自雌蚧及雄蚧。每年发生1代,营内寄生,寄生雌蚧的蜂种。发生期集中于3月中旬至5月中旬,林间成蜂有三个羽化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至下旬,5月中旬。林间寄生率3.2%~62.7%。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利用肿腿蜂和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室内试验,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3龄幼虫寄生率100%;对4龄幼虫25%,对5龄幼虫无寄生效果;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和肿腿蜂带拟青霉对4~5龄幼虫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7.50%和90.63%用肿腿蜂进行林间放蜂防治试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可防3龄以内皮下幼虫,防治效果为86.02  相似文献   

3.
栗绛蚧KermesnawaiKuwana的寄生蜂有8种:6种育自雌蚧,1种育自雄蚧,1种育自雌蚧及雄蚧。每年发生1代,营内寄生,寄生雌蚧的蜂种。发生期集中于3月中旬至5月中旬,林间成蜂有三个羽化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至下旬,5月中旬。林间寄生率3.2%~62.7%。  相似文献   

4.
分月扇舟蛾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分月扇舟蛾越冬代、一代幼虫在幼龄林中的测报技术及防治指标。研究认为,该蛾当杨树花芽长1cm,鳞片稍裂,平均温度达5℃时,越冬幼虫即上树啃食芽苞。3年生树有卵块株率40%以上,每株平均有1.5块卵;5年生树有卵块株率40%以上,株均卵块4块以上时需要防治。当年一代幼虫实施防治指标,3年生以下树及5年生以上树由公式:实施防治指标=防治指标/(1-寄生率)计算。  相似文献   

5.
肿腿蜂、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利用肿腿蜂和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室内试验,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3龄幼虫寄生率100%;对4龄幼虫25%,对5龄幼虫无寄生效果;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和肿腿蜂带粉拟青霉对4~5龄幼虫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7.50%和90.63%。用肿腿蜂进行林间放蜂防治试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可防3龄以内皮下幼虫,防治效果为86.02%。林间释放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Z28+粉拟青霉Z26)混合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防治效果最佳为91.34%,可防皮下和木质部幼虫。肿腿蜂带粉拟青霉Z26,2次/年,每次100头/株,防治效果为85.60%,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Z28,1次/年,每次200头/株,防治效果为72.44%。  相似文献   

6.
应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日本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1989年林间释放定居成功,1990~1993年采用人工挂放和飞机撒放种蜂枝条的方法,防治控制面积14.09万hm2。放蜂点的小蜂定居率达98%以上,1.5年后,松突圆蚧雌蚧被寄生率稳定在20%~30%,雌蚧密度由放蜂前每针束3头以上,下降为每针束0.3~0.6头,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枣镰翅小卷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9-1993年在山西太谷枣区对枣镰翅小卷蛾的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调查,编制了1-3代5年的生命表及平均生命表。分析得出,第1代的卵和1-2龄幼虫是其世代及年度的薄弱环节;1-2代,2-3代,3代-翌年1代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45、2.7和0.21,在年份间种群由上升到平衡;第1代的风雨致死,第2代的4-5龄幼虫及蛹的虫寄生,越冬代(即第3代)的打枣致死、蛹期天敌取食及冬季消亡对种群的控制作用较大;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关键因子是作者提出的新方法,文中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步骤,关键因子:第1代为4-5龄幼虫天敌取食,第2代为蛹期虫寄生,越冬代为4-5龄菌寄生和蛹冬季消亡。  相似文献   

8.
茸毒蛾主要危害泡桐,在河南1年发生3代。幼虫1 ̄2龄喷洒灭幼脲4000倍液,虫口减退率91%;幼虫2 ̄3龄喷洒2.5%敌杀死8000倍液,虫口减退率98.4%;幼虫1 ̄2龄树干基部钻孔注50%甲胺磷原液,虫口减退率95%以上。如果采用人工捕杀、化学农药、营林措施等进行综合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1990~1993年,应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和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试验,结果如下:①采用300~1600倍液防治第1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90.4%~100%,防治≥4龄幼虫的,其杀虫率为89.1%~95.8%;防治第2代≤3龄幼虫,72h后,其死亡率为71.9%~90.7%.②采用500~2000倍液防治鞭角形扁叶蜂幼虫,并与同倍数的40%水胺硫磷、50%甲胺磷进行对比,使用三唑磷的,72h后,其死亡率力40.3%~99.2%,96h后残毒药效为14.2%~100%,优于甲胺磷,次于水胺硫磷.在本试验设计浓度范围内,它们的杀虫效果(包括残毒药效)都是随浓度加大而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在大邑县共收集到舞毒蛾天敌30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9种,捕食性昆虫9种,病毒和虫霉菌各1种。卵期平均寄生率为27.06%±0.54%,大蛾卵跳小蜂是主要天敌。幼虫期天敌有病毒、斑痣悬茧蜂、毒蛾镶颚姬蜂和绒茧蜂等,平均杀死幼虫51.59%±6.48%。蛹期主要天敌有寄蝇、广大腿小蜂和脊腿囊爪姬蜂等,平均寄生率达32.91%±26.40%。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87.62%的个体被天敌致死。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在北京地区1a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及周围的枯枝落叶层及松软的土壤中结茧,以预蛹越冬。幼虫群集危害落叶松。卵和幼虫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10.4586和383.5258日度。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20℃。林缘及东南方向比林内及西北方向产卵多,分别为0.73、0.3块/枝。茧期各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为83.23%。以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寄生线虫及敌灭灵进行防治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线虫防治室内效果达80%~100%,敌灭灵野外效果达98%~100%,而白僵菌效果为28%~52%,苏云金杆菌的2个亚种效果均不理想,分别为20.83%和9.095%。  相似文献   

12.
北方桑天牛雌虫经初期交尾,可终生产孵化卵,具有单雌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幼虫存在夏季间歇活动期和日活动节律。据此确定了最佳用药时期。居民区自然种群趋势指数(1)比林地高3.74倍;计算出了平均世代长;确定了幼虫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等。  相似文献   

13.
双斑锦天牛AcaloleptesubluscaThomson在山东省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该虫危害冬青卫矛EuonymusjapomcusLinneaus,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上中旬,主要天敌为管氏肿腿蜂等,寄生率为20%左右。对双斑锦天牛的防治可在幼虫期根施3%涕灭威或3%呋喃丹颗粒剂,也可在成虫期于根际喷洒40%久效磷乳油800倍液,均能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双斑锦天牛Acaalolepte sublusca Thomson在山东省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冬。核虫危害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mcus Linneaus,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上中旬,主要天敌为管氏肿腿蜂等,寄生率为20%左右。对双斑锦天牛的防治可在幼虫期根施3%涕灭威或3%呋喃丹颗粒剂,也可在成虫期于根际喷洒40%久效磷乳油800倍液,均能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钩翅尺蛾是黑荆树重要食叶害虫,在福建1a发生5代,以肾在松土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卵期平均7.2-9.3,幼虫期5龄,平均历期18.4-29.5d;越冬蛹平均历期148.6d,其余各代9.3-13.1d。成虫寿命6.3-8.2d,每雌平均产卵604粒。主要天敌有中华茧蜂、螟蛉绒茧蜂、斜纹猫蛛、沟渠豹蛛等。林间20%氰戍菊脂100倍大面积超低容量喷洒,以及施放白僵菌粉炮,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抚育疏伐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抚育疏伐结果表明:种子园优良无性系数类型植株比例,由原来的45%提高到63%;无性系平均单株产籽量、出籽率、发芽率,分别提高21.8%、7.99%、3.57%;家系子代树高和当年抽高,分别提高2.10%、2.16%;疏伐后第3年种子园结实量,为历年平均产量的2.03倍,为最丰年的1.30倍,为最欠年的3.19倍;雌、雄球花量,分别为疏伐当年的2.28倍、2.52倍。  相似文献   

17.
寄生真菌对根结线虫的致病力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南方根结线虫卵作接种试验,证明从根结线虫成虫及卵上分离76个菌株中大部分菌株有寄生能力,种间及株间寄生率差异明显,表明这种方法是检验寄生真菌寄生能力的一种良好方法。通过测定,76个菌株中有10个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超过50%,种间及菌株间对卵的寄生能力存在很大差异;Paecilomyceslilacinus,Verticiliumchlamydosporium及V.lamelicola对Meloidogyneincognita,M.arenaria和M.javanica卵的寄生能力进行比较,在3种线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3种真菌对这3种根结线虫有进行防治的可能性。首次研究了寄生真菌培养滤液对根结线虫的作用,发现大多数寄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对幼虫有毒害作用。28个菌株中24个的培养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幼虫有很高的毒性作用,在4h内56%~100%幼虫不活动;P.lilacinus菌株54培养滤液对幼虫作用的时间不同,效果也有很大差异,作用4h,幼虫不活动率为100%,作用48h,幼虫死亡率为100%。在盆栽试验中,证明某些真菌对无菌土栽培的番茄上南方根结线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P.lilacinus  相似文献   

18.
杨潜姬蜂CelatapopulusWang是杨潜叶蜂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该蜂1年1代,以老熟幼虫越夏越冬(在寄主土茧内)。4月中旬寄主幼虫危害盛期为成虫羽化产卵盛期,寄主幼虫入土后,该蜂卵始孵化直至老熟。寄生率最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杨潜姬蜂Celata populus Wang是杨潜叶蜂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该蜂1年1代,以老熟幼虫越夏越冬。4月中旬寄主幼虫危害盛期为成虫羽化产卵盛期,寄主幼虫入土后,该蜂卵始孵化直至老熟,寄生率最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对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幼虫进行室内及林间寄生试验,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可以对云斑天牛一龄幼虫寄生。其室内攻击天牛幼虫致死率为100%。林间防治有效率为61.11%,室内寄生生产卵率为62.5%,子代蜂的出蜂率为20.83%,对云斑天牛具有一定的持续防治效果。而对个体较大的接近老熟的幼虫则无法寄生。寄生成功后,川硬皮肿腿蜂母代蜂寿命会延长至子代蜂幼虫化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