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不同生育期光合叶面积对人参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茎叶数人参在不同生育期人参皂苷含量变化规律,以三年生、四年生三茎、二茎和单茎人参为研究对象,以人参皂苷为检测指标,采集集安不同茎叶数和不同生育期的人参,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皂苷含量,并用HPLC法测定7种单体皂苷的含量,比较其变化规律。①人参皂苷的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的生育期内,三年生、四年生人参在红果期人参总皂苷含量最高,其含量分别为4.46%、4.94%、4.97%、6.69%、5.00%。②不同茎数人参、双茎叶人参总皂苷含量高于单茎叶人参和三茎叶人参的总皂苷含量。③不同时期参根中单体皂苷含量不同。总体而言,其不同生育期单体皂苷红果期Rb1含量最高,其四年双茎Rb1含量最高为1.035 mg/g;而枯萎期时Rd含量最低,三年单茎Rd含量最低为0.105 mg/g。且不同茎叶数人参,双茎叶人参的单体皂苷高于三茎叶和单茎叶的人参的单体皂苷。人参皂苷的含量与生育期和茎数有密切的关系,建议栽培时做双茎化处理,并在红果期末期采收。  相似文献   

2.
对白术、人参配伍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相同质量白术配伍不同质量人参(1∶0、2∶1、1∶1、1∶2)后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白术、人参配伍比例为1∶1时,其挥发油抑菌效果优于白术挥发油,且随着白术、人参配伍中人参比例的增加,抑菌效果也随之增强。白术、人参配伍后γ-榄香烯、β-人参烯、人参炔醇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增加,γ-衣兰油烯、桉叶-7(11)-烯-4-醇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降低。因此,白术配伍人参后挥发油抗菌活性有一定提高,可能与其组成中苍术酮比例减少,而人参挥发性成分比例增加有关,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术、人参药对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人参病虫害发生及农药施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中国人参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的人参病虫害发生、为害及农药施用现状。通过与人参种植户、人参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结合问卷调查和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调查。参农普遍认为春季和夏季是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对秋季,特别是秋末冬初病虫害防治不够重视,而该阶段恰是预防和杀死越冬害虫和病菌的关键时期;中国人参主产区当前主要病害有人参黑斑病、人参菌核病、人参红皮病及人参根腐病等,防治所用农药主要是代森铵;主要虫害是金针虫和地老虎,防治所用农药主要是辛硫磷;不科学、不规范用药有可能导致病菌和害虫抗药性增强,不利于人参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通过此次调查,初步了解了人参当前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及农药施用现状,为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皂苷(Ginsenoside)是一类固醇类化合物,又称三萜皂苷,主要存在于人参属药材中。人参皂苷被视为是人参中的活性成分,因而成为研究的目标,其中Rg1是非常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发现,Rg1可快速缓解疲劳、改善学习记忆、延缓衰老,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本研究试图采用人参皂苷介入中医治疗,探讨人参中的活性成分人参皂苷的生物医学功能,明确人参皂甙在缓解疲损、修复细胞组织方面的效应。研究表明,人参皂苷治疗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且交互作用良好(P<0.05或P<0.01)。对双膝关节屈曲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交互作用极好(P<0.01)。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且交互作用极其显著(P<0.01)。总之,人参皂苷对高强度运动所致膝关节受损有着非常良好的缓解和修复等疗效。  相似文献   

5.
人参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合作用是人参产生干物质的基础,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简述了人参的光合特性,归纳了人参光合特性日变化及不同生育期变化的规律,分析了影响光合作用特性的因素,包括光强、光质、温度、CO2、水分、源-库关系、光斑对人参光合特性的影响。指出了在人参栽培实践中存在的对光合作用特性的不重视、只强调单一因素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等问题及解决对策,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人参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本研究以人参、三七、西洋参、珠子参为材料,利用EMBOSS在线程序和CodonW 1.4.2软件分析密码子使用偏性。结果表明,人参、三七、西洋参、珠子参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均以第三位碱基A/T结尾且密码子使用更偏向A/T碱基。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和PR2-plot分析表明,自然选择对人参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具有主导作用。以ΔRSCU>0.08为条件筛选最优密码子,分别明确了人参、三七、西洋参和珠子参的最优密码子分别是20、21、19和16个。其中,人参、三七、西洋参、珠子参共同拥有最优密码子14个。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人参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人参叶绿体基因组进化机制、遗传育种、资源鉴定和外源表达基因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人参须为原料,通过浸提、调配等工艺制得人参饮料。结果表明,人参须浸提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60 min,料液比1∶20;人参饮料调配的最佳配方为浸提液20%,白砂糖10%,柠檬酸0.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饮料加工过程中人参单体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人参皂苷Rd变化较大,降低34.69%;人参皂苷Rb2和Rb3次之;Re和Rb1的含量变化较小,分别为6.21%和1.36%。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药学作为一门新生交叉学科已在诸如药材基源鉴定、组织细胞培养、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等研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人参等贵细药材研究当中作用突出。随着人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拓展,从分子水平阐述物质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在未来的人参研究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组培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参代谢产物是如何产生的,其中的关键技术是什么,哪种诱导子可以使其化学成分积累升高,这些都为大规模获得活性物质积累了数据。此外,建立分子水平指纹图谱以判断人参参龄、辨别药材真伪;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态因子与人参的互作关系都是分子生药学在人参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本综述总结以上研究基础,并对未来分子生药学在人参的研究中的作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苷(Ginsenoside,GS)是一种固醇类化合物,也称三萜皂苷,主要存在于人参属药材中。人参皂苷被视为是人参中的活性成分,因而成为研究的对象。由于人参皂苷影响人体多重代谢通路,所以其效能较复杂,而且各种人参皂苷的效能较难分离。现已明确知道的GS单体有40余种,其中研究最多且与肿瘤细胞凋亡最为相关的为Rg3与Rh2。人参中的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尤其是Rg3与Rh2对肝癌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抑制凋亡的作用,同时也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对人参发酵酒的发酵过程和陈酿过程中皂苷含量变化的检测,进一步确定人参发酵酒的最佳发酵时间和陈酿时间,从而优化人参发酵酒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0.
正人参在我国是民间公认的名贵中药材,素有"百草之王"称号。近期笔者在鄂西北山区调查时发现,有人在乡下走村串户兜售人参种子,有的农民甚至已经开始种植人参。在网上,也有不少销售人参种子的网店。人参真的能随意引进种植吗?答案是否定的。人参为五加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喜寒冷、湿润气候,耐寒、忌高温强光,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透气、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生长。过去人  相似文献   

11.
人参功能成分研究逐渐受到重视,除了人参皂苷为主要功能成分外,人参多糖因具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抗肿瘤、免疫调节、降多糖、抗疲劳等)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对人参多糖的系统报道仍然较少,综述了人参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方法,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为开辟更为广阔的新型功能型食品市场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人参、普洱茶、枸杞子、干制红枣、菊花为原料,经清洗、干燥、拼配、灭菌、分装等生产工艺制成人参普洱茶。确定人参普洱茶的生产工艺、原料的最佳配比和产品质量标准,为人参食品产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大量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是构成生命体的基础元素,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也需要氮元素的参与,氮元素对土壤营养和土壤酶活、土壤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都有影响。施入氮肥对土壤营养的影响会因为土壤环境,植被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人参地条件下,磷酸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都受到氮素的影响;长期施入氮肥使土壤中真菌含量增加,即使人参的连作障碍与土壤中微生物结构有很大关系,但是一些放线菌可以抑制人参病原菌的生长,还有助于人参的生长和成分的积累;人参地适量施入氮肥有助于皂苷的合成和人参的生长发育。本研究从氮素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以及氮素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人参榕又名榕树瓜、薯榕、地瓜榕,桑科榕属多年生植物。叶浅绿至深绿。根状茎,棕褐色,当母株生根时就开始形成。人参榕是福建漳州传统花卉之一,其根茎发达,并凸出地面,形态自然,根盘显露,根部形似人参。近几年来,漳州培育的人参榕商品株形奇特,茎根肥大,叶色亮丽,产品远销韩国、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血人参中的类黄酮成分,为提升血人参药材品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技术及类黄酮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人参根中的类黄酮成分,比较两种技术在类黄酮成分分析和鉴定中的差异。通过UPLC/Q-TOF-MS技术从血人参根中鉴定出14中类黄酮成分,通过类黄酮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鉴定出61种类黄酮成分。原花青素B2、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4种成分是血人参根中的主要类黄酮物质。研究结果不仅可帮助揭示血人参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还可为开发改良调控类黄酮物质积累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IBA、NAA和蔗糖浓度对东北刺人参不定根增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为大量扩繁东北刺人参不定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刺人参不定根为外植体,研究在液体振荡培养中,NAA、IBA以及蔗糖浓度对东北刺人参不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生长素及浓度对东北刺人参不定根的影响中,IBA对促进东北刺人参不定根的生长效果优于NAA,当IBA浓度为3~4 mg/L时,适合不定根生长,培养不定根的IBA浓度为3 mg/L;在培养基MS+IBA 3 mg/L中提高蔗糖浓度到50 g/L时,可明显促进东北刺人参不定根的鲜物重和干物重的增加,分别为5.3、0.49 g。【结论】培养基配方为MS+IBA 3 mg/L+50 g/L蔗糖且振荡培养时,东北刺人参不定根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4种人参属植物抗性生理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理机制上了解人参属植物抗旱性的重要内容,为其区域化种植和栽培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人参属4种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屏边三七(Panax stipuleanatus)、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var.major)和越南人参(Panax vietnamensis)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和自然耗水的方法,获得4个土壤水分梯度,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对4种人参属植物的抗旱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4种人参属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干旱对这4种人参属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并未产生抑制作用;4种人参属植物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SOD活性增加幅度较大;在重度干旱(RWC 45%~55%)时,与对照相比珠子参的POD活性升高,增加幅度为21.16%,其余3个品种均降低,其中越南人参的POD活性降低幅度最小;与对照相比,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MDA含量均降低,变化幅度较小。综合以上分析,供试的4种人参属植物中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抗旱能力较强。珠子参和越南人参在干旱胁迫下的SOD和POD活性升高或降幅较小,MDA的含量相对稳定,这些指标对其抗旱性贡献较大,可将其作为抗旱指标。  相似文献   

18.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是满族重要的常用药物。400多年前,清太祖发明了红参炮制方法。红参保肝、抗氧化以及抗肿瘤作用均比人参要好。现代研究表明,人参炮制后其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生了很多稀有的人参皂苷。随后,人参皂苷Rg3被成功地工业化生产,并研制成一类抗癌新药。人参开发利用的经验表明,通过对满族药物的不断挖掘,会有更多有价值的潜在药源化合物被发现,这对于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漆酶对人参中木质素成分的降解作用,以提高人参皂苷Re提取率为目的,采用正交试验对漆酶酶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e最佳提取工艺为:1 g人参粉加入1.5 g漆酶(25 000 DLU/g),在60℃,pH值5.0下,酶解1.5 h,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人参皂苷Re。经漆酶酶解处理后人参皂苷Re提取率达到0.511%,比传统加热回流法提高了90.0%。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人参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er)是中国传统药用植物,世界上享负盛名。我国是世界上人参生产大国,中国人参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吉林省是中国人参产业大省,人参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自有品牌声誉逐年提高。但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我省人参产业却面临着转型升级、产品换代和附加值提高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吉林省人参产业的优势与弊端,初步探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决条件、发展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