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敖礼林 《科学种养》2010,(10):55-55
<正>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常见于低丘陵,是主要的木本油料植物。长期以来,老百姓不大重视油茶果实的科学采收和茶籽的储存技术,严重影响其果实的含油量和茶籽的油质。现将油茶果实的采收和茶籽的储存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合嫁接杜鹃红山茶的优良油茶砧木及最佳砧穗组合,同时研究各指标与嫁接亲和力的关系,以广西栽培面积广泛的普通油茶、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软2号’和‘岑软3号’5种油茶为砧木,以杜鹃红山茶为接穗开展芽苗砧嫁接试验。结果显示,嫁接成活率由高到低排序为高州油茶(83.33%)>‘岑软3号’(79.44%)>‘岑软2号’(70.00%)>普通油茶(63.33%)>广宁红花油茶(50.00%);各组合间穗砧直径比接近于1,同步生长性较好。对各指标综合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嫁接苗生长指标由高到低排序为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软3号’>普通油茶>‘岑软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砧木嫁接苗成活率与新梢生长量、根系生长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综上,5种供试油茶与杜鹃红山茶均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其中高州油茶与杜鹃红山茶砧穗亲和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博白大果油茶、多齿红山茶和石笔木是颇具经济价值的山茶科植物。以当年采收的3种山茶科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形态特征,通过白菜种子发芽试验探索3种山茶科种子不同部位(种皮、种胚)的萌发抑制作用,并研究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6-BA)和赤霉素(GA_3)对3种山茶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博白大果油茶与多齿红山茶种子形态接近,与石笔木种子形态差异较大,博白大果油茶种子质量最大,单粒重达3.779g,石笔木种子质量最小,为1.889g。博白大果油茶种子萌发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种皮内,其中外种皮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更强;多齿红山茶主要存在于外种皮和种胚内;5%的石笔木种皮和种胚提取物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不明显。不同浓度激素对博白大果油茶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发芽指数;GA_3能提高多齿红山茶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6-BA浓度对多齿红山茶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00mg/L的GA_3能显著提高石笔木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研究结果可为博白大果油茶、多齿红山茶和石笔木种子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茶籽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建辉 《茶业通报》1990,12(3):33-36
我国盛产茶和油茶,茶籽资源极其丰富。茶籽中含有高达25%~35%的茶籽油,在提油后的饼粕中尚含有10%~15%的茶皂素、10%~20%的蛋白质、30%~50%的淀粉、糖类等。虽然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懂得从茶籽中提取食用茶籽油,但是真正掌握并开始综合利用茶籽资源造福于人类则是近一、二十年来的事情。即便如此,我国目前仍有部分茶籽或提油后的饼粕被当作废弃物白白浪费掉,或者烧掉。如何科学地综合利用宝贵的茶籽资源已经不限于茶叶行业,并已扩展至工农业、日用化工和医药等部门,显示出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巨大的潜力和重大的意义,因此研究综合开发利用茶籽的工作已经成为令人瞠目和高度重视的课题。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概述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工作,以及提供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不同油茶物种在热带气候区的适应性,在泰国清迈省开展引种种植试验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越南油茶和高州油茶在泰国清迈的适应性最好,不同地点引种的平均保存率分别达92.5%和92.7%,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茶梨、宛田红花油茶、普通油茶的适应性居中,平均保存率分别为40.0%、66.7%和46.6%;广宁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浙江红花油茶的适应性最差,不适于在热带地区种植。此外,在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是影响引种油茶树体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海拔高度引种的油茶成活率、株高、地径以及冠幅、分枝情况差异明显,引种海拔越高,普通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和茶梨的成活率也升高,低海拔地区引种的普通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毛蕊红山茶和茶梨冠幅则相对较小。本研究结果为热带地区油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茶籽壳的加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据统计,全国现有油茶面积347多万hm2,年产油茶籽566亿kg.在茶籽壳中,含木质素52.15%、多缩戊糖30.27%、皂素5.43%、鞣质2.47%、水0.43%、油分0.13%、其他成分9.12%.……  相似文献   

7.
茶窗蛾Stiglius susukii sgechwanensis Chuet Wang在江西婺源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表土的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卵除第一代产在茶芽或初展嫩叶的尖端外,2~6代均散产在叶正面。第一代幼虫3月下旬末开始卷叶为害。幼虫卷筒形叶苞潜藏其中为害,每虫一生一般害嫩叶4~6片。各虫态历期为:卵5.0~13.7d;幼虫9.1~27.9d,预蛹1.6~3.7d;蛹8.3~13.9d,越冬蛹135.0~155.0d;成虫寿命3.3~10.3d。  相似文献   

8.
何媛媛 《种子科技》2022,(5):112-114
油茶是十分常见的经济作物,无论是茶籽、茶饼,还是茶树,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加强对油茶挂果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能够提升油茶产量和油茶挂果林的抚育质量.文章具体从油茶挂果林抚育管理、油茶病虫害的类型以及病虫害防治手段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油茶丰产造林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亦财 《茶业通报》2003,25(1):32-32
茶黑毒蛾,又名茶茸毒蛾,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油茶等常绿木本经济作物。泰顺县地处北纬27,茶黑毒蛾在我县茶区年发生4代,尤以四代为害严重。我县现有茶园面积4300hm2,60%茶园分布在海拔600~700m的山地,曾于1997年严重发生后,2001年因夏秋气候较干旱,茶园管理粗放,再度在我县茶区严重发生面积达600hm2,累计损失茶叶产量125t,产值近100万元。1发生原因分析1.1气候适宜于茶黑毒蛾的发生近年来冬天严寒,春暖干旱的气候特点,为茶黑毒蛾安全越冬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增加了越冬后的有效虫…  相似文献   

10.
朱自振  瞪科 《茶业通报》2000,22(1):46-48
中国古代茶书,也即中国古代茶学或传统茶学专著。我国饮茶、业茶的历史悠远,但茶之形成为学,出现茶的专著,则是迟至唐朝中期陆羽撰写《茶经》一书为始的。这一点,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指出:“季疵始为经三卷”。季疵是陆羽的字,“经”指《茶经》,意“陆羽首先写《茶经》三卷”。这里的“始”是指茶的著作而言的。北宋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讲得更清楚。他说茶之见于史,是魏晋以后的事,而后来大家提到茶叶,都说是源于陆羽,“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这也即是说,茶之有书,由零星的经验、知识,集中提高上升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是…  相似文献   

11.
赖艳彬 《茶业通报》2018,(3):129-132
茶与僧,因缘深长。僧人与茶之关系,涉及的面向诸多,大体说来既有种茶、采茶、制茶等这样的具体茶事劳作生活,也有"以茶供佛"、"以茶会友"、"以茶助禅"等以茶为媒介的茶事文化活动。可以说,茶贯穿于僧人的所有生活里。在这些茶事的生活中,僧侣凭籍着茶体悟佛性、参禅悟道。茶在饮,禅在参,参禅如品茶,品茶如参禅,茶与禅的同构互证中最终走向"茶禅一味"的圆融境界。  相似文献   

12.
湖南油茶害虫风险性评估及危险性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明确湖南地区油茶害虫的主要种类,以2011年6月—2013年8月湖南省油茶害虫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估分析法、害虫风险指数加权法与经验公式法,从害虫分布区域、危害程度、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防治处理难度5个方面(包括16个风险因子)对危害油茶的172种害虫的综合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估。将湖南省油茶害虫划分为4个级别,茶籽象甲Curculio chinensis、黑跗眼天牛Bacchisa atritarsis、油茶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为危害油茶频发性成灾的害虫;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油茶织蛾Casmara patrona、油茶尺蠖Biston marginata、油茶叶蜂Caliron camellia、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广西灰象Sympiezomias citri、油茶堆砂蛀蛾Linoclostis gonatias、油茶金花虫Colaspoides opaca、茶长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为高危害虫(偶发性成灾害虫);并列出了14种中危性害虫,其他均为低危或无危害虫。根据害虫的危险性等级,对油茶害虫的防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茶的诗文以茶事为题材,兴起于唐代。安徽在唐代时期,舒州、寿州、宣州、歙州、池州均生产名茶。赏析唐代茶的诗文,可以从中了解到安徽名茶的制作工艺、品质特征、社会影响等诸多安徽茶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高产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产油茶系指采用优良杂交品系,通过采取良种壮苗、高标准整地栽植及精细管护等技术,促进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丰产、高产的油茶。江西省丰城市油茶生产历史悠久,拥有传统油茶林50余万亩,但平均每亩产茶油仅2.5—5千克。从1998年开始,该市在白土镇岗霞村引种栽培高产油茶,投产后平均每亩产茶油达50千克,是传统油茶产量的15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梵净山野生茶树与常规茶园鲜叶为原料加工成茶叶,进行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感官品质常规茶的外形,汤色、叶底品质优于野生茶;野生茶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与常规茶差异不明显;野生茶与常规茶共检测出42种香气成分,野生茶醇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高于常规茶。总体来说,梵净山野生茶值得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陈俊科 《种子科技》2022,(23):76-78
油茶又被称为茶子树,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其种子能够榨成茶油,茶油的营养价值丰富,耐贮藏,色清味香,在食品、日用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油茶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导致油茶产量和质量下降。文章分析了油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科学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保证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品味普洱茶     
陈杖洲 《贵州茶叶》2007,35(3):32-35
普洱茶热在不断升温,饮用和收藏普洱茶的茶友也越来越多。我是一位茶技工作者,品味普洱茶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对品味普洱茶有一些粗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以酸石榴叶为原料,在分析其化学组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红茶和绿茶工艺加工酸石榴叶茶,研究不同制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石榴叶是一种良好的制茶原料,但是不同的制茶工艺对其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主要是因为红茶工艺更能有效钝化酸石榴叶茶中的多酚氧化酶,导致该条件下酸石榴叶茶中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绿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鞣花酸、儿茶素、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红茶工艺可显著降低鞣花酸及儿茶素含量(P0.05),并显著增加酸石榴叶制茶中的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P0.05)。通过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看出,绿茶工艺对酸石榴叶制茶抗氧化性无显著的降低作用,而红茶工艺能显著降低酸石榴叶制茶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硒与人体生命关系研究的进展,证实硒是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我国第二个高硒区的发现,对富含硒素的紫阳茶的研究工作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已有关于紫阳茶含硒量及品质方面的调查报道。1987年在省科委及国内茶学界、营养学界、医学界的大力支持下,又系统地分析测定了紫阳富硒茶的营养成份。  相似文献   

20.
爲評估台灣茶樹種原之遺傳歧異性,本硏究由100條ISSR引子中篩選出12條可産生多型性條帶明顯的引子,這些引子共可産生67個的多型性條帶罁恳环N原之分子標誌數據進行UPGMA法分群分析結果,可將台灣133個茶樹種原區分成六大群,包括油茶群、赤芽山茶群、野生茶樹群、大葉變種與小葉變種混合群、大葉、小葉及大葉、小葉雜交種混合群及小葉變種群。而主成分向量分析的結果與利用群聚分析得到的親緣關係樹形圖結果相符合。台灣茶樹種原高比例的遺傳歧異度是由台灣的野生茶樹所貢獻,部分重要栽培種間的相似性仍極高。爲了探討制茶過程對分子級品種鑒定之影響及DNA分子標誌應用于成茶品種鑒定之可行性,本硏究分析不同發酵程度的茶類,在制茶過程中對DNA質量之影響,試驗結果顯示高溫殺菁過程嚴重造成成茶DNA的降解。利用各種類別成茶與新鮮茶葉(對照)所抽取之DNA樣品進行PCR擴增反應,結果發現分子量小於1,000bp的ISSRDNA條帶表現較穩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