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自育素材之路,需提前进行接续性培养,只有培育出好素材,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从而拉动市场,吸引更多的人地走上自育盆景素材之路,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宣传指导盆景的三个方面,对我教育启发较大。一是盆景起源于我国,应大力弘扬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盆景;二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大力推崇走自繁自育桩材之路;  相似文献   

3.
“打造中国环保,需要全民参与”。这是一位环保专家说过的话。作为盆景工作者与爱好者更是义不容辞,因为他们是环境美的创造者。《中国花卉盆景》杂志2002年第七期编者按指出:“每一位盆景工作者,务必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杜绝采挖、砍伐野生树木的不良行为。”因此,自育盆景素材是盆景艺术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叶德鉴系福建建瓯人,学名德金,号阳圃,今年75岁高龄。他性格热情奔放,关注环保事业,提倡自育桩材,创作重心放在丛林、山石于一体的组合盆景,其作品已收入香港《文农盆景》国际网站。自1983年退休后,20年来辛勤创作,多次向本刊提出合理化建议,在问卷调查中,叶老被称为“艺德高尚的老园丁”,由于他热爱盆景艺术,至今身体健康,为盆景的民族风格再上一层楼笔耕不缀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卉盆景》刊登了很多自育桩材的文章和作品,很受启发。本人也就木槿盆景的创作,谈一点自育桩材的体会。 1992年春,笔者在花友处剪了几枝木槿老枝,地扦后基本都成活。第二年上泥盆,长势很好,三、四年中花开不断。后发现有二棵根部发达,过渡自然,试想制作盆景。当时一次性截干到位,后采用岭南盆景蓄枝截干和苏派粗扎细剪相结合的方法,用浅盆养护,用了近8年的时间,基本成型(见图)。木槿盆景落叶后能观骨架,春夏秋能观叶观花,花期近半年。  相似文献   

6.
讲究意境美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一大特色。由于中国盆景受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造园等艺术的影响,很重视对意境美的追求。这一点也是中国盆景一个可贵的值得继承并发扬的好传统。吕坚以创作小型、微型盆景见长。尤其是他的小型盆景,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盆景讲究意境的特色,创作了不少具有  相似文献   

7.
盆景创作中(主要指树木盆景)枯荣对比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传统表现形式之一。这种形式及创作技法,也是从中国古代绘画中汲取借鉴而来的,它与盆景艺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也是比较早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人们在盆景创作中仍普遍在用。其艺术特点是利用素材已有的受自然风霜雨雪磨砺和兽虫践踏而形成的枯干枝部分,巧妙雕刻修饰;也可利用造型中必须去掉的部分活的枝干,依据作品整体构图布局的需要,用作点缀,以枯衬荣,与树木的枝繁叶茂、鲜花硕果  相似文献   

8.
如果中国盆景艺术是一座殿堂,那么,地方特色就是构筑殿堂的砖瓦。地方特色奠定了中国盆景的基调,是中国盆景独有的亮点。中国盆景艺术之所以能异彩纷呈,青春常在,领军世界盆景艺术,皆为地方特色之功。没有地方特色就没有中国盆景艺术昨日的精彩和今日的辉煌。地方特色是中国盆景艺术流派形成的基础。盆景是最受环境、土壤、气候、素材、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人们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盆景创作,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由上述因素造就的规律行事,创作出风格相近的盆景作品来,这种因地域而产生的相近风格就被称为地方特色。而随着地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中国盆景历经千年,发展至今,正是代代创新、点滴积累的结果。因此,当今的中国盆景艺术家应着力研究我国现代盆景艺术的创作和理论,不断创新,促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10.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这块悠久历史和悠久文明的土地时,一大批优秀的域外盆景(盆栽)作品,逼到了国人面前。于是乎盆景界一片哗然。或惊异,或欣喜,或自卑,或自弃,或极端,或中庸,由此引发了一场较大规模的盆景创作和理论探讨。其中的问题之一是:中国当代盆景应该用什么作参照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我的意见是: 一,东洋盆景不是盆景创作的唯一样式。从目前所看到的资料来分析,我认为,被有些人推崇至极的日本盆景,远不如中国盆景内涵之深和外延之广。中国传统盆景和现代盆景都强调一个“景”字。由景生“境”,由“境”表情。因此,一草一木皆可入盆,一石一水即能成景。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全不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的盆景素材(刺柏)是极普通的一个树种,制做而成的作品,造型也很一般,且尚未成型、丰满,有待继续养护、培植。而我们之所以选发,看中的是作者能利用一个遗弃的、并不起眼的素材,不拘一格,别出心裁地构思创作。这种做法值得提倡,尤其对广大业余爱好者来说,更具有借鉴、启发意义。我们希望专业或业余盆景工作者,决不要一味追求名贵树种,更不要到处去采挖树桩,破坏生态环境,而应该就地取材,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自培自育,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推动盆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盆景艺术不象中国文学、书画等艺术门类那样,有渊源.有理论体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研讨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探讨盆景艺术有别于其它艺术的个性特征.对盆景的创作与发展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13.
刘国恩同志制作的盆景,我们已经做过介绍。这里再次向大家推荐几幅真柏盆景照图。作品的素材全部是作者耐心地由幼苗地栽经十多年培养而成。这是最值得大家向他学习的地方,每一位盆景工作者,务必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杜绝采挖、砍伐野生树木的不良行为,我们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多多地向我们提供有关自育素材培养盆景的经验,为盆景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15年前,我曾提出中国盆景要有大发展,必须增强精品意识,将盆景艺术纳入商品市场才是发展的正确途径。只有承认盆景是一种具有独特品格的艺术商品,将它纳入商品流通轨道,使它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中国盆景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多办展览多交流,多办评比显高低,竞争规模扩大了,必然使盆景艺术日臻完美,才会创作出大量精品,从而占领盆景世界,盆景艺术才会有  相似文献   

15.
本刊第三期发表了河南曹新民同志的文章,呼吁盘景创作杜绝采挖树桩.走自培,自育之路.希望本刊继续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这里刊出厦门林思进一文,专就这个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供盆景爱好者与广大读青参阅。本刊将一如既往.坚持正确导向.尽我们的能力.为保护环境.杜绝采挖树桩.提倡自培、自育之路而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6.
正海派山水盆景的发展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山水盆景发展中重要的一支流派,集百家之长,以其不拘格律、道法自然的特点深受广大盆景制作者喜爱。笔者自1986年到上海植物园工作,师从冯舜钦大师学习海派山水盆景制作,34年的钻研与创作,让笔者对海派山水盆景的自然式创作有了一定的感悟。笔者认为,海派山水盆景创作的灵魂是立意,关键是布局,再配以技法与装饰的深化,方可创作佳品。  相似文献   

17.
陈顺远先生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委员,是江西省著名的盆景艺术家和学术带头人。他从事盆景艺术创作的近30年,素以德艺双馨赢得同行们的尊爱。凡是看过他的实作或赏读过他刊登在各种花卉、盆景刊物上的盆景照片的,都油然感到其作品是那样清新自然、飘逸洒脱,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特别是他喜爱树石盆景创作,即使是存  相似文献   

18.
寻梦中国盆景,相约美好安康。在今年第八届中国盆景展会上,来自全国80多个城市的盆景艺术家、爱好者组成了近百人盆景创作大赛团队。我有幸参加,并以作品山石盆景《金州人家》荣获金奖。现将创作过程叙述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盆景与中国山水画都是具体和形象地反映某种自然景观,创作的题材都来自于大自然。画家作画要饱览自然、风景,“胸有丘壑”,盆景创作亦然。盆景这一古老的艺术,长期以来受着中国山水画及其画论的影响。譬如山水画中有“高远”、“深远”、“平远”的画法。盆景中也有“三远”的做法。中国山水画中的若干构图法则,诸如“主次分明”、“细节  相似文献   

20.
盆景——顾名思义,是用盆作栽体,养植经艺术加工后成观赏性植物的泛称。一树二盆三几架,好的盆景作品离不开合适的配盆,不同的地方流派和使用习惯,对盆都有不同的爱好和要求,因而促进了各式盆景用盆的创作发展,各式形状多种规格、材质的盆景盆使盆景人士在创作时能因景因势选用,丰富了盆景的艺术内涵。盆景创作高手对用盆相当考究,个别配盆还专门量身订造,以提升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