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8):2712-2718
为了研究蝴蝶兰花部性状遗传规律,以‘0314’、‘Red swan’和‘Ney Shan Gu Niang’蝴蝶兰为母本,大唇瓣蝴蝶兰‘Big foot’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组合F_1代群体的花部性状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F_1代群体中出现了双亲都没有的几个重要的花部性状,主要表现在花色、花部纹案、唇瓣等方面。F_1代花色性状或高于或低于双亲,出现了花色更为纯正、颜色更深的后代,表现超亲遗传的规律;花瓣纹案方面,F_1代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纹案变化,如均匀斑点和不均匀斑块;F_1代大唇瓣与普通唇瓣比例为1/4~1/3,表明大唇瓣性状为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2.
3.
用种子数量不同、千粒重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组配,通过对双亲及F1代种子数量的调查,发现F1代种子数量的多少与双亲种子数量关系不大,而与双亲种子千粒重差别的大小关系密切,双亲种子千粒重差别越大,F1代种子数量越少。从而指出选育少籽F1代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李小雷  鲍红春  于卓 《种子》2016,(12):17-20
利用ISSR技术对老芒麦(El ymus sibiricus L.)和紫芒披碱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 C.P)及其杂种F1代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71个ISSR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6.6%.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230 8~0.659 1,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大(0.712 2),以GD值0.50为基准,分为两类,母本老芒麦、正交F1代、L-BC1、Z-BC1为一类.父本紫芒披碱草、反交F1代为一类,BC1代偏向轮回亲本老芒麦遗传.  相似文献   

6.
1999年在棉花生长期间,通过试验对抗虫杂交棉的增产潜力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抗虫杂交棉的治虫原则,以期为生产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抗虫杂交棉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壳寡糖(COS)对羽衣甘蓝芽苗生长的影响,为芽苗生产上壳寡糖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以京羽一号为试验材料,在种子发芽后施用不同质量浓度COS(25,50,75,100 mg/L)溶液,观察壳寡糖对羽衣甘蓝芽苗生长指标、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75 mg/L COS处理的羽衣甘蓝芽苗总酚、总黄酮、总硫苷质量以及黑芥子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对照差异显著,较对照分别增加25.99%,17.99%,29.68%,141.88%和2.51%;100 mg/L COS处理的羽衣甘蓝芽苗的产量及总酚、总黄酮、钠和硼含量及黑芥子酶活性也得到了相应提升,且与对照差异显著,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5.21%,21.29%,22.47%,15.97%,32.63%,97.71%。经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芽苗的产量与类胡萝卜素、总酚、总黄酮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可得,经壳寡糖处理后可提高羽衣甘蓝芽苗的产量,提升芽苗的营养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增加芽苗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杂交茎瘤芥F1代形态特征与瘤茎鲜重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学华 《耕作与栽培》2007,(3):45-45,61
茎瘤芥(B.var.tumida Tsen et Lee)为重庆市主要特种蔬菜作物,更是驰名中外的涪陵榨菜的主要原料作物。近年来,杂种优势理论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渐渐加强,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被选择单株经济性状的考察与留种的矛盾(茎瘤芥营养体有些考种指标必须砍下瘤茎才能测量),而一些替  相似文献   

9.
贾继增  丁寿康 《作物学报》1991,17(2):157-160
单体分析是小麦基因定位的最常用方法。迄今已命名的300多个小麦基因,多数是采用单体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定位的。在单体的后代中大约有3/4的单体株和1/4的二体株,通常需镜检根尖或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将单体株与二体株区分开。镜检鉴定需仪器设备及熟练的技术,而且工作量大。所以自单体分析方法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均希望能找出一  相似文献   

10.
淫羊藿属植物多数种类在形态分类性状上存在连续过渡的形态变异现象,导致种间的鉴别困难.本研究对粗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天平淫羊藿,3个物种合计29个居群之间的种间杂交F1代植株及其亲本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C×MY、AC×WU、WU×MY 3种组合杂交F1代的叶片形状表现为双亲过渡形态,控制淫羊藿花瓣距短于内萼片的基因可能是部分显性,E.acuminatum的花瓣和内萼片颜色属于显性遗传.所得结果为淫羊藿属植物分类学、种间系统关系及其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作者在长期的小麦育种实践中通过思考总结,把育种中的早代选种方法巧妙结合起来,提出了早代选株选穗相结合的一种新方法-株穗混选法,并在育种中利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改进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F1代群体进行杉木的QTL作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间作图和复合区间作图最先是为近交群体而设计的QTL作图方法,现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它们应用于林木的F1代群体的QTL作图,称为改进的区间作图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该方法考虑了林木F1代1:1分离位点的信息,不同于通常的“拟测交”作图法。采用该方法,本文利用两个杉木无性系句容0号杉和柔叶杉的AFLP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杉木的13个数量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当似然比统计量的阀值取为13.82(对应于LOD为3.0)时,在两张杉木遗传连锁图谱上,共搜索到了25个QTL。在句容0号无性系遗传连锁图谱上,有5个QTL分布在4个连锁群上。在柔叶杉的遗传连锁图谱上,有20个QTL分布在3个连锁群上,其中第6连锁群上集中了高达13个QTL。这一新的QTL作图方法在作图精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文中所有的计算都是使用Mathematica软件编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杨春安  张志刚  何淑军 《种子》2005,24(8):117-118
棉花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表现在大幅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虫抗逆性等方面,最终提高种棉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随着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其F1代无论是在产量、品质还是在抗虫抗逆性方面,都较F2代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范恩普  崔德祥 《种子》1995,(2):15-17
1989~1993年对F1代西瓜亲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连继世代选择和不加选择的加代繁殖两种处理,结果表明:F1代亲本的连续选择能不断提高株系的亲和力,产量比未加选择的增产25.88%。经选择后,母本x-4株系可溶性固形物从10.11%增至11.43%,增长13.06%.父本N-2株系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7.3%增至8.8%,增长21.92%。F1代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89.44%,33.23下降到61.17%和11.63。F1代西瓜亲本连续选择可增加商品率和品质,防止亲本连年自交衰竭和F1代种子退化,并可延长双亲和F1的使用年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强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龙牙楤木繁殖困难的现况,研究了有效的龙牙楤木无性繁殖方法。试验发现,不同根段长度、不同扦插方式及不同药剂处理对根插出苗、成活有很大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直径为1.0~2.0cm粗的根段,长度为15cm以上,使用108生根粉或杜根素药剂处理后,进行斜向扦插,成活率能达到70%以上,并成为独立的植株。  相似文献   

17.
对小麦F1代正反杂交组合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平  张伟  苗艳芳  吕静霞 《种子》2005,24(1):30-31,94
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2002~2003年18个小麦F1代正反杂交组合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其灰色关联度,分析正反杂交组合的差异,结果表明:200237品系最好,200212品系次之,200246品系最差.同时只有200237和200238、200213和200214品系的正反杂交组合表现为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18.
玉米龙早群S1后代轮回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1后代轮回选择法对北方早熟春玉米群体-龙早群进行了二轮轮回选择。结果表明,C1比C0提高5%以上遗传进度的性状有产量,株高,穗位高和百粒重等性状,抽丝日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等性状的遗传进度均不足5%,丝黑穗病本轮选择后下降1.8%,抗大斑病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核桃早实性相关的SCAR标记在母本和F1代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目的是对与新疆核桃早实性相关的SCAR标记在母本和F1代上进行分析。通过对与核桃早实性相关的SCAR标记片段的扩增并测序,获得与早实性相关的SCAR标记片段,大小为762bp。用该特异性引物对新疆五个核桃实生品种母本和F1代进行扩增,在母本和F1代上得到了以下的结果:四个母本材料出现了该标记片段,各品种实生F1代单株出现该标记的比率分别为92.68%,97.92%,96.43%,93.10%和97.73%,分析表明核桃早实性是遗传力较高的性状。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新疆核桃早实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龙牙楤木的根段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龙牙楤木繁殖困难的现况,研究了有效的龙牙楤木无性繁殖方法。试验发现,不同根段长度、不同扦插方式及不同药剂处理对根插出苗、成活有很大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直径为1.0~2.0cm粗的根段,长度为15cm以上,使用108生根粉或杜根素药剂处理后,进行斜向扦插,成活率能达到70%以上,并成为独立的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