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浙双72"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双72"系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宁油七号"与"马努"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已通过品种审定.平湖市1995年冬种引进,经4年品比、3年大田对比试验,于1998年冬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获得种植户一致好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示范面积2.29万亩,2000年扩大到9.1万亩,2001年全市达11.5万亩,已成为我市油菜主栽品种,也是目前生产上唯一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2.
双低油菜"沪油15"保优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育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1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引入湖州地区,其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和双高(高出油率、高产量)的品种特性,深受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种植面积19万亩,2002年达到25万亩,2002年冬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占油菜总面积的40%,成为湖州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低芥酸、低硫甙油菜品种,2000年秋播我市引进试验、示范种植获得成功,2001年全市大面积推广种植10多万亩.  相似文献   

4.
"沪油15"是由上海农科院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秋我省种植面积达8万hm2.为探索该品种在我市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01年秋进行播栽期、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  相似文献   

5.
"沪油15"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培育而成的低芥酸、低硫甙(简称双低,下同)油菜新品种.1999年在上海市郊区、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等地进行示范试种,表现高产、抗倒、抗病和双低性状稳定,2000年秋播,"沪油15"推广面积达92万亩.为了充分展示"沪油15"的产量潜力,指导生产,作者进行了该品种亩产超250kg的高产栽培技术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育种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是我区双低油菜主栽品种,2006年我区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到6.74万亩;“秀水09”是嘉兴市农科所培育的晚粳品种,是我区晚稻主栽品种,2006年我区晚稻种植面积达37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7.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低芥酸、低硫甙的油菜新品种,海宁市于1999年引进,2000年示范种植2000亩;2000年秋播面积55000亩,占海宁市油菜面积的31%,成为我市油菜当家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浙双7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培育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的油菜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湖州市于1998年引进,1999年参加市油菜区试,2000年采取对比试验、高产攻关、示范推广同步实施的技术路线,大大加快示范推广步伐."浙双72"推广面积达38.68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47.0%;2001年冬种,全市"浙双72"种植面积扩大到48.83万亩,占油菜面积的59.54%,已成为我市油菜生产新一代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9.
"油研八号"油菜是贵州油料所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1997年通过品种审定.我市1997年开始引进,经几年试验、示范和推广,1999年种植面积15.3万亩,占全市油菜面积的95.67%.我们在试验、示范的同时进行了不同播期、不同施肥量、不同栽培密度等试验,初步掌握了"油研八号"在我地种植亩产250kg产量结构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我们开展晚稻直播油菜试验示范以来,7年累计直播油菜种植面积112561亩,平均亩产142.7kg,其中余新镇宋阿蚕农户1999~2001年种植直播油菜22.9亩,平均亩产238.26kg,最高一块2.1亩"沪油15",平均269.4kg.  相似文献   

11.
"沪油15"是上海农科院育种栽培研究所采用双交法选育的双低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高产、优质、抗病、高出油率,在安徽引种及大面积示范中产量居常规油菜品种之首.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应我市大面积种植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在大量引种的基础上设计本试验. 1参试品种 "宁杂3号"、"油研9号"、"杂选1号"、"陕油6号"、"两优586"、"蓉油6号"、"沪油15"、"史力丰"、"扬油4号",其中前6个是杂交双低,后3个是常规双低,对照为我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沪油15".  相似文献   

13.
由太湖地区农科所选育的双低油菜"苏油1号",我市已5年试验、示范,取得较好结果.1995~1997年度在东山镇连续三年品比和生产试验,"苏油1号"三年平均亩产达158kg,比"汇油50"增产10.6%.1998年度在特殊气候条件下,据36户51亩油菜产量调查,"苏油1号"平均亩产66kg,比"汇油50"增产15%.特别是西山油菜丰产方曾三次受涝,仍获得亩产103kg.1999年度,我市示范面积442.1亩,平均亩产181.5kg,其中横泾旺山丰产方,80亩"苏油1号"平均亩产210kg,最高田块240kg.表明"苏油1号"具有高产稳产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苏油1号"系我所育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高产新品种,于1999年8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定名,同年秋已在本省淮南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同时被沪、皖、浙等地引种进入生产种植.为配合各地对该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在生产中实行因种栽培技术,以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与增产潜力,我们于1998~1999年选用本地区油菜生产中的主要栽培因子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5.
杂交油菜绵油15号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特别是芥酸含量高,可作为化工企业加工原料,以高于常规油菜市场价10%左右的价格订单种植收购,使其种植面积在我市得以快速发展。2005年扩大到4万亩,2006年计划种植8万亩。绵油15号一般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量150~200  相似文献   

16.
双低油菜"秦油7号"属中熟双低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系陕西省秦丰杂交油菜种子公司育成.常乐镇于2000年秋播引种,示范田实收亩产181.8kg;2001年秋播种植百亩示范丰产方,尽管遭遇历史罕见低温阴雨天气,仍获得亩产175.2kg较高产量."秦油7号"两年平均亩产178.5kg,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8.3%.  相似文献   

17.
“浙双一72”是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早熟、高产、双低和高出油率品种。我市于1998年引试,1999年示范,2001年种植面积达0.5万余亩,已成为我市油菜的主栽品种。该品种主要表现为生长旺盛、繁茂性好、抗病力强等特点,正常情况下一般亩产140kg,但历年来,只限于移栽种植。为省工、省力,提高效益,恢复油菜面积,我站去年开始探索连作稻田直接油菜栽培技术,取得较好效果,亩产达126k。  相似文献   

18.
双低油菜"沪油15"、"沪油16"摘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种植业结构调整,奉贤区油菜种植面积呈逐年缩减趋势,为稳定油菜种植面积,2003年秋播对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蔬两用油菜品种“沪油15”和“沪油16”进行摘苔油蔬两用试验,2004年秋在奉城、青村镇示范推广。本试验旨在完善这两品种的油蔬两用高产优质农艺研究,从而增加其用途,为种植户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乌兰察布市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超过30万亩。多年来,由于品种单一退化,经营手段落后,投入少,单产水平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全市油料生产水平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宜我市气候特点的油菜新品种,1999年,我们在前两年后山地区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示范种植了青油14、青油331两个“双低”(低硫甘、低芥酸)油菜新品种,现将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一、示范基本情况示范项目落实在朝阳乡民乐行政村,当地当年平均有效积温2000℃,无霜期115天,青油14示范面积16亩,青油331示范面积4亩,5月20日种植。示范地是水地、轻壤土,前茬是…  相似文献   

20.
"双低"油菜是指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5%、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的油菜,如油研8号、中油杂2号、华皖油1号、2号、蓉油6号、湘杂油1号、2号等. 芜湖曾在1999年推广"双低"油菜面积18.42万亩,占全县油菜播种面积的60%,双低油菜示范区平均亩产达157.5千克,推广面积、单产水平和最高攻关产量,不仅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也居先进水平.发展"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