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水稻中大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精确定量栽培是由我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等在阐明了水稻形态建成与产量形成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水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和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形成的栽培与调控技术。我省自2008年引进该技术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四  相似文献   

2.
水稻覆膜栽培模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干旱和低温冷害问题。在这些区域,覆膜栽培可以在减少灌溉用水及增加土壤温度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但地膜的应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可降解的地膜残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由此生物可降解膜及配套覆膜机具开始研制并应用,促进了水稻覆膜栽培的发展。水稻通过覆膜主要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新的思路模式。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水稻覆膜栽培模式在水稻生产中的优劣势,并提出水稻覆膜栽培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对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视,尤其是在水稻的栽培方面,本研究将对水稻的直播、抛秧栽培以及育秧栽培方式进行探究,对这些栽培防止的历史、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提高水稻的产量,使得我国农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过去6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耕作与栽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广东水稻种植区划、水稻分蘖与幼穗发育、光温反应特性、高产栽培叶色变化、光能利用、抗倒伏机理等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丰富了水稻耕作栽培科学理论。在耕作栽培技术方面,1950—970年代在广泛调研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国著名的“潮汕经验”,大幅提升了广东水稻单产,并对我国水稻栽培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80—1990年代先后研发建立了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和水稻抛秧及配套技术,实现了水稻栽培技术的规范化;进入21世纪,研发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和多熟高效农作制模式及配套技术,实现了水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这些研究成果及其大面积应用,为广东水稻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耕作栽培研究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即“两型四化”)方向发展,在机械化育插秧、直播稻、再生稻栽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后广东水稻耕作栽培研究要继续围绕产业科技问题,加强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对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视,尤其是在水稻的栽培方面,本研究将对水稻的直播、抛秧栽培以及育秧栽培方式进行探究,对这些栽培防止的历史、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提高水稻的产量,使得我国农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栽培科学发展目标已经从追求高产的单一目标阶段朝着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迈进.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追求该目标更加迫切.追求该目标必须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路子.而用现代信息化去管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必然会涉及到与农业相关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具有多维、动态、变化、不确定性等特点,包括气象、土壤、病虫草害等可变因素,决定了水稻信息化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本研究结合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应用数据仓库技术来完成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决策管理系统的任务,解决出现的一些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生命线的工程之一就是粮食安全。粮食的产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以及核心。种植量和单产决定了粮食的产量。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因此,如何提高水稻单产产量至关重要。基于此,就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这些年,中国的农业工业结构在不断的开展变化和创新,这在必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粮食工业的不断开展。这种开展在水稻栽培方面有着十分显着的表现。同时,也对水稻栽培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水稻栽培中,想要得到持久高效的开展,就需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病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本文对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和感染周期进行了综述。作者发现水稻纹枯病可发生在水稻生长的任何阶段,其症状主要包括大面积的菌斑聚集和菌核。这些疾病的原因也很复杂,如栽培和管理、生长气候和细菌来源的数量。通过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方面来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水稻栽培中常见的病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相关知识产权成果的持续转化,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其水稻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水稻品种权主要来自于水稻研究所、耕作栽培研究所、绥化分院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发明专利主要来自耕作栽培研究所;实用新型专利主要来自水稻研究所和耕作栽培研究所。这些专利主要集中在耕作栽培相关技术和育种相关技术领域。进一步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知识产权工作存在品种保护意识不足和专利质量良莠不齐,缺乏有效转化的问题。同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