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4个试验点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划分为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初步为4个试验点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桦5个种源当年生苗高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的苗高差异极显著,经过多重比较,确定欧洲白桦杂种为最佳种源,枫桦为最差种源,分别对每个种源各家系平均苗高进行多重比较,找出每个种源的最优家系和最差家系。通过对小北湖和帽儿山两个种源的白桦优树子代测定苗的方差分析表明:两种源间的苗高差异极显著;对小北湖白桦优树进行多重比较,确定最优家系为5号、27号和8号,最差家系为44号和48号。本次试验由于帽儿山白桦优树只有一个家系,因此不能进行多重比较。对欧洲白桦优树各家系的平均苗高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欧洲白桦优树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并确定最优家系为54号、76号和63号,最差家系为93号、65号和95号。通过对欧洲白桦优树与国内白桦优树的比较分析表明:欧洲白桦优树、小北湖白桦优树和帽儿山白桦优树三种源间平均苗高差异极显著,经多重比较确定小北湖优树为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3.
白桦苗期种源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对白桦16个种源的1年生苗高,地径进行方差分析,用各种源的苗高,地径与地理,气候因子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的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与各种源的地理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用16个种源的苗高,地径聚类分析,结合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4.
白桦适生范围广,是优良的城市绿化和风景林树种,用途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5.
白桦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调查了4个试验点5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差异明显,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尚未达到显著水平,利用各种源的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以树高,地径,经纬度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由于各种源的适应性不同,造成各试验点的种源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6.
以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6个具有速生优势的白桦种源为研究对象,选择天然次生林白桦种源为对照,通过传统的制浆造纸研究方法,分析了各速生白桦种源之间以及速生种源与对照种源在化学组分上的差异,并就这种差异对不同种源白桦制浆及成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速生种源与天然种源白桦各化学组分相比,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基本无差别;木素质量分数稍低,但差别不大;多戊糖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天然种源白桦,有利于改善制浆得率。各速生种源中,六盘山、帽儿山组速生白桦种源较其它种源具有更好的制浆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6个具有速生优势的白桦种源为研究对象,选择天然次生林白桦种源为对照,通过传统的制浆造纸研究方法,探讨了各速生白桦种源之间以及速生种源与对照种源在成浆特性上的差异。成浆性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各速生种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速生种源与对照种源间无显著性差异。速生种源白桦中的六盘山、帽儿山优良种源完全可以用于生产商品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  相似文献   

8.
帽儿山地区10年生白桦种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10年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源试验林14个种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树高、胸径、材积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种源4个性状的遗传参数比较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东方红、帽儿山和乌伊岭种源为优良纤维材种源,其纤维素质量分数遗传增益分别为5.29%.9.96%和2.85%,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43.26%,38.07%和36.96%。各种源性状与对应的地理气候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主要受温度和日照的影响.即白桦生物性状的地理变异的实质是对温度和日照时间的高度适应。聚类分析将14个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种源区、辽东种源区和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种源区。  相似文献   

9.
5种种源白桦木材干缩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主要对 5种种源新培育速生白桦木材的弦向、径向、体积全干干缩率和差异干缩及弦向、径向、体积气干干缩率和差异干缩等 4个性状进行了测试 ,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了变异分析及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据此可用来选育纵向干缩率小、差异干缩小、尺寸稳定性好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0.
应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白桦13个种源11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通过14个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233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在20.17%-32.19%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帽儿山种源和清源种源,最低的是绰尔种源。遗传变异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3个区域间占23.88%,种源间遗传变异占27.99%,种源内个体间遗传变异占48.13%。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白桦13个种源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大兴案岭地区的白桦和源聚为一类,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长白山分布区的白桦种源聚为另一类。同时,根据地理气候因子和遗传距离对白桦13个种源进行了种源区的划分,为种子调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白桦材LT型裂纹的演化与增长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以白桦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对白桦LT型裂纹的演化与增长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记录了裂纹尖端局域场形变信息的散斑图像,经过相关运算得出裂纹尖端的位移场分布图,并对含有LT型裂纹的白桦断裂韧度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应用于白桦LT型裂纹的演化与增长行为的研究行之有效,可以直观再现其裂纹增长与断裂过程的力学特征.裂纹尖端附近有较大变形,应力集中明显.该试验测定的含有LT型裂纹的白桦试样断裂韧度为39.864 MPa·m1/2.  相似文献   

12.
白桦材12个弹性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结合木材的正交各向异性特征论述了木材的柔度系数与其工程弹性常数的关系 ,并采用电测法测试了白桦木材的 1 2个弹性常数 .试验结果表明 ,木材作为多孔性材料 ,粘贴应变片时 ,涂胶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涂胶量过多则胶层太厚影响应变片性能 ;过少则粘贴不牢 ,不能准确传递应变 .木材作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 ,弹性常数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 ,满足马克斯韦尔定理 ,该试验测定的试验数据基本满足这些联系 .从数据结果的检测来看 ,白桦弹性常数的测量是准确可靠的 ,证明电测法这一测试手段可行 .就剪切弹性模量的测试结果看 ,抗弯弹性模量的倒数与高和跨度之比的平方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较高 ,均大于 0 95 .这说明应用三点弯曲试验方法测试的剪切弹性模量值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白桦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以白桦基因组DNA为模板,研究了ISSR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适宜于白桦的ISSR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即20μL反应体系中,Mg2+浓度范围为0.5~3.0mmol·L-1,dNTPs浓度范围为0.10~0.30mmol·L-1,Taq聚合酶浓度范围为1.0~2.0U,模板DNA浓度为30~120ng,同时含有RNA的模板DNA对ISSR扩增也略有影响,引物浓度范围为0.2~0.4μmmol·L-1。通过梯度PCR测验,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为49℃。反应程序为:第一个循环基因组DNA经94℃预变性5min;30个循环为94℃变性30s,49℃退火30s,72℃延伸30s;最后一个循环完成后,在72℃延伸7min。  相似文献   

14.
郭磊  詹亚光  范桂枝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38-11640,11653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白桦悬浮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方法]以白桦悬浮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悬浮细胞蛋白,使用17 cm、pH 4.0~7.0的IPG胶条,9.0μg/μl的上样量进行双向电泳.[结果]可得到蛋白质点数目多、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PDQuest软件分析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的凝胶,共得到约1 000个蛋白点.从这些蛋白点中随机选取3个蛋白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分析后,搜索NCBInr数据库对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3个蛋白分别为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transposase for IS1330和PadR家族转录调控蛋白.[结论]为利用蛋白组学分析诱导子提高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白桦变色菌的存在以及白桦在自然干燥过程中易产生变色的特点,从微生物学的角度,着重进行了白桦变色菌的培养、分离与筛选。研究表明:白桦在自然干燥过程中易受到变色菌的侵染;通过木材接菌试验,筛选出了诱使白桦变色的菌种。  相似文献   

16.
王遂  赵慧  李墨野  姜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18-9420
[目的]初步比较二、三、四倍体白桦叶芽中IAA和ABA含量的差异,为研究植物内源激素在不同倍性白桦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了二、三、四倍体白桦叶芽中IAA和ABA含量.[结果]对不同倍性白桦叶芽IAA与ABA含量的比较发现,多倍体白桦叶芽IAA含量均显著高于二倍体,而ABA含量则显著低于二倍体;单位质量的二、三、四倍体白桦叶芽中IAA/ABA的值分别为0.76、1.45、1.06.[结论]染色体倍数的增加对内源激素含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白桦愈伤组织中的三萜产量,以齐墩果酸为标品,以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系统,对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含量的测定进行了评价,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并且显色液在5~50 min内测定吸光值较稳定;对白桦三萜的提取温度和试剂优化发现,白桦愈伤组织样品在20℃,40℃,60℃,80℃等温度下进行超声提取,其三萜含量依次为40℃(1.67 mg/g)>60℃(1.28 mg/g)>80℃(0.47 mg/g)>20℃(0.08 mg/g).在有机溶剂中,其含量依次为:苯(2.58 mg/g)>乙醚(2.04 mg/g)>.乙醇(1.67 mg/g)>氯仿(1.21 mg/g)>甲醇(0.89 mg/g)>丙酮(0.50 mg/g).因此建议,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提取的最佳温度为40℃,提取试剂为95%乙醇.  相似文献   

18.
针对白桦木材易变色的特点,探讨了东北白桦变色菌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分离变色茵时采用80%的酒精液作为表面消毒剂比采用0.1%的升汞液更为适宜;采用PDA作为分离培养基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从白桦组织中克隆2个响应Me JA、SA信号诱导的bHLH家族基因,分别命名为BpbHLH2和BpbHLH3,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bHLH基因均具有完整的开放读码框(ORF),BpbHLH2基因ORF长1 050 bp,编码349个氨基酸,BpbHLH3基因ORF长1 044 bp,编码347个氨基酸。两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胡桃(Juglans regia)bHLH家族蛋白(Gen Bank ID:XP_018817560.1)和(Gen Bank ID:XP_018813766.1)相似度最高,分别达71%和70%。2个基因均包含bHLH、E-box和N-box的保守序列。BpbHLH2、BpbHLH3基因在白桦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两个基因均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BpbHLH2、BpbHLH3分别在根和茎中的表达量较低。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pbHLH2、BpbHLH3为白桦bHLH家族中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