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是指主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目前电力系统中性点主要有4种接地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110 kV及以上电网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通过变压器接地点构成短路通路,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大,故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往往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运行。当发生接地故障时,电网线路较长会产生间歇性的过电压损坏配电设备绝缘,影响供电可靠性。现通过实际工程中设置的接地方式说明其正确的配置接地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配电系统中性点采用何种接地方式与对电器、设备、线路绝缘水平的要求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根据经济技术比较综合考虑,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绝缘水平比不接地系统低很多。发生一相接地时,仍保持低电位,但故障点的电流不再是系统的电容电流,而是短路电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对各相对地电容相等,三相总对地电流为0,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相的对地电容被短路,中性点位移,故障相电压上升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是35KV以下线路采用的方式,在发生单相接地时,相电压畸变,中性点位移,而线电压不变,需装设有选择性的接地保护。  相似文献   

4.
1 10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 1.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投资省.该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非故障相对地电容电流均流过故障点.如果电网较小,线路不太长,接地电容电流很小,瞬时接地故障产生的电弧一般可自动熄灭,系统很快恢复正常.然而实际上电网接地电容电流达到一定数值(一般为30A及以上)时,电弧就难以自动熄灭,但这个电流又不至于形成稳定电弧,故常出现间歇性电弧接地.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10kV配电线路中(两线一地除外),发生单相接地时,其保护大多只取零序电压报接地信号,而取零序电流等作用于接地直接掉闸的并不多。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电网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单相接地保护作用于掉闸应推广应用。 1 单相接地保护作用于掉闸利多弊少 配电线路的单相接地保护,就是小电流接地保护,在我国35kV及以下的电网,为非直接接地电网。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接地电流很小、系统仍可以继续运行。但是电网运行中,发生单相接地时,保护装置只作用于信号,不作用于掉闸。运行人员利用重合闸寻找接地时,在没有排除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间歇性放电,可引起系统内部过电压。因此可能在绝缘薄弱处造成另一点接地,形成短路故障,扩大事故范围。同时也可因内部过压而损坏电器设备。另外因断线接地是人口流动频繁地点,可造成跨步电压,易出现人身伤亡不安全因素。 2 小接地电流的单相接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是否接地运行,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技术、安全、经济性等多个方面。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三种: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前两种接地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后一种接地系统又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这种区分方法是根据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的大小划分的。  相似文献   

7.
肖伟 《农村电气化》2002,(11):32-33
1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的接地保护电力电网小接地系统大部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而单相接地保护的变化已从传统接地保护发展到无人值守变电所配合综合自动化装置的接地保护、接地选线装置等 ,其保护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系统接地绝缘监视装置 :绝缘监视装置是利用零序电压的有无来实现对不接地系统的监视。将变电所母线电压互感器其中一个绕组接成星形 ,利用电压表监视各相对地电压 ,另一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 ,接入过电压继电器 ,反应接地故障时出现的零序电压。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开口三角形出现零序电压 ,过电压继电器动作 ,发出接…  相似文献   

8.
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虽然对供电不受影响,但因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可能引起对地绝缘击穿而造成相间短路。故发生单相接地后,不允许长期带接地运行,为此必须装设专用仪表来监视对地绝缘状况。我国目前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广泛采用检测接地故障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母线绝缘监察装置发现接地故障。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相似文献   

9.
小电流接地系统是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当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一般出现下列迹象.(1)警铃响,"××千伏母线接地"信号,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常常还有"消弧线圈动作"的信号.(2)绝缘监察电压表三相指示值不同,接地相电压降低或为零,其他两相电压升高为线电压,此时为稳定性接地.如果绝缘监察电压表指针不停地来回摆动,出现这种现象即为间歇性接地.(3)当发生弧光接地产生过电压时,非故障相电压很高,表针打到头,常伴有电压互感器高压一次侧熔体熔断,甚至严重烧坏电压互感器.  相似文献   

10.
1中性点不接地优缺点分析 (1)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构成短路回路.虽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会升高到相电压的3~(1/2)倍,但对低压设备的绝缘没有多大影响,因为低压设备绝缘裕量都易生产达500V,所以可不切断接地故障,在短时间内继续运行.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则要立即拉闸,即前者较后者供电可靠性高. 作为缺点之一,系在中性点不接地低压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在我国 ,通常将电压为 6~ 35 k V系统中性点非直接接地运行。非直接接地系统俗称小接地系统 ,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该系统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对地绝缘按能承受线电压考虑设计的 ,最大的优点是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可以运行2 h。这样能满足配网点多、面广、用户复杂的情况 ,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2 原因及分析在实际运行中 ,常会监视到母线电压不平衡的现象 ,引起母线电压不平衡的原因很多 ,处理的办法因故障而异。(1) 母线电压互感器一相二次熔丝熔断。现象为中央信号警铃响 ,打出“电压互感器断线”光字…  相似文献   

12.
<正>1变压器接地方式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中性点有3种运行方式:一种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种是中性点经阻抗接地,再一种是中性点直接接地。前两种合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亦称中性点非接地系统,或称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后一种中性点直接接地,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亦称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3—66 k V系统,特别是10 k V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如果单相接地电流大于一  相似文献   

13.
<正>1电力系统接地方式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到供电可靠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系统稳定等方面的综合性技术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选择。1.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图1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示意图,这两种系统的特点为:①发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用电设备能正常工作,允许继续运行2 h,因此可靠性高;②发生单相接地时,两完好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是正常时的姨3倍,因此对系统绝缘要求高,增加绝缘费用。  相似文献   

14.
10kV母线系统属于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在日常运行中,会发生单相接地、电压互感器断线、内部过电压等母线电压不平稳的现象,某些症状又不易区分,运行人员往往容易产生误判断,延误障碍的处理,危及电网的安全运行。现仅就单电源多线路系统进行分析。1单相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15.
1 引言电力系统的接地处理方式主要有直接接地 ,电抗接地 ,低阻接地 ,高阻接地 ,谐振接地 (又称消弧线圈接地 )和不接地。前三种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后三种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我国 3~ 6 6 k V电力系统大多数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即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该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并不破坏系统电压的对称性 ,且故障电流值较小 ,不影响对用户的连续供电 ,系统可运行 1~ 2 h。但长期运行 ,由于非故障的两相对地电压升高 3倍 ,可能引起绝缘的薄弱环节被击穿 ,发展成为相间短路 ,使事故扩大 ,影响用户…  相似文献   

16.
在 3~ 63 k V配电系统中 ,电压等级不算太高 ,电器制造业的水平对于满足其设备绝缘的要求 (按线电压考虑 )还大有余地 ,配电线路不长 ,对地电容较小 ,因此 ,常把这些系统设计成小电流接地系统 ,即中性点不接地、或在当中性点不接地时 ,如果单相接地电流大于一定值 (3~ 1 0 k V系统中 ,单相接地电流大于 3 0 A;2 0 k V及以上系统中 ,单相接地电流大于 1 0 A)时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电阻等阻抗接地。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 ,接地电容电流比负载电流小得多 ,且系统线电压仍保持不变 ,故可不中断供电 (国家规程规定允许暂时运行 2 h。) ,而利…  相似文献   

17.
<正>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站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规定:对35 kV和66 kV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大于10 A时,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当大于10 A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应采用中性点谐振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110 kV及220 kV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可直接接地;部分变压器中性点也可采用不接地  相似文献   

18.
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因此,在变电所的规划设计时选择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中应进行具体分析、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9.
不接地系统产生谐振的原因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在实际的变电运行管理中 ,有时由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或单相接地消失的瞬间 ,经常造成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熔断件熔断。或者是在进行正常的倒闸操作中 ,通过投入空载母线时 ,往往发现母线电压指示不正常或出现接地信号 ,但却没有发生明显的接地迹象 ,主要是由于电压互感器的铁磁谐振造成的。这种情况经常会使值班人员误判为电压互感器故障或是变电所内母线系统发生接地故障 ,影响了正常的运行管理。2 电压互感器产生谐振的原因分析(1)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 ,虽然电源侧的中性点不直接接地 ,但电压互感器的高压侧中…  相似文献   

20.
1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应适时使用消弧线圈配电网的中性点大都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但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完成后电网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尤其是随着配电网的扩大和电缆线路的增加 ,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增加 ,若配电网的电容电流超过规范规定时 ,中性点必须经消弧线圈接地 ,并按过补偿来整定 ,以补偿接地故障电容电流。条件允许时宜选用自动跟踪、自动调谐式消弧线圈 ,使系统在最佳补偿状态下运行。2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应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具有保护特性好、通流容量大、动作反应快、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