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豫西北沁阳市柏香镇,提起供电所所长刘国平,无论是镇领导还是企业老板或是村干部、普通百姓,都会一个劲地夸“刘所长好样的,这些年为俺们用电,他和供电所的师傅们可没少操心啊。”“为了农网改造,我无怨无悔”1999年刘国平上任之时,正是农网改造的关键时刻,他工作的柏香镇是沁阳市的一个农业大镇,全镇共有39个行政村,9000多户人家50000多口人,年用电量在1000万千瓦时左右,农网改造任务十分繁重。为了不辜负局领导的信任和农民群众的期望,他竭尽全力干好工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农网改造之中。在农网改造的600多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2.
读了贵刊1999年第5期董永卿同志撰写的《农民对农网整改有“三怕”》文章后,我深有体会,在农网改造前我们巩营乡也存在这种情况,我们主要用公告、宣传车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宣传的内容主要是解决农民的“三怕”思想。  相似文献   

3.
农村电网改造后,供电正常了,用上电的农民对“电”仍有许多“企盼”。 盼能保证供电 农村电网改造后,供电正常了,丰富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电”与农民生产、生活关系日益密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离不开“电”。供电正常后,农民不再满足单一种植。他们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依托“电”办起了养殖、繁育、加工等其它产业。其中孵化、育禽等项目不能忍受长时间停电,更不能遭受突然停电。停电会给农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突然停电更会给农民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甚至是“灾难”。  相似文献   

4.
辉县电网在1998年进行农网改造以来 ,昔日的明珠今天更显辉煌。辉县人民说 :是农村电网改造为俺架起了奔小康的金桥。“党给俺送来了富民电”峪河镇大屯村有400多户人家 ,将近1300亩土地。过去这个村用电有“三不” :电机不转动 ,电灯不明亮 ,电视不出影。到了干旱季节 ,由于电压低 ,水泵转速慢 ,浇一亩地耗电比正常情况多几倍 ,而且电价高 ,电力灌溉设备还经常被烧坏。农民有电不敢用 ,常常望着干旱的庄稼唉声叹气。农网改造以来 ,线损由35 %降到了10.8%,电费单价由0.67元降到了0.47元。田边的水泵恢复了正常转动…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曹县位于鲁西南边陲,地处鲁、豫两省八县交界处。在曹县近20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网建设改造工程正开展得如火如茶,以下是笔者采写的报道—— “我县电业几年来实现了跳跃式、超常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经济振兴先行官。特别是在1999年农网改造这项相当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他们保质保量,井井有条,不容易!田玉江搞电力,有两下子!”县委、县政府这样评价电业局:“别提了,电业部门好啊!这电网改的好啊!他们是真为俺们农民着想,俺们打心眼里感激,你们四邻八乡的打听打听,哪个庄子没给电业局送过锦旗?不当门拜谢,叫你心里就过不  相似文献   

6.
农村电价偏高,农民用电负担过重,是当前农村用电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县级供电部门一个长期难于解决的棘手问题。回顾总结几年来农村电价整顿的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整顿农村电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三个有机结合”。即:1 必须与加快农网建设改造步伐有机结合 我市农网建设与形成,始于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线路、设备大部分破烂不堪、陈旧老化且布局很不合理,电能损耗居高不下,这是导致农村电价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一状况,为使农民不仅要用得上电、用得好电,而且用得起电,我们结合开展电力“三为”达标活动和农村电气化县创建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快农网的建设改造步伐。采取“三个一点”的筹资办法,即“财政挤一点,向上争取点,受益单位或用户集一点”,共筹措资金4 500多万元,全部用于农网的建设与改造。建成 110 kV变电站2座、35 kV变电站 3座;架设 10 kV线路9条 113 km;  相似文献   

7.
历时两年多的北京地区农网改造一期工程结束 ,这项“德政工程”的实施 ,使平谷县 3万多户老百姓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满意电”。现在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启动在即 ,按照北京农村低压电网建设与改造标准的要求 ,做到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入手 ,建造农网改造“精品”工程。对此 ,我们提出“突出头尾 ,抓中间”的工作思路 ,头即是主干线 ,尾是接户线以下。在此 ,对一期改造工程中接户线以下部分几个细节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以供商榷。在一期农网改造中根据接户线所带户数的不同 ,分别使用了 4、6、10 mm2 三种规格的铜线。施工方式为上端…  相似文献   

8.
<正>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对改善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带动农村市场消费,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电力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日,我们走访了解了内蒙古凉城电力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建设情况,深刻感受到了农网改造升级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网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第一站我们走访了永兴镇的北棚村。一进村子,就看到沿路两旁的一条条银线,跨越整个村庄,向远处延伸。北棚村有80多户居民,共300余人。以前,村里只有1台50 k VA的配电变压器,供电半径大,加上线路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凌源市宋杖子镇范杖子村是全国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蔬菜产业让村民们生活富足。近日,笔者来到范杖子村,感受到了电力服务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变化。近年来,国网辽宁凌源市供电公司大力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工作步伐,仅2015年就完成了改造农网10k V配电线路168.838 km,0.4 k V低压线路86.25 km,工程总投资3 759万元。改造后的农网,电压质量高,供电保障能力强,为推动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提供了烈劲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电工》2001,(12):1-1
农电“两改一同价”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村、农民用好电,减轻农民用电负担,降低农村电价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我国办电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是农电“两改一同价”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保证工程,国家拨巨资打造这一民心工程。然而,在农网改造实施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了与这一“民心工程”不和谐的地方,个别供电企业、施工企业、地方行政组织乃至农村电工,乘农网改造之机向农民“揩油”。诸如:利用网改中允许向农户收取户表以下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恩施州山大人稀,一些偏远地区远离电网,加之住户分散、投资不足、农民生活困难等原因,生活在2.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93万户农村居民中,有近2万户未实施农网改造,其中有一半属于“无电户”,这1万多户农民至今还没有用上电。这些没有用上电的农民,大部分是生活十分贫困的群众,他们饱偿无电之苦。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电工》2000,(8):29
目前,经过广大电力职工的共同努力,部分地区的农网改造工程已经结束,有些地区的农网改造工程也已接近尾声.但是农网改造后,农村低压电网的运行状况是否达到预先的设计要求?广大农民从"网改”中是否真正得到实惠?这就要求我们对农网改造工程"回头看”.  相似文献   

13.
农电“两改一同价”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农村用电价格明显降低,对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对于“老少边穷”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县农电企业,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应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贫困县“两改一同价”后面临的困难问题1.农网建设与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老少边穷欠发达地区,一般是国家、省列扶贫困难县,自然条件差,农村经济困难,农民贫困,农电建设大都始于20世纪70~80年代,属以水引电、农民集资办电的产物,农网供电安全可靠性差,用电质量差,农网损耗大,农民用电水平低。农网前期改…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电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农网改造工程关系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繁荣。从1998年国家启动农网改造工程至今已经20周年,期间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西部电网完善工程、"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农网完善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机井通电工程、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等。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和农业生产条件,释放  相似文献   

15.
农网改造工程,深受广大农村用电户欢迎。做好“两改一同价”工作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降低电能损耗、降低电价、减轻乡镇企业和农民负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在全国这么大的范围进行的农网改造工作也不乏好、中、差的典型。这么好的一件民心工程有的办得干净利落,有的却在办好事的过程中又加大了农民负担,好事不但未办好,还办得农民有意见。一、基层农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各地农网改造工程正按计划有序进行,部分已改造好了的地方,电价明显降低。但在实施改造过程中,部分地方出现借此乱…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广平县电力局在农网建设改造中,大力实施“鱼水工程”、“乐农工程”坚持做到为农不扰农,不给农民添半点麻烦,不少农民高兴地说:“电力职工真行,给俺架了这么多电线,连一顿饭也不吃”。过去,在农村搞电力施工时,接受村干部群众招待现象时有发生,在群众中造...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2010年以来,安徽省含山县全面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四通八达的供电网络在广大农村不断延伸,给当地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新气象.目前,该县已成为安徽省农村电气化县,两年来投入农网改造资金达7000万元以上,受益农民超过20万人,户通电率100%,有效地促进了家电下乡,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用电条件,农户对农网改造评价满意率为100%,称其为"德政工程"和"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对俺们来说,给钱给物不如给技能,送衣送吃不如送就业,扶贫扶智才是最根本的出路……"2016年6月12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鲁家窑农网改造升级施工工地上,22岁的马勇高兴地说。这位接受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就业技能培训,走上了农网工程建设岗位的青年对精准扶贫工作赞  相似文献   

19.
正农村电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农网改造工程关系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繁荣。从1998年国家启动农网改造工程至今已经20周年,期间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西部电网完善工程、"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农网完善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机井通电工程、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等。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电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农网改造工程关系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繁荣。从1998年国家启动农网改造工程至今已经20周年,期间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西部电网完善工程、"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农网完善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机井通电工程、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等。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