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豫早110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培育的夏棉新品系。在1990、1991年省夏棉品种生产示范试验孟县试点,霜前花率分别为79%和89.6%,皮棉亩产分别为95.6和111.68kg,均居试验首位。早熟性、丰产性均明显优于对照中棉14和16号。而且铃大、吐絮  相似文献   

2.
短季棉新品种豫早275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1990年用早熟丰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系豫早1109为母本,以高产优质新品系鲁399为父本进行杂交,同年冬天F1海南岛南繁加代,1991~1993年在重病地对后代进行筛选鉴定,1994~1995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1996~1998年该品种参加了全国夏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霜前皮棉增产达显著水平.棉纤维品质达到国家优质棉标准,早熟、丰产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综合性状优良.199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正> 夏棉豫早1109新品系,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以中抗5、中10、中657三个品种连续杂交、定向培育而成。该品系主要是把高产、早熟、抗病、优质四个性状统一协调起来,既具有较好的抗(枯、黄萎)病性能,又有较高的产量。突出的早熟性和优良的纤维品质。一、产量高:1989年国家攻关联试,平均亩产皮棉60.4公斤,比中10增产38.2%,居于第一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0年河南省夏棉品种区试,平均亩产皮棉72.3公斤,比中14增产15.1%,居于试验第一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0年河南省夏棉新品种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亩产皮棉68.3公斤,比中14  相似文献   

4.
<正> 豫早1109在国家区试、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示范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早熟性、抗病性。且产量高、纤维品质优。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一、棉花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比较据21点次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表1)麦垄点种和麦(油菜)后直播,豫早1109均表现为增产,平均亩产皮棉72.2kg,  相似文献   

5.
<正> 豫麦18原名矮早781,系偃师县二里头村科研站用郑州761与偃师4号杂交选育而成,经1988—1990年河南省小麦区试和黄淮南片小麦春水组区试,1990年秋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据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对1989~1990年度黄淮南片水地小麦区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综合评价:该品种主效应大、丰产性好,适宜高水肥地种植。现就该品种在黄淮南片和省区试亩产40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果,将亩穗数(x_1)、穗粒数(x_2)、干粒重(x_3)与产量(y)  相似文献   

6.
<正> 1990—1991年为河南省夏棉品种区域试验的第二轮,承担试验的协作单位有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南阳地区农科所、洛阳市农科所、商丘地区农科所、黄泛区农场农科所、泌阳县农科所,延津县、兰考县、新野县棉办及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等。统一参加试验的品种(系)5个,有豫早1109、中268、中H6074、新84—2、百农84—1,对照品种均为中14。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纤维分析室进  相似文献   

7.
两年21个点试验结果,豫早1109平均亩产皮棉72.96kg,比对照增产15.1%;霜前皮棉平均亩产63.82kg,比对照增产19.5%;霜前花率达88%,是一个产量高,早熟性突出,稳定性好的夏棉新品系。技术上重点要适期播种,花铃期加强肥水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0~1991年夏棉黄河流域区试、省区试、生产试验及株系考种资料,对夏棉新品系豫早1109的皮棉产量及各产量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并对其皮棉产量进行数学模拟,得出各种产量结构,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1986—1990年,豫麦17(内乡182)先后参加了南阳地区和河南省小麦良种(系)区试、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北方冬麦区黄淮南片区试,累计试点数120多个。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综合产量结果看,除个别年份和地点外,均表现比对照品种增产,且多居首位。对120多个试点的资料分析表明,豫麦17是一个早熟、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不同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江下游区第二轮全国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从1986年开始(收获年,下同),连续进行了三年至1988年已告结束。各试点对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抗逆性等均已做了较详尽的总结。本文借助1986至1988三个年度、24个点次的产量试验结果,在各试点试验总结的基础上,试图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为新品种的合理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一、供试品种(系)和分析方法供试品种(系)计8个,分别是苏124、617、609、75—17—2(以上均为低芥酸品系)、3151、24016(双低品系)、84-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评价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多点联合试验中参试品种(系)产量要素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各试点的代表性、鉴别力,利用R语言的GGEBiplot GUI程序包对参加2017-2018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多点联合试验的8个参试品种(系)‘L1036-34’(P1)、‘F80’(P2)、‘201106-7’(P3)、‘D0602-10’(P4)、‘天11-8-2’(P5)、‘天11-8-24’(P6)、‘西和蓝’(P7)和‘陇薯6号’(P8)在6个试点的产量要素性状进行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年6个试点中小区产量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最强的参试品系均为P1;商品薯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1、P5;单株产量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1、P5;单株结薯数丰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2、P1,稳定性好的品系为P1、P5;商品率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6。综合产量要素分析,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综合排序依次为P1、P5、P6、P2、P4、P8、P7、P3。双标图能够简单直观有效的评价参试品系和试点,较为理想的品系为P1,较为理想的试点为会川、天水、临夏。  相似文献   

12.
<正> 低酚棉是棉纤维、棉籽蛋白等多种用途的新型棉花品种。1959年美国首先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低酚棉新品种“23B”,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相继开展了低酚棉研究利用工作。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依据这一新动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低酚棉育种工作。1975年以美国兰布莱特GL—5作为低酚棉的种质资源,与国内多个优良品种(系)复式杂交,经严格的后代选择,于1987年成功地选育了优良低酚棉新品种豫无302,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二号。该品种具有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用途广、综合效益高等特点,开创了我省综合利用棉副产品的新途径。一、丰产优质豫棉二号皮棉产量与当前推广的优良普通棉花品种(高棉酚含量)相当或稍高,平均每亩霜前籽棉179.5公斤,霜前皮棉为71.1公斤,最高亩产皮棉可达  相似文献   

13.
<正>宛198系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丰产优质抗病品种宛棉9号为母本,以常规抗虫宛棉10号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的。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棉2014008)。该品种高产稳产,抗性好,适应性强,适宜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棉区种植。1产量表现宛198于2009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试,8点汇总,平均每公顷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国审豫棉4号     
<正> 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采用(67×陕1155)×(67×陕401—21)的改良回交组合方式,提高了母本高产优质早熟和父本抗病遗传的亲和性。杂种后代置于重枯、黄萎病圃和苗病、盐碱危害的逆境中定向培育,协迫优良农艺性状遗传基因的结合。经系谱选择,选评出郑4107新品系。该品系在河南省区试和黄河流域区试中,丰产性、优质性、早熟性、抗逆性和农艺性状表现优异。1989年,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4号,1990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GS豫棉4号。  相似文献   

15.
对2010-2011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濮阳试点43个参加试验的小麦品系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参试品种丰产稳产性及是否优质是小麦育种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也是评价优良品种(系)的重要指标,目的就是及时准确地鉴定育成或引进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并为生态区划、品种布局、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明确当前河南省区试品系品质性状的差异,了解河南省小麦品质改良和育种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及差距,为今后小麦品质改良和育种方向的调整提供信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新疆自1978年恢复国家区试至1990年止,三年一轮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已进行了4轮。新疆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棉花区试就陆地棉而论,分南疆中熟陆地棉亚区和北疆(包括甘肃敦煌)早熟陆地棉亚区。第一轮区试从1978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南北亚区各9个试点,参试品系(品种)各8个或9个;第二轮区试从1981年到1983年,试点各6个或8个,品系(品种)各7个;第三轮区试从1985年到1987年,试点各6个或7个,品系(品种)各8个或9个;第四轮区试从1988年到1990年,试点各5个,品系(品种)各6个。综观两个亚区4轮12年10—18个试点54个品系(品种)的试验结果,无论哪个亚区,参试品系(品种)的皮棉产量超过对照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 丰育908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产优质育种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系。亲本选用了西北农大的77(2)、河南省的豫麦2号与中国农科院的8586—206,因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基础和较广泛的适应性。1988—1990年三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产量较对照豫麦2号增产10%左右。1990—1991年参加省区试,八处试验,点点增产,平均亩产367.69公斤,比对照种陕农7859增产12.4%,达显  相似文献   

18.
<正> 新乡市于1988年引进种植豫麦17。为鉴定该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我们在进行区域试验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面积示范种植。现将该品种在新乡市的试验、示范情况简结如下。1988—1989年度在新乡市农科所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513.7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6.3%,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二位。1989~1990年度继续进行区试,豫麦17平均亩产423.9公斤,比对照豫麦7号增产11.3%。两年平均单产为468.8公斤,较对照种豫麦7号增产8.5%。据新乡市种子管理站1989—1990年度在  相似文献   

19.
新品种豫棉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豫棉6号(原豫无130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利用自言的两个无毒棉新品系,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择、病圃鉴定、南繁加代和定向培育选育而成。1984年以丰产、优质、高衣分的无毒棉选系A13[(1724×48)×(321×302)]为母本与高抗枯萎耐黄萎病的无毒棉选系A14[P.D0109×(606×中31)]父本配制组合,并在海南一年三代加速选育。1985年在海南选株、选系,系号85—3A—4。1986—1989年分别参加院品系试验和河南省品种区域试验。1990年生产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基本一致,性状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示范试验情况豫早110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成的一个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短季棉新品系。其具有突出的早熟性、结铃性都优良的纤维品质,是当前扩大复种指数、缓解我国人多地少、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实现粮棉双高产较理想的一个棉花新品系。为使其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