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温室是北方冬季蔬菜生产的主要设施。现代化的温室内采用落后的灌溉设施,是影响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地膜栽培基础上,结合温室的特点研究一种新的灌溉设施——温室灌水膜。该灌水膜主要是根据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大小和土质,在地膜上打特定的渗水孔,其孔口位于膜中的单排孔或距作物根部一定距离的双排孔。由于水量易控制、流程时间短、灌溉均匀,且地膜具有保墒、保温和抗冲蚀作用,省水30%~40%,灌水效率提高20%以上,并使蔬菜作物早熟和增产。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对灌水膜的概念、原理、特点、应用形式和研究成果等,进行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短缺和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已成为制约中国茶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节水灌溉作为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减少灌水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分别从茶叶需水规律,节水灌溉对茶叶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叶片水势、叶片生物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咖啡因含量等茶叶的生长生理指标会因节水灌溉技术、灌水量、灌水间隔的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在归纳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应以节水灌溉技术和茶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茶园节水灌溉分区、不同节水灌溉制度下茶叶耗水规律及生长品质差异、节水灌溉对茶园小气候因子及土壤因子的影响机理出发,建立基于茶叶不同生育阶段生长、品质动态响应模型,提出高产、优质、高效的茶园节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微润灌溉技术在设施黄瓜生产中的适宜参数.于2018-2019年考虑微润管埋深进行设施黄瓜微润灌溉试验,设置15、25和35 cm等3个试验水平,以当地设施蔬菜普遍应用的沟灌作为对照,研究了微润管埋深对设施黄瓜土壤水肥分布及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沟灌,微润灌溉能够有效节水节肥的同时更有利于黄瓜的生长以及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更加重视蔬菜产品品质的提高和无公害生产.蔬菜品质不仅受遗传特性的影响,还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灌溉水是影响蔬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灌溉水的供给量、水分亏缺程度、灌水方式及灌水水质等4个方面入手,分析灌溉对蔬菜产品品质影响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简要讨论了灌溉水调控蔬菜品质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北疆不同灌水次数对滴灌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2012年对滴灌春小麦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对滴灌春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灌水有利于小麦株高生长、叶面积系数增大,同时有利于小麦理论产量增加,灌水次数对中等定额灌溉处理春小麦生长影响最明显;在相同的灌溉定额条件下,增加灌水次数,有利于小麦增产,尤其对于中等定额灌溉处理时增加幅度相对较大,而对小及大定额灌溉处理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设施栽培中渗灌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归纳总结了渗灌对设施栽培作物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设施栽培渗灌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及灌水指标,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将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作物、室内、外空间环境作为一个连续体建议,研究不同渗灌条件及不同土壤类型中连续体内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渗灌调控土壤水分的技术参数以及各种设施栽培作物的渗灌灌水指标及灌水制度;研究湿润地区设施栽培渗灌调控土壤水分的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条件下西红柿耗水规律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地指导滨海地区设施蔬菜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促进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主要蔬菜作物开展水分胁迫条件下的耗水规律及产量研究非常重要。以西红柿为试验对象进行研究,设置5个灌水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及西红柿的干重、鲜重进行测定,应用水量平衡方程、根系层下界面水分上升通量模型对耗水量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设施种植条件下西红柿干重、鲜重与灌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大,设施西红柿的耗水量和产量均减小,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高,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采摘期的干物质增长速率变大。在不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西红柿在苗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较小,日耗水量变化幅度为0.2~1.5 mm,开花坐果期和果实采摘期对水分胁迫程度最敏感,日耗水量变化幅度为0.1~5.2 mm。灌水量为270 mm时,西红柿的产量能达到充分灌溉产量的98%,且水分生产效率提高9.38%,可为制定精确灌溉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干旱区棉花畦灌非充分灌溉技术应用的模式,通过新疆尉犁县实验资料,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各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为3 000m3/hm2时,棉花苗期不进行灌溉,蕾期灌1次,花铃期灌水2次,吐絮期适当进行灌溉,可有效提高产量;灌水量的大小与灌水次数影响着棉花的生长变化及产量,适量的灌溉对于促进棉花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广西糖料蔗天然降雨利用量与非充分灌溉定额耦合利用和仅利用天然降雨灌溉分别对糖料蔗生长带来不同的影响,通过查阅广西桂南、桂中、桂北的降水资料对广西主要蔗区降雨特性进行分析,并采取了固定灌水次数、固定灌水时期、固定灌水定额的方法对代表主要蔗区的南宁市武鸣等7个县进行试验,再根据对试验区试验研究的糖料蔗需水量及需水规律,绘制出试验区糖料蔗需水量、天然降雨利用量和补充灌水量过程线,显示出广西糖料蔗全生育期3-12月(10个月)降水量在时间上差别较大,缺水时间多,缺水量大,除桂南7月份降水特性能满足糖料蔗生长需水量和砍收前20d不补充灌溉,其他8个月都需要补充灌溉。结果表明耦合天然降雨利用量与非充分灌溉定额的灌溉对糖料蔗产生的效应比仅利用天然降雨灌溉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加气灌溉对温室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下滴灌条件下,作物根系集中在滴头周围生长,易于出现缺氧症状,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对照处理方法,研究了加气灌溉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并对不同灌水水平下的加气灌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加气处理均可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产量,但优果率不高。其中,相较于对照,相同灌水量加气灌溉对开花时间影响不大,但增高13.90%,增...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及根系吸水模型,建立地面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应用HYDRUS-2D模型模拟全生育期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设施茄子滴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建地面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滴灌条件下茄子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3种水质对生长中的青菜进行灌溉,探讨利用农村生活污水一级处理水对青菜植株生长发育的品质影响.研究表明,相比较自来水和50%的农村生活污水,经过一级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对生长期的青菜灌溉,对青菜植株维生素C和硝酸盐质量比有一定的影响,维生素C质量比下降10%左右,硝酸盐质量比增长6%左右,对青菜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鲜质量均没有明显差异.通过与国标蔬菜中硝酸盐质量比的限值比较,经过污水灌溉的青菜在安全食用范围内,不会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农村污水作为农作物灌溉的另一个重要水源,具有一定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两线解码技术的水肥一体化云灌溉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设施农业水肥利用效率低、信息采集量少、数据挖掘利用弱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两线解码技术和云计算的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云灌溉系统,包括智能云灌溉控制系统、全自动水肥一体机和高效节水灌溉系统3部分。该系统通过两线解码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各单个设施农业作物生长环境的参数信息,并将各类采集数据及时传输和存储于数据管理云平台,根据设施农业种植区采取的环境信息和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利用云集群的计算和分析能力,科学确定设施农业中不同环境条件下作物生长的水肥需求和灌溉施肥制度,实现水肥一体化的智能控制。通过2个设施农业种植基地的应用实例表明,相比传统灌溉方式,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5%~40%和15%~35%,并且大幅度减少了劳动时间和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膜下滴灌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膜下滴灌对作物的四大生态要素土壤水、肥、气、热环境的影响。膜下滴灌与传统的沟畦灌相比 ,可以减少地面蒸发 ,增加土壤贮水 ,降低耗水 ,调节土壤温度 ,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 ,保持土壤肥力 ,提高水分利用率 ,增加作物产量。膜下滴灌不仅节约用水 ,同时也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叶根菜水肥药一体化装置采用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根据叶根菜生长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按照最佳比例配置灌溉水、肥料和农药,并通过管道精确输送到植物根部,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升作物产量及品质、降低劳动强度、减轻病虫害,有利于改良土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Microirrigation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irrigation efficiency on vegetable gardens by reducing soil evaporation and drainage losses and by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that are favourable to crop growth. Water balance experiments in Zimbabwe showed that over 50% of the water applied as surface irrigation on traditional irrigated gardens can be lost as soil evaporation. This result gives an indication of the potential improvement in irrigation efficiency that can be achieved by adopting irrigation methods that reduce soil evapora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minimising losses due to drainage and canopy interception. During the period 1985 to 1995, irrigation trials an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south-east Zimbabwe and northern Sri Lanka with the main aim of comparing and quantifying the benefits of using simple microirrigation techniques on traditional vegetable garde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ults of these trials and experiments. Microirrigation techniques that were evaluated included low-head drip irrigation, pitcher irrigation and subsurface irrigation using clay pipes. Of these methods, subsurface irrigation using clay pipes was found to b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improving yields, crop qual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as well as being cheap, simple and easy to us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subsurface irrigation were maintained for a range of crops grown under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Good results were also obtained with subsurface irrigation when irrig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with poor quality irrigation water.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陕西省杨凌区绿色食品产地环境中的大气、灌溉水、土壤进行调查、采样,对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重金属元素,以及灌溉水中总汞、总镉、总砷、总铅、六价铬、氟化物、粪大肠菌群、石油类等成分进行检测,根据调查和监测结果对环境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杨凌区3 357 hm2的设施蔬菜、猕猴桃、葡萄、西瓜、甜瓜、草莓等生产基地的大气、土壤、灌溉水各项检测指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适合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8.
塑料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节水高产的先进灌水技术。它集水利、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于一体,实现塑料大棚蔬菜生产优质高产高效。本文论述了膜下滴灌的灌水量、湿度、地温、气温及抗病虫害等技术要素,并相应地与沟畦灌、无膜滴灌作了对比试验。膜下滴灌较传统沟畦灌、无膜滴灌,节水30.5%、10.9%,增产30.1%、5.93%。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北方寒冷地区温室蔬菜的耗水规律,基于温室豆角滴灌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寒地温室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水定额对秋季豆角耗水规律及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豆角在苗期耗水模数最高为37.75%,在开花期耗水强度最高为2.83mm/d;苗期灌水量对豆角产量的影响显著,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佳的灌溉模式为:苗期灌水定额为12mm、开花期灌水定额为12mm、结荚期灌水定额为24mm、采摘期灌水定额为6mm,可提高产量7.63%,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98.26%,达到27.48kg/m3,该节水灌溉模式可实现豆角高产及水分利用高效的统一,为指导北方寒冷地区温室豆角的节水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