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雅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405-2408
加强农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3个方面的意义,即提高农科大学生的核心发展力,提升农业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快我国“三农”科学发展的步伐.研究中发现,目前农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教育主体客体化、教育内容狭隘化等突出问题,据此,要通过“四个结合”,即以个性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塑造创新素质,以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巩固专业思想,以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完善培养机制,以先行先试与稳步推进相结合建立长效工程.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受到国家政策、教育理论、个体需求、实践运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未来,高校需要结合国家需求和学生实际,通过构建“广谱式”创业教育与“精准式”创业帮扶协同发展的创业培育系统,进一步优化创业教育环境和服务体系,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提升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以创促就”倍增效应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在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时期,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应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研究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从而确立创业教育的目标.促进农业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服务“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农类中职学校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业型涉农专业毕业生,对于促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创业实践、不断给予政策扶助青年创业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对涉农专业中职生开展创业教育,建立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把涉农专业中职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技能、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推动“三农”发展,是实现我国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我国“三农”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尤其是农民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弱,综合素质不高。高等农业学校作为为“三农”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有责任培养大批高素质农村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创业教育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为“基地”)培养的是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领域内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决定了“基地”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实行创业教育模式。本文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基地”3年多的创建实践和经验,分析了“基地”创业教育的涵义及其实现途径,并对推进创业教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9年9月,按照科技部在西北地区率先推行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的部署,宁夏回族自治区结合“三农”问题的具体实际,组织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宁夏探索形成的“立足科技项目,突出科技创业;实施体制创新,注重金融推动;坚持市场导向,实行三线推进”的科技特派员创业“宁夏模式”,产生了较好反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需一批既有农类专业知识,又熟悉“三农”基本情况,还有强烈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实践“导师+项目+团队+基地+农户”的培养模式、构建可持续的创业教育发展体系,从而培育农类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培养新农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从整体上提升新农村经济建设水平,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进入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有必要对之进行新的探索。笔者从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入手,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实践为例,从加强创业知识教育、落实创业实践引导、提升创业配套服务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村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众创时代背景下,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呈较快发展趋势,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林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特殊性在于为国家培养更高素质的农业类人才。因此,做好农林院校创业教育,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需要,更是助推国家“三农”工作、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的需要。但当前农林院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高校管理者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及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模糊和校园创业教育氛围不浓等问题。对此,高校管理者应从更新理念,争做创业教育的改革者、决策者和实施者;配齐建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强学校创业教育内生动力;选树典型,在全校营造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等方面,全力提升学校创业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职学校农类专业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业教育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中职农类专业来说,创业教育不仅能解决涉农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的未来支撑.中职学校农类专业必须构建并实施创业教育教学模式,顺利开展创业教育,切实解决农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支撑。多年来,东北农业大学秉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在20余年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三全、三主线、四螺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三全融合”和“三条主线”贯穿,形成了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四重螺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可推广的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业高职学生创业基地是其开展创业实践,培育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具有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三农"发展和孵化创业者等作用。创业基地建设必须基于高职学生特点和"三农"发展需要,以培养农业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素质、能力为着眼点,以创新支撑创业、创业促进就业为目标,因而,农业高职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应定位于教育与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服务与培训、技能实训、创业实践与项目孵化、创业师资培养等同步并轨。  相似文献   

14.
推进创业教育对加快创造型人才培养、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发展迅速,高校亟需纠正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认识偏差,通过确立正确教育理念、培养优秀师资队伍、完善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服务平台等多个层面,协同推进创业教育,提升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向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农村地区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可能会面临需求分析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组建难,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难,成功创业难等诸多难题。这些难题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环境与政策研究,建立多层次的面向农村投融资体系,建设中国农村信息高速公路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文章以创业学院建设为视角,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实践为例,梳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内涵,分析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现状,着重把握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坚持协同推进,汇集培养合力为原则,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以山东农业大学为研究案例,认为农业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立足服务"三农",全力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构建"三三式"实践育人体系,紧紧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以专业驱动、项目驱动、平台驱动、机制驱动为核心的"双创四驱"教育模式,从而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推进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核心所在,是培养高素质创业型人才的根本保障。从当前宁波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创业教育需要怎样的师资,提出加强创业教育"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227-228
在21世纪,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大学生创业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立足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为了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重要载体。高校不仅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主力军,本文从高校角度出发,对高校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工作路径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