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孕9~12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以往多用钳刮术,但术后副反应和出血量较多。近年来广泛采用米非司酮作为早孕的流产药物,其效虽好,但用药流产后仍有子宫出血时间过长及过多的副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钳刮术前服用米非司酮与否的临床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两组均为早孕9~12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平均年龄为28.1岁(17~40岁)。实验组410例(无服米非司酮禁忌症者)采用米非司酮+钳刮术进行人工流产;对照组200例,单行钳刮术流产。两组的年龄、产次、孕周等均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实验组:睡前空腹顿服米非司酮片200mg,服药后2h内禁…  相似文献   

2.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各期并发症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各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52例有药物流产史(1次流产者142例,2次流产者l10例)和236例有人工流产史及240例无流产史的再次妊娠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药物流产组及人工流产组的先兆流产、产后出血及胎盘粘连的发生串均明显高于无流产组(P<0.05—0.01),此3项并发症又以人工流产组高于药物流产组(P<0.05);人工流产组的胎盘残留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及无流产组(P<0.01),其余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流产的不同次数之间的孕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药物流产是比人工流产更加安全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但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可增加孕产期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宰;药物流产的次数对孕产期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得立安栓对宫颈的扩张作用及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 2 4 0例 ,随机分成 2组 :A组于人工流产前 2 0min肛门塞入得立安栓一粒 ;B组于人流术中用直径 6mm棉签浸湿2 %利多卡因放置宫颈管内约 2min ,观察两组宫颈扩张难易程度与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及其程度、出血量等指标。结果 :应用得立安栓后A组扩张宫颈管腔 (1 .87± 0 .5 1 )mm ,B组扩张宫颈管腔 (1 .5 0± 0 .5 7)mm ,A组与B组比较 ,具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 ) ;镇痛效果以A组为佳 (P <0 .0 1 ) ,发生人流综合征及其程度比较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得立安栓在早孕人流术中有较好的扩张宫颈及镇痛作用 ,可降低人流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超声显像观察早孕妇女药物流产过程中宫内的变化 ,评价药物流产的效果及超声监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 170例 (孕 35~ 40 d46例为 A组 ,孕 41~ 49d的 12 4例为 B组 ) ,在服药后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进行连续的超声监测。结果 :完全流产 15 3例 ,完全流产率 90 .0 % ,A组完全流产率为 10 0 .0 % ,明显高于 B组的 86 .3% (P<0 .0 5 ) ;B组阴道流血量及流血时间均多于 A组 (P<0 .0 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效果确切 ,超声显像对药物流产过程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临床采用无痛人流术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行无痛人流术患者80例,与药物流产80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行无痛人流术患者的流产成功率和麻醉效果显著高于药物流产患者,P〈0.01;行无痛人流术患者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均显著低于药物流产患者,P〈0.01。结论:无痛人流术可减轻患者疼痛,且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宫颈旁注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孕6~10周要求终止妊娠的未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宫颈旁4点、10点注射2%利多卡因共5mL,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比较两组病人在扩宫效果、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扩宫效果、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疗效。方法: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220例,分为实验组(n=120)及对照组(n=100),实验组以2.0mg/kg剂量实行双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术中以4—10mg/kg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按常规人工流产手术方法操作。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恢复时间、人流综合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人工流产应用双异丙酚麻醉是一种安全、效果好、手术质量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孕龄为9~12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62)两组。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200 m g,服后2 h禁食,在12~24 h内施行钳刮术,术前用氯诺昔康8 m g加注射用水肌注;对照组不用上述2种药物,行常规钳刮术。结果:两组镇痛与出血效果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中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比术前上升(P<0.05或0.01),但以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副反应:观察组76例中发生下腹坠胀感16例(21.1%),对照组62例中有30例(48.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发热,观察组0例,对照组有2例。结论:氯诺昔康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钳刮术疗效好,安全,孕妇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与传统有痛人工流产术的疗效及患者的可耐受性。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给予芬太尼辅助丙泊酚静脉麻醉,同时选择100例早孕妇女行传统人工流产术,观察麻醉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出血量、子宫收缩,并分别记录麻醉恢复及不良反应,麻醉和手术期间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有效率达100%,无1例发生RAAS。2组患者在子宫收缩和出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对孕周大于8周,特别是B超提示可见胎芽时,2组在出血量上差异显著。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小、麻醉和手术期间血压和心率下降较明显,清醒后可迅速恢复。结论:对于小于8周的孕妇作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好,麻醉不良反应小、恢复快,不影响子宫收缩,不增加出血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4月至 1999年 10月 ,我院妇产科门诊在人工流产手术中 ,采用 2 %盐酸利多卡因宫颈表面麻醉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门诊孕 43~ 6 0 d(平均孕 47.9d)要求终止妊娠的初孕妇 180例 ,年龄 18~ 2 9岁 (平均年龄 2 5 .3岁 ) ,随机分为两组 ,用药组及对照组各 90例。术前均已排除心血管病史及过敏史。1.2 方法用药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 ,用棉签浸 2 %盐酸利多卡因液 ,涂布宫颈表面并插入宫颈管至宫颈内口 ,1min后取出棉签 ,共 2次 ,按常规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术前、术中…  相似文献   

11.
人工流产者众多,人们不仅关心到近期的安全性,对远期有无后遗问题也特别关注。因此,本文就人工流产与产后出血的关系作一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我院经阴道正常分娩的头位初产妇1998例,其中498例为既往有人工流产史(药物、电吸、引产)者为观察组(简称流产组),其余1500例为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产后出血标准:以产时及产后Zh病历记录累计量≥400ml者为产后出血。统计学用卡方检测。2结果2.11998例产妇中产后出血者51例,其中流产组占20例,发生率为4.0%;对照组31例,发生率为21%(Prto.of)。22人工流产与早期破膜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加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异丙酚加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自愿终止妊娠的孕42—77d孕妇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麻醉用异丙酚1mg/kg加氯胺酮0.5mg/kg,B组麻醉用异丙酚2.5mg/kg,于40--60s内静注诱导,术中视患者反应分次追加异丙酚20--30mg。结果:两组麻醉优秀率(A组98%,B组8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诱导后2min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下降,心率(HR)、呼吸(RR)减慢(P<0.01);与诱导前比较,A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加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干扰小,麻醉苏醒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镇痛作用。方法: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50例,其中10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泵分二阶段注入异丙酚进行麻醉,另外150例(对照组)未使用任何镇疼措施。观察术前、术中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痛效果、副作用等。结果:两组术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术中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大于20%者观察组有16例(16.0%),而对照组有59例(39.3%);HR减慢大于20%者为观察组有7例(7.0%),而对照组有44例(29.3%);宫颈松驰观察组95例(95.0%),对照组88例(58.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完全无痛率为100%,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0。结论: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好,可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副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流产术中 ,宫颈内口松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近几年来应用米索前列醇 (Misoprostol,简称米索 )作人工流产术前准备 ,软化宫颈 ,取得良好效果 ,但给药途径不尽相同 ,有阴道给药与口服给药方法 ,何种给药法为优 ,本文作如下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999年 5月~ 2 0 0 0年 4月我院早孕就诊要求流产 ,年龄2 0~ 30岁 ,平均年龄 2 2 .3岁 ,停经 5~ 10周 ,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合 ,尿 β- HCG阳性 ,B超证实为宫内妊娠的妇女共 180例 ,均为身体健康 ,无手术和使用前列腺素禁忌证。按孕周随机分成 3组 (A组、B组和 C…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生化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生化妊娠175例(生化妊娠组)和停经≤49d要求药物流产者185例(宫内妊娠组)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2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生化妊娠组与宫内妊娠组的完全流产数和不完全流产数分别为167、8和141、44。生化妊娠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宫内妊娠组(95.4%vs76.2%),而不全流产率低于宫内妊娠组(4.6%vs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流产失败者。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生化妊娠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无需等待确定宫腔内临床妊娠后再处理。  相似文献   

16.
甘敏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5,23(2):203-203,217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下人工手术流产的效果。方法:采用临床治疗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立试验组(n=16 2 )和对照组(n=16 0 ) ,试验组用异丙酚结合芬太尼,对照组予局部麻醉下施行人工手术流产,监测两组镇痛效果、术中出血量、宫颈松弛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镇痛效果:对照组0级2 6例,1级5 8例,2级6 4例,3级12例;试验组16 2例均为0级。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显著(H c=188.76 ,P<0 .0 1)。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 5 .2±4 .1) m L,试验组为(2 6 .3±3.1) m 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 5 )。以试验组患者宫颈通过6、7号扩宫器率为高(10 0 .0 % vs75 .0 % )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则以对照组为高(6 .9% vs0 .6 % ) ,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 1)。结论:异丙酚加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好且安全,对呼吸功能抑制轻微,不良反应少,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135例临床资料。结果: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135例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心神不宁、自卑自责和恐惧紧张等;心理护理重在心理疏导、行为和环境支持、健康指导等。结论:未婚人工流产女性有较多的躯体不适及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对未婚育龄女性应注重人流术前后的心理疏导、行为和环境支持,有针对性地进行性行为及性健康方面的教育,有助于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率,提高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遂溪县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方法:将1999—2004年于我院临床接诊治疗264例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264例未婚女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殖器官感染.性病5例(1—8%)。不知道避孕套67人(25.4%),使用避孕套67人(25.4%).对药物流产认识不全者有227人(86.0%).发生早孕92人(34.90%),宫外孕7人(2.7%);终止妊娠75入(28.4%),自购药物流产63人(23.9%)。结论:流动人口未婚女性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人群.正处于性活跃的年龄.但文化程度较低,生殖健康知识严重缺乏。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她们的生殖健康意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方法: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早期妊娠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3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同时应用心理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后的情绪变化、苏醒时间、麻醉剂用量、心率、术后下腹疼痛比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心理护理观察组可显著减少术中麻醉剂用量,使患者手术前意识消失更快,术后苏醒更早,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双氯芬酸钠栓用于人工流产时的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长江大学学报》2005,2(9):252-253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对60例有人工流产适应证,无禁忌症,无严重全身性疾病,无解热镇痛类药物及他药物过敏史,并自愿接受本方法的早孕妇女,予双氯芬酸钠栓50 mg肛门塞入,用药后30 min施行手术.观察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发生情况及术中出血量,并常规监测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及一般情况.结果:双氯芬酸钠栓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明显,有效率可达90%,特别是其使用方法简便,无痛苦的优点,是其他人工流产镇痛方法所不具备的.双氯芬酸钠栓用于人工流产镇痛,不增加术中出血置,PAAS发生率低,无明显副作用,心率、血压及一般情况无明显变化.结论:双氯芬酸钠栓用于人工流产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大,安全性高,在人工流产时镇痛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