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细颈囊尾蚴的病原体是泡沫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幼虫寄生于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感染时还可以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本虫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凡养犬的地方,一般都会有家畜感染细颈囊尾蚴。  相似文献   

2.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eercustenuicollis)所引起的,主要寄生在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时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脏,还可以感染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也有鸡感染细颈囊尾坳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细颈囊尾蚴病又名腹腔囊尾蚴病,俗称水铃铛.是由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一细颈囊尾蚴所引起家畜的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寄生虫病,当剖开羊的腹腔时,可发现有好像装着水的玻璃纸袋子一样的囊状物,即为细颈囊尾蚴。1病原为细颈囊尾蚴,主要寄生于猪、羊等动物肝脏实质内及被膜上下、  相似文献   

4.
<正>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细颈囊尾蚴所引起家畜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寄生于猪、羊等动物肝脏实质内及被膜上下、浆膜、网膜、肠系膜及其他器官中,成虫寄生于犬、狼和狐狸等动物的小肠内,该病对羔羊及仔猪等幼年动物危害较大。本  相似文献   

5.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在猪较为常见,但每个虫体的囊部最大直径达15厘米以上者实属罕见。笔者于1990年5月11日下午,对一例细颈囊尾蚴病猪施行手术治疗,现将其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羊细颈囊尾蚴病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羊、黄牛等多种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细颈囊尾蚴的大小并不一致(从豆粒大至鸡蛋大),呈囊泡状,具有透明外观,囊壁上附有一个黄白色、细长的颈部头节。细颈囊尾蚴的成虫为泡状带绦虫,常寄生于犬科动物(犬、狼、狐狸)等肉食性动物的小肠内。本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凡有养犬的地方都有发病报道。在我国的家畜中以猪的发病最为普遍,绵羊多发病于集中放养的牧区,据估测其感染率可达25%,其中以2~12月龄的绵羊感染率最高,但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正细颈囊尾蚴病又名腹腔囊尾蚴病,俗称水铃铛,是各种囊尾蚴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为细颈囊尾蚴。细颈囊尾蚴是犬泡囊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各种家畜和野生反刍动物的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及其它器官中。细颈囊尾蚴呈乳白色,囊泡状,囊壁薄,囊内充满无色透明液体,寄生的数目不定有时可达数十个。大小如鸡蛋大或更大,直径约有8cm,在其一端的延伸处有一个像高粱大的白色颗粒,即囊尾蚴的头节。头节上有一个额嘴,四个吸盘,额嘴上长有大小两排小  相似文献   

8.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体是泡状绦虫(Taenia hydatige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幼虫寄生于猪、牛羊等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流行广泛,危害严重,呈世界性分布.2001年9月我市某肉羊场发现有本病存在.  相似文献   

9.
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是牛、羊、猪等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它不但影响幼龄家畜的生长发育,而且当大量寄生肝脏时,可使整个肝脏废弃,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文献资料记载,猪、绵羊体内的细颈囊尾蚴均寄生于肝脏、肠系膜和网膜,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二者的寄生部位有一定差异。为搞清这个问题,为卫生检验和防治本病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查比较。  相似文献   

10.
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8 tenuicollis)是寄生在犬、狼等动物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etigena)的幼虫,主要寄生在猪以及牛、羊、骆驼等家畜腹腔内。本病在全国各地极为普遍,在我省也十分严重。据我县各屠宰场1978年统计,猪细颈囊尾蚴病感染率占全部屠宰猪总数的53%  相似文献   

11.
细颈囊尾蚴寄生在猪、牛、羊、犬等多种主要的肉用动物体内,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肉品品质,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1病原猪细颈囊尾蚴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尾蚴引起的,分布甚广,为家畜常见寄生虫,  相似文献   

12.
小白鼠肝脏发现细颈囊尾蚴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6月,笔者在进行对饲养的180只3月龄实验小白鼠进行剖检时,发现其中一只小白鼠肝脏浆膜上有一绿豆大小的乳白色泡囊,呈半园形突出于肝脏表面,泡囊壁底侧部见有别针头大小、不透明的白色结节,刺破泡壁流射出透明的液体。根据资料,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体是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幼虫寄生在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的肝脏浆膜和肠系膜等处。家畜感染细颈囊尾蚴,主要是吞食了带有泡状带绦虫的犬、狼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的绦虫节片或虫卵而引起…  相似文献   

13.
细颈囊尾蚴与棘球蚴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颈囊尾蚴和棘球蚴是寄生于牛、羊、猪等哺乳动物体内的2种绦虫蚴,凡养狗的地区或有其他犬科动物生存、活动的地区,一般都会有家畜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山羊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兽的小肠里,幼虫寄生于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甚至肺等。主要特征为六钩蚴移行时引起急性肝炎、腹膜炎、胸膜炎或肺炎等,对幼畜造成严重危害,死亡率高,给养羊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检疫过程中检出1例鸡细颈囊尾蚴感染病例。细颈囊尾蚴是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成虫寄生于犬、狐和狼的小肠中,幼虫寄生于中  相似文献   

16.
细颈囊尾糊病是猪及牛羊等家畜的一种由绦虫幼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病原体细颈囊尾蚴系泡状带绦虫的幼虫,主要寄生于猪、牛、羊等多种家畜腹内的大网膜、肠系膜等处,严重感染时,则能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本病流行甚广,危害严重。一、病原寄生虫及生活史纲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是一种含有无色透明液体的囊泡。其大小随寄生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平均直径为70多毫米。囊壁有2层,外层厚而坚韧,内层薄且透明,透过囊壁可见正个具有细长颈部的乳白色结节。当终宿主犬等肉食动物吞食了含有细颈囊尾拗的牲畜脏器后,在其小肠内虫体的头节伸…  相似文献   

17.
细颈囊尾蚴既寄生于狗、狼等肉食动物小肠内,又寄生于反刍兽、猪和其他动物的肝脏及浆膜(肠系膜和网膜)。1984年春遇到由细颈囊尾蚴引起猪脐疝一例,采取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方法如下:患猪仰卧保定,局部剪毛,常规消毒。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切开腹膜,创口暴露出大量的细颈囊尾蚴。囊  相似文献   

18.
细颈囊尾蚴是寄生于家犬等肉食兽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主要寄生在猪及反刍动物的腹腔脏器上。影响母猪不育的因素很多,但至今尚未见到细颈囊尾蚴寄生在母猪的输卵管与卵巢之间的漏斗部位上引起不育的报道。笔者于1970—1982年先后在农村阉割母猪308头的手术过程中,发现细颈囊尾  相似文献   

19.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颈囊尾蚴病是寄生于犬和野狼、狐等肉食动物小肠内的带科、胞状绦虫(Taeniahydetigena)的幼虫——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寄生在羊、猪、牛和鹿等动物的腹膜、大网膜、肝脏与膈等处,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20.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肝脏、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除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外,由于虫体的寄生,使得宰后内脏废弃、肉品质降低,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生活史、病理剖检、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