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为试验材料,人工接种丝孢堆黑粉菌,验证在设定药种质量比包衣下,采用0.1%~1.1%不同浓度梯度戊唑醇种衣剂进行不同播期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分析玉米播种至8叶期的土壤温湿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是丝黑穗病菌侵染的关键因子。不同播期处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率差异较大,播期早,出齐苗时间长,玉米丝黑穗发病重;播期晚,出齐苗时间短,丝黑穗病发生相对轻。0.1%~1.1%浓度戊唑醇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为53.07%~90.87%,0.9%戊唑醇包衣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熏研究烯唑醇种衣剂使用剂量、处理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1∶200~300包衣,可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在接种条件下,田间小区防效为51.5%,区域试验平均防效为85.2%,增产11.4%。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玉米的安全性依次为干包>催包>浸包。  相似文献   

3.
几种玉米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着为当地玉米生产服务的原则,对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及生产上常用几种玉米种衣剂防治效果(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种衣剂2号防治效果最好,河北种衣剂1号、15.2克戊种衣剂次之,从而进一步来指导玉米生产,为农民增产增收做贡献。  相似文献   

4.
高丽辉 《杂粮作物》2010,30(6):438-440
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玉米多年连作;感病品种不合理种植;气候条件不利;种衣剂使用不正确;栽培管理措施失当。同时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症状。提出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特异引物PCR技术,检测了该菌对玉米植株的侵染状况,并对不同玉米品种在苗期对丝黑穗病菌的抗性进行了初步判断。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K12分别在接种后第3 d的茎中,6 d的茎,9 d的根、茎、叶,12 d茎,抗病品种20060分别在接种后第3 d的茎、6 d的茎、9 d的茎和叶、12 d的茎和15 d叶都能扩增出PCR特异片段,经过EM种衣剂包衣的玉米幼苗的根茎叶材料扩增出来的特异DNA条带明显少于未经包衣的玉米幼苗。EM包衣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种子的抗病能力,减少了玉米丝黑穗病菌对幼苗的侵染机会,有效地防治了玉米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6.
论春玉米区抗丝黑穗病杂交种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东北春玉米区,近几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较重,2002年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个别发病较重地块发病率达60%~70%,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此,笔者提出在春玉米区应重视玉米抗丝黑穗病的育种工作,通过改良抗病种质,注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选择,尽快育出高抗丝黑穗病的玉米杂交种,从根本上解决因玉米丝黑穗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1,自引:23,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本文作者受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良繁处委托,对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发病面积近106.7万hm2,占玉米总面积的19.5%.一般品种发病率在7%左右;感病品种发病率在10%~40%;个别高感品种的发病率在50%以上.主要原因是玉米多年重茬连作,缺乏抗病品种,气候条件变化异常以及农民缺乏科学使用种衣剂的常识.提出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四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宗志  刘洪涛 《玉米科学》2002,10(2):097-098
本试验利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4种用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对该病进行防治效果的对比性试验.结果表明,15%黑穗净防效最高,达81.9%,17%吉农4号次之,为63.7%,其余两种种衣剂效果则不足50%。  相似文献   

9.
吉农4号种衣剂防治玉米病虫害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两年省内外药效试验,17%克·福·醇(吉农4号)种衣剂防治玉米苗期病害效果为70%,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达到93.2%~100.0%,防治地下害虫效果在75%左右.药效期达50d,保苗率提高10%以上,玉米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在辽宁省的三个地区进行了3种种衣剂防治玉米病虫害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7%呋·多种衣剂以1∶50包衣对玉米安全,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平均防效分别达68.91%和71.35%,适宜在辽宁北部地区使用。17%克·多·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为54.26%,适宜在辽宁中部和南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