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红卫 《蔬菜》2003,(9):27-27
草莓酱香气浓郁,色彩美观,在烹饪中常用作酸味调料。其制作也很简单,家庭即可自制食用,现介绍如下。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清洗—加热浓缩—装罐—密封—杀菌—冷却—成品二、操作要点1.原料选择 选择新鲜、无霉烂、无病虫害、成熟适度的草莓,约八成熟(果皮红色占果皮面积的70 %以上),组织硬,耐煮。以果皮红色或深红色以及果胶量多、果酸多、芳香味浓郁的品种为好,果实大小要求不严。2.清洗 将草莓倒入流动水中,浸泡3~5 min,小量分装于带孔筐中,在流动的水槽中清洗干净,逐个拧去蒂把,除去萼片。3.加热浓缩(1)配方 草莓100 kg、柠檬酸300 g…  相似文献   

2.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批次广东黑皮冬瓜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在果皮和果肉的含量差异,同时研究了累积DEHP最高和最低批次冬瓜果皮蜡质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冬瓜DEHP在果皮和果肉中的含量均达显著性差异(P<0.01),在果皮中含量从( 12.603±0.7860)~(37.628±1.7326) mg/kg(鲜重),而果肉含量从(3.642±0.2010)~(6.474±0.1831)mg/kg(鲜重).保留时间短的蜡质在低累积DEHP批次冬瓜果皮中含量相对较多,保留时间长的蜡质在高累积DEHP批次冬瓜果皮中含量相对较多.说明蜡质的组成差异可能导致了不同批次冬瓜DEHP累积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柚皮素(Naringenin,NAR)是一种天然的类黄酮物质,属于二氢黄酮类,是柚皮苷(Naringin)的苷元,主要存在于芸香科植物如葡萄柚、橙、佛手柑等柑橘类水果中。柚皮素在常温下为白色针状结晶,溶于乙醇、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柑橘中的柚皮素主要存在果皮中,如温州蜜柑和红美人的果皮中的柚皮素含量达4.82、11.36 mg/kg~([1]),  相似文献   

4.
用温州蜜桔果皮作为固体培养基,可以增加香菇产量。本文将探讨温州蜜桔果皮及果渣能否用作香菇、朴菇、滑菇、亚侧耳及平菇的固体培养基。材料与方法 (一)果皮:使用鲜果皮、自然干燥后的果皮及生产果汁时的副产物—果渣,作为培养基的主要成份。果皮和果渣分别用小型搅拌机切成3~5毫米的方块(作上F和W的记号,不马上作为培养基使用时,放入聚乙烯塑袋保存在<-30℃的冷藏  相似文献   

5.
国光苹果在贮藏过程中,果皮内α—法尼烯不断积累,60天左右达最大值,后随共轭三烯的迅速增加而下降。与此同时,果皮中丙二醛积累,组织相对电导率增加。抗氧化剂二苯胺能显著降低果皮中丙二醛积累,阻止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减少发病率。对膜结构变化与虎皮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130份龙眼果实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数量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5%,其次为果穗质量、果皮质量、单果质量、果皮厚度、果肉厚度等,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4%。25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达3.6个,果皮颜色、果肉质地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均为6个。总体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1.997,龙眼主产区福建(1.989)、广东(1.638)、四川(1.551)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泰国(1.274)、广西(1.248)、贵州(1.229)则次之。对130份龙眼种质果实性状进一步聚类分析为5个类群,各类群特征表现各异,变化丰富。主成分分析第一、二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28.15%,更为直观地展现了种质的亲缘关系,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华盛顿脐橙果实采后油胞病害与酶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盛顿脐橙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采后果皮油胞病害的发生状况及病变过程中果皮POD(过氧化物酶)、PPO(多酚氧化酶)、PAL(苯丙氨酸解氨酶)等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探索柑橘果皮油胞的病变生理。研究结果表明,果皮油胞病害发生率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伤果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发病时间早;低温降低了贮藏后期果皮油胞病变率。损伤处理显著提高了果皮PPO、POD和PAL酶活性,而低温则抑制了这些酶活性。在整个常温贮藏过程中,正常果和损伤果的油胞病害发生率与这3种酶活性都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果皮POD、PPO和PAL的高活性是果皮油胞病变的重要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法(UPLC–PDA–MS/MS–ESI)对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果肉和果心(不含种子)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检出42种酚类组分。大多数酚类物质在果皮中含量最高,仅绿原酸和Z–咖啡酰奎尼酸在果心最高。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种类最多,砀山酥梨果皮中含有5大类42种;秋白梨果皮中含有4大类30种,砀山酥梨比秋白梨多7种黄酮类组分和3种槲皮素糖苷类物质。在果心和果肉中未检出黄烷醇类、黄酮醇类和黄酮类物质。在砀山酥梨果皮中鉴定出其他梨果实中尚未见有报道的芹菜素7–O–芸香糖苷,在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中鉴定出原花青素B1和B2两种原花青素二聚体和原花青素C1及暂命名的C-1、C-2和C-3等4种原花青素三聚体。  相似文献   

9.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在(0±1)℃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聚氯乙烯袋(PVC,厚度为0.03mm)包装处理(MAP)和不包装处理(对照),研究MAP对苹果果皮色素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素含量及色泽指标(果皮光泽的明亮度、果皮色泽比)的影响,以及花青苷含量变化与其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及降解相关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MAP抑制贮藏期间叶绿素降解及贮藏前期花青苷的积累,延缓类胡萝素的积累及花青苷的后期降解;延缓果实色泽亮度L*及色泽比a*/b*的下降;贮藏期间花青苷的合成与PAL、UFGT活性变化有关,与CHI、DFR活性变化不相关;贮藏期间花青苷降解相关酶PPO、POD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AP抑制果皮PPO活性的升高,MAP明显抑制贮藏前期果皮POD活性的上升及贮藏后期POD活性的下降。在采后贮藏过程中,自发气调包装(MAP)有利于延缓"红富士"苹果果皮底色黄化和红色色素的降解,可较好地保持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0.
砂梨果皮锈斑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是我国南方地区、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主栽梨系,也是东亚以外国家中作为栽培种的惟一东方梨。梨果实成熟时,果皮一般呈现三种色泽:黄绿色(或绿色)、褐色和红色。黄绿色(或绿色)的果皮多见于西洋梨、秋子梨、白梨和一部分砂梨。在栽培种中,褐色果皮为砂梨独有。虽然红色果皮的梨品种较少,但在秋子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色差仪对65份印度南瓜种质进行果皮颜色分类,并从中选取8份代表性种质(枕瓜、吊瓜、金星、99N48、打木赤、S8844、雪化粧、无名绿),通过体式解剖镜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果皮结构以及果皮色素组成对果皮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1)利用色差仪将65份种质果皮颜色聚类为三大色系(黄色系、红色系、绿色系)共6类,并确定各类L、A、B、C、H值的变化范围;(2)绿色系果皮主要色素成分为叶绿素,红色系果皮从浅橙色到深红色变化与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及组成有关,黄色系果皮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较低;(3)解剖学观察显示果皮色素含量与果实成熟期中果皮色素层厚度相关性较高,与花托、子房壁、外果皮厚度相关性较低。对印度南瓜果皮外观颜色性状选育时,应综合考虑果实成熟期果皮结构和色素组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野生葡萄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国野生葡萄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连续2 a测定成熟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并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中,约60%的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高于叶片,株系间果皮、叶片Res含量(ω)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果皮中含量最高的‘双溪腺枝葡萄03’(2013年与2014年分别为67.82μg·g~(-1)和68.44μg·g~(-1))比含量最低的‘洪江刺葡萄04’(2013年0.08μg·g~(-1),2014年0.09μg·g~(-1))高855.5倍,叶片中含量最高的‘高山二号’(2013与2014年分别为10.27μg·g~(-1)和11.69μg·g~(-1))比含量最低的‘冯举沟桑叶葡萄02’高256.8倍。结合采样地2 a的气候条件分析,果皮中的Res含量几乎未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叶片中Res含量在采样的2 a间变化幅度较大。【结论】腺枝葡萄中的‘双溪腺枝葡萄03’‘芷江水腺枝葡萄’‘双溪腺枝葡萄01’及山葡萄中的‘山葡萄N43-3’‘长白9号’‘双优’等果皮富含白藜芦醇。研究为有效利用和开发野生葡萄资源中的白藜芦醇及促进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瓜蒌为试材,通过观察不同施肥处理T1(板蓝根药渣)、T2(板蓝根药渣+牛粪1∶3)、T3(板蓝根药渣+牛粪1∶1)、T4(板蓝根药渣+0.5%EM复合微生物菌剂)、T5(复合肥料)对瓜蒌的鲜果质量、干果质量、直径、果皮厚度、果皮干质量、千粒质量、产量、总灰分、浸出物含量、黄酮含量、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3,29-DR)含量的影响,评价不同板蓝根药渣生物有机肥对瓜蒌生长发育、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瓜蒌的田间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T4处理可显著提高瓜蒌的鲜果质量、干果质量、千粒质量、产量、黄酮含量、3,29-DR含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于直径、果皮厚度、果皮干质量,4种板蓝根药渣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T4处理(板蓝根药渣+0.5%EM复合微生物菌剂)为最优施肥处理,该条件下瓜蒌的综合性状最佳,瓜蒌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质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葡萄果皮色素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巨峰葡萄品种为试材,对葡萄果皮中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70%乙醇+0.5%柠檬酸(体积比5∶1)提取葡萄果皮色素的效率最高,其次是80%乙醇+0.5%柠檬酸(5∶1);以70%乙醇+0.5%柠檬酸(5∶1)为提取液,葡萄果皮质量与提取液的料液比宜为1∶10(g/mL),最适宜温度为65℃,最佳提取时间为90 min,提取最适pH 2.0。  相似文献   

15.
<正> 近20多年来,发现柑桔的成分多样化,包含许多抑癌的化学成分。本文根据日刊《农业技术》的资料,就柑桔的防癌化学成分简介如下。1 (R)—柠檬油 柑桔果皮的油胞中含有精油,主要成分是(R)—柠檬油,占 70~90%,一般用作香料、工业原料、溶剂。  相似文献   

16.
野生果树--木奶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奶果 (BaccaurearamifloraLour ) ,属大戟科 ,木奶果属常绿乔木 ,本属约有 80种 ,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 ,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低、中海拔的山谷、山坡密林或疏林中。木奶果果实可鲜食 ,在印度和东南亚除鲜食外 ,还用于制果酱。在西双版纳大都是野生 ,当地傣族群众零星栽培于庭园供鲜食或药用。 2 0世纪 90年代初 ,笔者对西双版纳地区野生木奶果资源进行了调查 ,收集以果皮颜色为区分的两种类型木奶果种质资源 ,一是果皮为近白色的白皮木奶果 ,二是果皮为紫色的紫皮木奶果 ,并进行了繁殖栽培 ,成分分析。其果实可食率为 4 9 2 %,含水分 8…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和比较砂梨品种‘黄花’(Pyrus pyrifolia Nakai‘Huanghua’)及其芽变‘绿黄花’(Pyrus pyrifolia Nakai‘Lühuanghua’)成熟期果皮代谢产物的差异。【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2者成熟期果皮中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同时,对这2种梨果皮中代谢物质的峰响应强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结果】2者果皮中代谢物的差异使得梨果皮色泽发生变异。GC-MS的结果中共得到18种差异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类,丙氨酸和L-天门冬酰胺等氨基酸类以及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糖类物质;LC-MS的结果中共得到43种差异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顺式-15-二十四碳烯酸、5,9-二十四碳二烯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等脂肪酸类,邻苯二甲酸二己基酯和2-单亚油酰甘油酯等酯类,熊果酸和角鲨烯等三萜类,5-氧-反式-对-香豆酰-奎宁酸、香草酸、熊果苷和绿原酸等酚类,黄酮类,松柏醛和肉桂酸等苯丙烷类,豆甾醇等甾醇类以及δ-生育三烯酚和α-生育三烯酚等维生素E类物质。【结论】‘黄花’与‘绿黄花’果皮色泽上的不同很可能是这些差异性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rbernet-Sauvignon)为试材,采用外源喷施法研究了乙烯利(CEPA)、乙磷铝(Fosetyl-aluminum)对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CEPA对Res诱导效果不明显,虽然在幼果期诱导提高了葡萄果皮Res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析认为是CEPA提前了葡萄转色期所致;30mg/L乙磷铝能显著提高成熟期葡萄果皮中Res含量,作用时间较长,并且在短时间内刺激了PAL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钙肥对防治温州蜜柑果实浮皮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所谓浮皮,是指包裹果肉的囊瓣膜(囊衣)与果皮分离后浮起,果皮与囊瓣膜之间产生间隙,它是一种生理障碍.其害处主要是:(1)浮皮导致果皮的物理性变弱.因此果实易受伤,容易引起腐败.(2)影响果肉呼吸作用中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果肉进行无氧呼吸,所以糖度减少,发生异臭,果皮变黄,致使品质下降.(3)贮藏预处理效果不理想,贮藏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节约灌溉用水且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通过调亏灌溉(regulateddeficitirrigation,RDI)设定葡萄的灌水量分别为传统灌溉量的60%(RDI-1)、70%(RDI-2)、80%(RDI-3)和100%(conventionalirrigation,CI),研究了调亏灌溉对“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和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赤霞珠”葡萄水分的精确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CI相比,调亏灌溉显著增加了葡萄果皮乙酰化及香豆酰化花色苷的比例,降低了非酰化花色苷的比例。RDI-1处理可显著增加果皮和酒中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的含量。此外,不同RDI处理对葡萄酒中花色苷组成的比例影响与果皮一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RDI-1处理即灌水量为传统灌溉量的60%是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