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虾先养水,这是养虾业中众所周知的道理。在冬季温棚养虾中,养水尤为重要。但是由于越冬棚里面的温度、大气压、光照度等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平衡稳定冬棚池塘里面的水环境,如稳定pH值,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多年的养殖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池塘里面施放有益微生物制剂,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施用微生物制剂时,最好是选择技术力量雄厚,有产品质量保证的厂家产品(如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加强型利生素”等),是保证温棚调水效果好与坏的关键。一、放苗前的肥水放苗前的肥水,主要是把单细胞浮游藻类培养起来。由于冬棚的透光度较差,会影响藻类的生长,所以必须提前一个星期肥水,施放培养单细胞藻类生长的水产养殖专用肥“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打开增氧机,同时施用“加强型利生素”、“普乐健—光合细菌”、“EM—活水素”等,让有益微生物在池塘中形成优势种群,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给虾苗一个安全、稳定的水环境,有助于提高虾的成活率。二、养成期间的水质管理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对虾排泄物、残存饵料、浮游动植物残体等的不断增多,池底逐渐沉积大量的有机物。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有毒因子,使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2.
随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现在养虾不能下太多的肥,这是林子皓养殖成功的关键,要做到多调水少肥水,水质稳定,pH适宜,养虾其实越简单越好。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高邮市是罗氏沼虾养殖主产区,养殖模式以温棚培苗、池塘精养、多次放苗、捕大留小为主,总体而言,养殖的产量和效益较为稳定。但由于放养密度偏高,使用高蛋白饲料以及过度肥水等操作,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易暴发等现象。为推进罗氏沼虾养殖方式的转变,切实改善养殖环境,实现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结合实施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冬棚养虾是在水温较低无法进行养殖的季节,进行温棚全封闭养虾的一种新型模式。近年来南方冬棚虾养殖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最早在广东珠江口地区兴起并逢勃发展,并逐渐在粤西、广西、海南北部等推广,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鱼》2004,(1):76-76
到了冬季,由于气候变冷,水温下降,进行正常南美白对虾养殖已不可能,而且每年的一二月份是春节期间,活虾数量少,吃虾的人又多,虾的价格相对平时来讲就特别高。因此,在冬天许多地方就利用温棚进行养虾,以便获得高的利润。现将有关温棚的养虾技术作一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严天鹏 《内陆水产》2005,30(12):14-15
冬季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避开了对虾集中起捕上市销售价格低迷时段.在春节前后或清明前对虾货源较少、价格较高的紧俏时期分批上市,可获取较好的养殖收益。但冬季温棚养虾,气温较低,对虾生长缓慢,养殖周期延长.技术要求较高;养殖过程稍有疏忽极易引发对虾不适应.严重时造成对虾死亡。笔者结合基层指导养殖生产的体会.就冬季温棚养虾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生 《齐鲁渔业》2014,(10):30-31
肥水又叫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养虾的成败。但许多虾农在肥水工作中,没有掌握好肥水的黄金时间和关键技术,导致肥水失败。笔者根据10余年的养虾经验,现将肥水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开拓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疆土,搭温棚、建高位池、造工厂化淡化虾苗车间,在湖南成功养殖一年两造虾,发明400亩淡水大湖养虾专利,带动周边乡镇百余户老百姓在淡水中养咸水虾,年过半百的张建昌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9.
正"养虾先养水,水好虾更好",实践证明,肥水养虾成功率更高。放虾苗之前,首先培藻做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养殖过程中维持藻相,控制水质,提高虾的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是养虾能否成功的关键。进入7月份后,气温逐日升高,虾塘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控成为养殖关注重点。一、水质调控虾塘养殖到中后期,水质调控是重中之重,多种原因可引起水质恶化和水色转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异常水色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重新培育优良水色。举例  相似文献   

10.
小型温棚养殖日本对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已经作为成功的对虾养殖模式广泛推广,发展迅速,春冬养殖两季,夏季空置。为了充分利用温棚和探索更多的温棚养虾模式,本试验利用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空置期养殖日本对虾,选择了20个小型温棚(共计0.93hm~2)开展了养殖日本对虾的试验,并取得成功,日本对虾养成规格180~200尾/kg,平均单产2 892kg/hm~2,平均利润117 855元/hm~2。  相似文献   

11.
冬棚(又称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是冬季反季节养殖,对虾售价好,经济效益高,是近年来一种新盛行的养殖模式。但是在养殖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急需解决,现将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养殖中参考。一、虾苗入池与控温为了能健康养虾,入冬棚前要做好虾塘彻底清污消毒工作,防止在养殖中发生对虾疾病。冬棚养虾要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天长市多种经营管理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在该市新华乡开始二级式罗氏沼虾的精养试验:一级养殖是指虾苗在塑料温棚内培育成幼虾;二级养殖是指幼虾在大塘内养成成虾的过程。现将我市罗氏沼虾的二级式精养试验报告如下:   一、温棚的构建和虾塘的清整   温棚上口宽 5.4米,下口宽 4.8米,深 1.2米,蓄水 0.80~ 1.0米,棚上覆盖一单层 8丝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池底布设双道增氧充气管,呈“ U”形排列,池中间设一跳板,供投饵、检查、巡池用。 3月 4日用 50公斤生石灰化浆趁热均匀泼洒, 3月 15日栽培轮叶黑藻,并施 30公斤腐熟…  相似文献   

13.
4.成虾养殖(1)养殖模式的选择。在养殖模式上采用主养和混养的模式。主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温棚养殖罗氏沼虾,面积2.5亩;另一种采用池塘养殖罗氏沼虾,面积100亩(表2)。混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投放密度除呈祥水产养殖合作社4.1万尾/亩外,其余为2万尾/亩,面积1 375亩;另一种采用主养黄颡鱼混养罗氏沼虾,黄颡鱼投放密度为1.1万尾/亩,面积22亩(表3)。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在平时与虾农的电话交谈中,发现许多虾农在对虾养殖的肥水(又称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工作中,存在一些错误做法,没有掌握好肥水的黄金时间和关键技术,导致肥水失败。曾有虾农向笔者反映,一亩一般的土池花1000余元、一个多月的时间,反复肥水,水还是肥不起来。笔者在十余年的养虾实践中感到,肥水这项工作是对虾养殖诸多工作中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技术。只要掌握好关键技术,水就可以很快肥起来。为此,谈谈对虾养殖肥水的黄金时间和关键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我们对净水面2 600m2的4座罗氏沼虾苗培育温棚进行了全年养殖(暂养)试验,第1茬温棚暂养罗氏沼虾苗试验,第2茬露天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第3茬温棚暂养罗氏沼虾成虾试验,第4茬温棚养殖青虾试验。全年实际使用温棚259天,实现产值296 805  相似文献   

16.
对虾养殖的清塘与肥水,是养虾各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但往往被人忽略,不少养殖认为这很简单,不用哕嗦,当遇到了水质环境变化了,都埋怨天气不好,问题是技术不到位,按老办法养殖,结果天气反常了束手无策,今年为何大部分在早造失败了,就是没有真正掌握好养水这个关键点。养好水必须清塘要彻底,也是对虾健康养殖生产最基本的程序,这里再谈一下为什么要彻底清塘,如果清塘不彻底,就会容易给养虾带来致病的不良环境,直接影响整造虾水体的水质稳定。养虾早期肥水搞不好,虾苗的基础饵料贫乏,成活率低、生长慢、养虾中、后期水色调节不过关,水质易受底质等因素影响造成水质不稳定,难以给对虾造就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当然虾就会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7.
一、改进养虾模式,采用先进养虾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养虾模式和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我们要一改过去粗放养殖和大水面养虾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封闭、半封闭小面积高密度精养、多级轮养或淡化养殖等养虾模式.采用虾苗肥水下塘、中间培育和水质调控等技术,培育天然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使虾池维持一定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数量.以补充对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减少配合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池水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学洪 《水产养殖》2009,30(11):29-30
养虾首先是养水,养出一池好水是养虾成败的关键。科学地讲良好的水质就是要达到水相、藻相和菌相的平衡,为养殖虾健康快速生长营造良好的养殖水域环境。根据几年来的养殖体会,总结了罗氏沼虾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技术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黑龙港流域的主要养殖模式还是以大宗淡水鱼为主,经济效益普遍较低.2015-2016年在南美白对虾室外成功养殖的基础上,在衡水饶阳、武邑、景县三个地区开展了温棚内设施养虾技术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技术路线该技术采用温棚内标粗虾苗养殖30d,然后分苗到室外露天养殖40d,共计70d养殖达到上市规格的养殖模式,简称"3040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水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养虾先养水,水好鱼虾肥",是多年来的经验总结,肥水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至关重要,但目前存在一定误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