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寒地李属(Prunus)种质资源作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有中国李(P.salicinaLindl、乌苏里李(P.ussuriensis K.)、美洲李(P.americana March)、加拿大李(P.nigra Ait.)4个种,约100多个品种.并对寒地李属(Prunus)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品种改良进行了综述,为今后资源研究与品种选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紫叶稠李(Prunus wilsonii)属蔷薇科稠李属,是高大落叶乔木,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速生植物,它自然开张的树形,繁茂的叶片,紫红色的果实,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从北美东北部地区引种选育而成的一种观叶乔木树种,树高可达20~30m。叶片在生长季节为绿紫色至紫色。短枝开花,花序长4~6cm,果实紫红色光亮,果核褐色。优美繁茂的紫色叶片、自然开张的树形、紫红色的果实,与绿叶植物相互映衬,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色彩,从春天的粉红色初芽,到展叶后绿色  相似文献   

3.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稠李树(Prunus padus L.)的根围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孟加拉红平板分离法及GamsBissett(1998)形态分类系统与Kullnig-Gradinger等(2002)的分子分类观点的鉴定方法,研究了稠李树(Prunus padus L.)的根围土壤中木霉(Trichoderma)的种类、数量及多样性状况,以期发现其根围土壤中的优势木霉菌。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哈茨木霉(T.harzianum)25株,说明稠李根围木霉菌丰富但是种类单一,该研究结果为"稠李专用木霉菌肥"的制备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新疆酸梅及其栽培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酸梅(以下简称酸梅),是分布在新疆境内的一些李属(Prunus L.)植物的民间俗称.据调查,其中包括黑刺李(Prunus Spinosa L.)、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和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 L.).长江以南的一些李品种也称酸梅.  相似文献   

5.
(Prunus salicina Lindli.var cordata J.Y.Zhang et al.)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是原产福建的名、特、优水果之一,果桃形李实,酸甜适度,风味极佳,是南方的1种重要落叶果树。本文分析了福建省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包括各市种植区域、面积和产量等,阐述了产业发展的具体优势,明确了福建省生产现状,为福建省今后发展种植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入境李果实(Prunus domestica)上分离到一株丛梗孢属(Monilinia sp.)真菌。综合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引起李褐腐病的病原菌是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Winter)Honey]。  相似文献   

7.
"脆红李"(Prunus salicinacv.‘Cuihongli’)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落叶乔木,发现于四川,1993年在四川乐山市中区剑峰乡团结村四组的中国李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成[1-2],属于中国李(Prunus salicina),中国李原产我国长江流域[3-4],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5],"脆红李"作为地方主要优良品种,在四川乐山、  相似文献   

8.
甜樱桃高产高效栽培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樱桃(Cherry)为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樱桃亚属(Cerasus)的乔木型果树,常见的栽培种包括:欧洲甜樱桃(Prunus)、欧洲酸樱桃(P.cerasus)、中国樱桃(P.pscudocerasus)和毛樱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蔷薇科(Rosaceae)李亚科(Maloideae)的系统发育关系,运用PAUP软件对Gene Bank中李亚科27种植物的mat K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桃属(Amygdalus L.)植物聚为一类,桃、新疆桃、光核桃和山桃为一进化枝,获得69%的置信支持率;梅、杏和山杏聚为一类,获得60%的置信支持率;臀果木、桂樱、稠李和臭樱聚为一类,获得83%的较高置信支持率。此外,桃属在核果类系统学分类中地位较高,杏梅次之,稠李属、臭樱属和桂樱等属的系统学地位较低。  相似文献   

10.
油(木奈)又称桃形李、(木奈)李,属蔷薇科(Rosaceous),李属(Prunus spp),是福建省的特有水果.为了探讨南果北移的栽培技术,1993年我们从福建省南平市引进"古田油 "2 500株,在中至镇潘家沟村进行栽植试验.  相似文献   

11.
龙桑曲技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桑(Morus alba var.tortuosa Hort.)为桑科桑属桑树的一个栽培变种,多年来一直作为园林观赏树种进行繁殖和栽培。 龙桑叶形较大,全缘、具光泽,小枝灰白色,较粗壮。其最大的特点为具有扭曲的枝干,树姿优美,故为园林造景的珍品。 在木本植物中,具有曲枝性状的种类尚有龙爪枣(Zizyphus jujuba var.tortuosaHort.)、龙爪柳(Salix matsudana var.tortuosa Vilm.)、龙游梅(Prunus mumevar.tortuosa T.Y.Chen et H.H.Lu)、龙须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var.tortuosa DC.)等。此外,1962年作者曾在北京林学院五号楼南侧发现一株山桃(Prunus davidiana Franch.)具有曲枝性状。  相似文献   

12.
梅扦插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为蔷薇科李属植物,原产我国,已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在育苗上,由于梅砧不足,所以大多用桃砧嫁接繁殖梅苗,致使树的寿命缩短,抗涝能力减弱,果实品质及加工性能下降。为给大量繁殖梅砧苗提供途径;我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79年和1880年用 GA4+7、BA,AVG 和普洛马林(GA4+7+BA)等乙烯合成抑制剂,或乙烯作用抑制剂,在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n)、樱桃(Prunus Cerasus L.)和李(P.domestica L.)上进行了多方面试验,以确定它们在上述三个树种座果中的作用。试验表明,仅有 AVG 能提  相似文献   

14.
桃、李种间杂交花粉萌发及花粉管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3个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和4个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品种观察了种间杂交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状态。结果表明,李的花粉在桃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都受到很大的阻碍,很少有到达花柱基部或子房上端的花粉管;而桃花粉在李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都很正常,与桃品种间杂交没有差异。即桃和李间存在着单侧种间不亲和现象,而这种单侧种间不亲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花柱长度及花粉粒体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 1984年,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与盖县果树局相继在辽宁省盖县东兰旗与簸箕寨发现几株红皮、黄肉、大果型的李树。经过深入调查,现已在盖县地区共发现有13年生的大果型结果李树40多株,暂称“盖县大李子”。根据形态和同工酶谱分析,盖县大李子属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indl.)适应性极强,为我国经济栽培果树分布范围最广的树种之一,过去认为"中国李短枝结实可靠,连续结果年限可达4~6年,甚至10~15年",因此李树多半不修剪.但通过我们对中国李4个主要栽培品种(窑门李、红干核、小黄李、小红李)从未修剪过的12年生植株短枝连续结果年限的调查,看出李子的"花束状果枝"主要着生在  相似文献   

17.
<正> 认识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可为科学地管理果园提供生物学依据。经查阅有关文献,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果实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我们于1984年对其实生长发育规律做了初步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扁桃(Prunus amygdalus)又称巴旦杏,属蔷薇科李属落叶中小乔木,原产中亚山地,现集中分布在北纬30°~50°的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区,是世界著名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1].  相似文献   

19.
杏(Prunus arm eniaca L.)作为主要核果类果树树种之一,在世界各大洲都有栽培。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给杏树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的是病毒,并且已应用ELISA方法检测出杏树病毒有李子苦痘病毒(PPV)、李枯叶坏死坏斑病毒(PNRSV)、李矮缩病毒(PDV)、苹果花叶病毒(ApM V)、苹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李(Prunus slicina Lindl.)幼果初期发育过程中,出现17种氨基酸,其中中性氨基酸含量最高,酸性氨基酸次之,碱性氨基酸含量最少。花后6天氨基酸占干重的百分含量达最高峰。蛋氨酸的变化和对照相比,变化持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