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以喷施三十烷醇(0.15,0.30,0.45,0.60 mg·L-1)、生长素(20.0,30.0,40.0,50.0 mg·L-1),抗倒酯(141.0,282.0,423.0,564.0 g·hm-2)及多效唑(50.0,100.0,200.0,400.0 g·hm-2)后的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为试验材料,探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发草种子产量,其中以100.0 g·hm-2多效唑效果最佳,较CK增产207.15%;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种子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喷施三十烷醇后发草单株穗重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喷施生长素后每生殖枝结实数与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喷施抗倒酯后千粒重与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喷施多效唑后发草每生殖枝小花数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海拔对宝兴鸭茅种子生产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四川省宝兴县不同海拔地区对宝兴鸭茅Dactlis glomerata cv. baoxing种子产量及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宝兴县最佳的种子生产地为海拔1 400 m的五龙战斗乡,其年产量最高,为709 kg/hm2,其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也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平衡施肥对鸭茅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1年10月-2003年7月在四川宝兴县鸭茅原种基地进行了氮、磷、钾平衡施肥对宝兴鸭茅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鸭茅种子产量,其中以氮肥的效应最高,最适宜的N、P、K配比为3:1:2(N 120 kg/hm2 P 40 kg/hm2 K 80 kg/hm2);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存在显著相关,结实率为第一构成因子,相关系数最高为0.863,达极显著水平,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构成因子相关性强弱依次为:结实率>每小穗种子数>生殖枝﹥每生殖枝小穗数. 相似文献
7.
8.
不同播量对宝兴鸭茅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宝兴县鸭茅Dactlis glomerata原种基地进行了不同播期处理对鸭茅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并对收获的种子进行了质量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宝兴鸭茅种子生产的最佳播量为2 g/m2,其种子产量最高,为293 kg/hm2,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地早熟禾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喷施处理间对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且以返青期喷施处理种子产量为最高,达680.7kg/hm^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间对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极大(P<0.01),以6-苄基腺嘌呤处理种子产量最高,达684.8kg/hm^2。二者交互作用对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且以返青期喷施6-苄基腺嘌呤或α-萘乙酸+赤霉素或α-萘乙酸,或以孕穗期喷施6-苄基腺嘌呤+α-萘乙酸,或灌浆期喷施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可显著提高草地早熟禾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0.
11.
雪凝灾后厩肥和尿素对新植鸭茅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2008年进行了厩肥和尿素配合施用对新植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栽培草地鲜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经历了2008年年初持续20多天雪凝灾害之后,6个厩肥和尿素处理组合的鲜草产量差异显著,施厩肥30 000 kg/hm2与施尿素75、175、275 kg/hm2的处理组合的鲜草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厩肥施用量30 000 kg/hm2的处理组合鲜草产量较高,其中,鲜草产量最高的施肥组合为厩肥30 000 kg+尿素175 kg/hm2,而最经济的施肥组合应该是厩肥30 000+尿素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矮壮素与乙烯利对燕麦株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燕麦Avena sativa拔节期喷施1%的矮状素和10%乙烯利,研究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燕麦品种株高、节间长度、分蘖成穗、产草量和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处理后,燕麦株高比对照降低了10~12 cm;品种4628基部节间受影响最大,矮壮素和乙烯利处理后其倒四节间长度有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58.2%和64.8%.矮壮素和乙烯利处理下燕麦干草和鲜干比变化也比较大,不同品种对2种调节剂的反应不同.喷施生长调节剂后燕麦成穗有显著增加,但穗长、穗粒数有减少的趋势,对千粒重也有影响;种子产量有所增加.3个品种中以4628进行矮壮素处理的效果较好,有效穗数和产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国外引进鸭茅种质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种植的一种重要禾本科牧草,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等特点.以84份国外引进鸭茅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11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筛选优良鸭茅种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鸭茅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小穗数变异最大,小花数、茎粗次之,而叶宽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小穗数、小花数、株高和内稃长4个性状是造成鸭茅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11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可将所研究的84份材料分为3类,每一类都由不同地域来源的鸭茅构成,表明鸭茅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由品种间基因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
放牧对鸭茅能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长期放牧试验,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亚热带高山草地鸭茅种群能量积累规律及能量在不同构件之间的分配特征。在无放牧的对照草地及采食率分别为55%、65%、80%的放牧草地,鸭茅热值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单峰曲线型变化,一定强度范围内的放牧干扰提高了鸭茅热值及能量的积累;根部能量的积累随放牧强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在禁牧草地,鸭茅种群能量主要被低密度的大分蘖丛所分摊,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种群能量则逐渐均摊给高密度的小分蘖丛。 相似文献
15.
生长调节剂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中苜2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3-10月在内蒙古乌海市进行了生长调节剂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牧草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试验选择了乙烯利、多效唑和萘乙酸3种生长调节剂,每种生长调节剂设4个质量浓度梯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利、多效唑处理增加了紫花苜蓿单位面积花序数,单位面积结荚花序数和每花序荚果数。萘乙酸增加了平均种子单粒质量。乙烯利处理为2.0 kg/hm2时,获得潜在种子产量最大,为2 243.68 kg/hm2,增产72%;多效唑处理为0.8 kg/hm2时,获得的潜在种子产量最大,为1 675.71 kg/hm2,增产28.6%;萘乙酸处理为0.08 kg/hm2时,获得的平均种子单粒质量最大,为2.35 mg。 相似文献
16.
生长调节剂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海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Haifa为研究对象,于2004年3-6月在云南省种羊场进行了生长调节剂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试验选择多效唑和矮壮素2种生长调节剂,每种设3个浓度梯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2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白三叶的冠层高度,增加了花梗长度.使用多效唑可增加单位面积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和单粒种子重.使用矮壮素可增加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荚果数及单粒种子重.多效唑有效浓度为1.0 kg/hm2的处理获得最大实际种子产量,为691.9 kg/hm2,产量提高29.4%.矮壮素有效浓度为0.15 kg/hm2的处理实际种子产量最大,为650.3 kg/hm2,产量提高21.6%. 相似文献
17.
野生鸭茅植物学形态特征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对25份野生鸭茅种源进行植物学特征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鸭茅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种子千粒重变异最大;旗叶长度、花序形状次之;穗叶距、花药宽度、旗叶宽度等性状变异中等;而花序长度、株型、叶宽、种子长度变异最小。2)鸭茅植物形态学特征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花序直立、紧缩的鸭茅,叶片窄长,茎秆粗壮,旗叶较长,雄性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结种性能强;而花序下垂、开展的鸭茅则与之相反。3)聚类分析表明,不同野生鸭茅种源可划分为3类,其中花序下垂种源聚于一类;而花序直立的种源分居另两类。4)从形态学特征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花序直立的鸭茅更具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鸭茅生理生态及育种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鸭茅生理、生态及育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鸭茅适宜于气候凉爽(日均温低于25℃)、土壤水分充足(田间持水量78%~84%)、土壤肥力较高(含氮量为60~80 mg/kg土,N、P、K比率为6∶1∶2)的生境,且短日照和低温条件有利于诱导开花.鸭茅的耐盐性较差,抗寒性及抗病性则因原产地不同而差异显著,对夏季干旱表现为半休眠和不适应.但鸭茅竞争适应能力较强,可与部分豆科草和禾本科草形成稳定、高产的混生群落,适宜放牧、刈割,且通过人工摘顶可提高人工草地中鸭茅种群的适应性.近20年来,通过抗性选育、组织培养及转基因技术等方法已经获得大量优良的品种.我国鸭茅栽培应用日益广泛,但严重缺乏相应配套技术和满足生产不同需求的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