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河南商丘一肉鸭养殖场疑似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为确定其病原,无菌采集病死鸭的大脑、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依据常规PCR检测方法进行低致病性禽流感H9(AIV-H9)、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呼肠孤病毒(DRV)、新城疫病毒(NDV)等鸭群常见病毒病的核酸检测,利用血清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玻片凝集鉴定分离菌株血清型,PCR检测鉴定后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进行3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AIV-H9、TMUV、DRV及ND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初步排除这4种病毒的感染。无菌挑取发病鸭肝脏及脑组织于血清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培养,发现培养基中呈现针尖大小、半透明的菌落。取纯化培养的菌液进行PCR扩增显示,扩增出338 bp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特异性条带,血清型鉴定结果为RA血清7型。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可在临床上被成功复制,能够表现出明显的传染性浆膜炎临床感染症状。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血清型RA对头孢克肟、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林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敏感。综上所述,造成该肉鸭场疾病感染的病原为血清7型RA,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等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省故城地区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发病的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鉴定出1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经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得出血清1型5株,血清2型4株,血清6型1株,血清10型1株,还有2株未定型。试验证明血清1、2型是目前故城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且耐药谱较广,但对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从贵州三穗地区某鸭场临床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的病死鸭体内分离得到6株病原菌,经细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确定为RA。对6株RA分离株的血清型鉴定、耐药性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6株分离菌中有4株为血清2型,其余2株血清型未定;所有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将血清2型RA菌株以9×107cfu/m L剂量经肌肉注射后可导致雏鸭发病死亡,病死鸭表现典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临床症状。结果表明,贵州三穗地区主要流行血清2型RA,且对多种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且致病性强,应加强对血清2型RA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肉鸭养殖中细菌传染病发病率高、防治困难的现状,分离鸭疫里默氏杆菌,检测其抗药性程度,筛选合适的抗生素适宜剂量。从山东省内12个地区/市、河北省4个地区及河南省4个市区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采集到447份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鸭肝脏及脑部组织病料中分离菌株。利用鸭疫里默氏杆菌的omp A基因为目的基因,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PCR快速鉴定该菌的方法,共分离到65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率为13.62%,其抗药性程度均较高。根据CLSI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原理,建立了96点阵接种药敏检测盒,检测分离菌株的MIC,筛选适用于临床的敏感药物和剂量。试验表明:鸭里默氏杆菌抗药性较高,可根据药敏检测结果筛选抗生素,并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本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血清型及耐药情况,笔者采集了各地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病鸭病料。无菌采集脑、心血、肝等组织接种于血清营养琼脂,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疑似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提取细菌DNA进行PCR鉴定和序列测定。通过玻片凝集试验和药敏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到3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玻片凝集试验显示,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属于1型、2型、6型、7型、10型、11型及未知血清型,其中1型和2型所占比例最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菌株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药物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海南省文昌市某鸭场病鸭致病原及其耐药情况,试验分别采用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检测、PCR鉴定和测序等方法对病鸭致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确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20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PCR鉴定及测序其中17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利福平、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克林霉素、头孢唑肟敏感,对新霉素和磷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从成都地区出现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剖检变化的病例中分离得到17株细菌,经过病料触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等方法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A)。并进一步对其血清型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有10个分离菌株与1型RA阳性血清发生阳性反应,其余7株未定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从扬州郊区发病鹅场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玻片凝集试验,确定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病料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经过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没有发现鹅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3种途径感染鹅,出现100%的死亡率,说明分离株对扬州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同时提示在鹅的免疫计划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参考文献合成两条鸭疫里默氏杆菌特异性引物,建立PCR方法。使用模板进行基因扩增,得到592bp的目的条带。以该方法对高邮、仪征等地的疑似病例进行检测,得到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挑选鉴定后的纯菌落接种含血清TSB液体培养基,增菌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被检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的敏感率均达到了100%;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吡肟的敏感率达到了95%。  相似文献   

10.
为确诊贵州省三穗县某养鸭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例,通过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及基因测序对病原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特征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相符; PCR检测及基因测序与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同源性达100%;药敏试验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哌拉西林3种抗菌素高度敏感。结论:确诊病例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引起2018年5月江苏泰州某规模化养猪场育肥猪发病死亡的病原,本试验无菌采取病死猪肺脏组织,通过病原分离培养、染色观察、生化试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鉴定,随后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和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在病原分离培养过程中,需在含有NAD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该分离菌通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菌呈红色,可判定新分离的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根据生化试验和PCR结果可判定该分离菌株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PCR血清型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8型菌株;小鼠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当分离株菌液浓度达到3×108 CFU/mL时便可引起BALB/c小鼠死亡,浓度为2×109 CFU/mL时对BALB/c小鼠的致死率达到100%,表明该分离菌株对BALB/c小鼠有较强的致病力及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氧氟沙星等14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中度敏感,对链霉素耐药。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8型菌株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2.
1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地区发病鸭中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此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这种血凝性可被NDV标准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AIV-H5、AIV-H7、AIV-H9、EDSV阳性血清抑制;用针对NDV F基因特异性鉴定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可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由此,初步鉴定该分离株为鸭源新城疫病毒,并命名为NDV/DUCK/SD/2006。另外,通过毒力测定,该毒株的MDT、IVPI分别为51.75 h、2.44,判定为强毒力株。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引起贵州省某鸭场雏鸭发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该鸭场送的疑似细菌感染病鸭进行剖检,取鼻黏膜、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器官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研究其耐药情况和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6 h后呈现为边缘整齐、有光泽的乳白色菌落,伴有β-溶血现象,经革兰氏染色后在生物显微镜下呈两端钝圆、弧状、排列无规则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与霍乱弧菌相符;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霍乱弧菌同源性高达99.6%~99.7%聚为一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大部分药物都表现为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等抗菌药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敏感;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可导致试验组雏鸭5 d内全部发病死亡,表明该分离菌对雏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的霍乱弧菌相关毒力基因hlyAompWchxA为阳性,而检测的O1群rfb、O139群rfbtcpActxA基因为阴性,表明本次分离的霍乱弧菌携带有致病基因,但不属于O1和O139血清群。结果表明,该鸭场雏鸭发病的疫情病原为非O1/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该菌致病性强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贵州省鸭霍乱弧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引起2015年6月底福州仓山区某一养鸭场10日龄左右麻鸭发病死亡的病原,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脑等组织,经病毒分离、细菌分离纯化、PCR检测、血清学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检测并分离到鸭1型甲肝病毒和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该鸭1型甲肝病毒分离株与MPZJ1206株和GD株同源性最高,均为98.7%。结果表明,该病例为鸭甲肝病毒1型和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To determine the pathogens that caused the death of the 10-day-old sheldrakes of a outbroke epidemic duck farm at the end of June 2015,at Cangshan District in Fuzhou,the liver,spleen and brain of dead sheldrakes were collected,and then tested by virus isolation,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bacteria,PCR detection,serology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The results showed 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 and 11 type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were detected and isolated,and the isolated 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 had the highest homology with MPZJ1206 strain and GD strain,and the percentage of homology were 98.7%.Laboratory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 determined that the case was 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 and serotype 11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mixed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6.
对湖北省部分地区鸭疫里氏杆菌(RA)进行分离鉴定.应用胰蛋白大豆琼脂(TSA)培养基的分离培养及染色试验、生化试验、PCR鉴定,得到86株RA.染色观察各地RA分离株的细菌形态一致,符合RA特征;生化试验显示86株RA的生理生化特征相似,基本符合RA特征;应用建立的PCR技术均可从这些菌株扩增到RA的特异性基因片段.通...  相似文献   

17.
对1例疑似鸭肝炎病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10日龄肉鸭采用常规的病毒、细菌鉴定方法和RT-PCR、PCR方法分别进行病毒、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病毒鉴定为新型鸭肝炎病毒,细菌鉴定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亚种。细菌对SPF鸡的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巴氏杆菌与强毒标准株C48-1毒力相近,为强毒株。细菌对10日龄肉鸭的致病性回归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数量的该株巴氏杆菌可导致10日龄雏鸭的感染死亡。结果表明,该批肉鸭为新型鸭肝炎病毒和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这是国内首例从感染鸭肝炎病毒10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8.
为确诊引起广东省某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发生死亡的病因,本试验采集病猪肝脏、脾脏、心脏、脑、关节液和淋巴结等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纯化培养、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用血清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生长曲线测定及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成牛血清琼脂平板上呈圆形、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该菌株的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链球菌的特征,PCR扩增结果显示猪链球菌保守基因片段(gdh和gapdh)和猪2型链球菌特异的cps2J基因片段均为阳性,表明该分离菌株为猪2型链球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毒力因子基因型为gdh+/gapdh+/epf+/mrp+/sly+/orf2+/fbps+。分离菌株用营养肉汤培养6 h达到对数生长期,培养10 h的菌液D600 nm值为0.31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敏感,但对强力霉素耐药。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分离株的BALB/c小鼠未出现死亡且无明显临床症状,毒力较低。本研究为该猪场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从江苏兴化地区某养鸭场的病鸭中采集样本,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检测、凝集试验及PCR检测,分离到一株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并被鉴定为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定名为JY-58株。  相似文献   

20.
肖琨  陈广  张军  温贵兰  文明  程振涛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2):4085-4092
为了解番鸭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耐药性,本研究对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发病番鸭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病鸭病原检测、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PCR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细菌分离结果显示,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有光泽、半透明的奶油状针尖大小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命名为GZQN201907。GZQN201907生化试验中尿素反应阳性,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生化反应呈阴性。其16S rRNA系统进化树与鸭疫里默氏杆菌处于同一分支;并且分离菌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PCR鉴定结果为阳性。其对头孢呋辛、红霉素、头孢他啶等18种抗菌药耐药,对羧苄西林和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新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而耐药基因能检测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VIM、TEM,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ermF。药敏试验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说明,GZQN201907对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3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致。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GZQN201907的雏鸭在72 h内全部死亡,而对照组雏鸭未出现任何症状,说明GZQN201907对雏鸭有致病力。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番鸭源鸭疫里默氏杆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