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内外部行动者通过乡村旅游开发联结成利益关系网络,促使上良村成功转型发展的动态过程。乡村旅游开发行动者网络是由政府、村集体、土地等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组成,核心行动者的上良民宿征召和动员其他行动者参与旅游,非人因素起到制衡作用。各行动者因旅游利益分配不均而存在异议,通过不断的互动协商解决异议。研究有利于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借鉴和行动者利益网络的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藏自治区乡村旅游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拉萨市达东村为例,在分析西藏自治区乡村旅游扶贫机制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西藏自治区乡村旅游扶贫机制的路径,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动西藏自治区乡村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乡村扶贫旅游不仅需要满足乡村服务健康与旅游产业的稳步发展,通过改进旅游服务质量、变更旅游结构、减少旅游成本及加强旅游资源结合等不断地提供更准确、更丰富的有效供给,又要满足扶贫的目的,即需要鼓励大量的经济匮乏人员主动积极参与进来,获取相应收益,这项系统工程的难度较高。文章首先对陇南乡村扶贫旅游方式进行了简介,之后深入探索了发展困难,并阐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扶贫的方针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是打破城乡双重结构,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旅游业有着强大的市场优势和新生的产业活力,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成为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主要措施。但是,在进一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做到制定科学长期的规划、筹集资金、培养从业人员等也是很关键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整合资源,精准制定资金援助方案,并向员工提供针对性的培训,以期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政府主导是旅游扶贫的基础模式,对处于初级阶段的旅游扶贫工作仍具有重要作用。在梳理和总结定西市渭源县旅游扶贫工作中政府主导行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主体、监管及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7.
旅游扶贫作为拉动贫困地区、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重要机制现已愈发受到重视。但机制中的统一规划管理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知名度等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本文以青海省门源县东旭村为例,开展对该地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一系列探索,构建相关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路径,进一步推动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9.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行业和学术界受到很高的关注。以青海省为例,探讨了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两个主导因素:乡村性、政府力量,及其他因素。根据开发主体、地理分布、旅游项目三个方面总结了青海乡村旅游发展的九种模式。针对青海乡村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青海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旅游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优先任务,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文献述评、调研认知与研究思考,探讨旅游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现实问题和推进途径。研究表明,旅游精准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已成为各方共识,同时也面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内生增长乏力、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乡村旅游扶贫需精准识别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和可行性,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旅游精准扶贫计划与行动之中。具体需要准确把握好适宜区域、实施主体、主导产业、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的商业模式、聚合乡村旅游扶贫的智力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的文化底蕴、坚守乡村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底线、优化乡村旅游扶贫管理和组织机制,进而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精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旅游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欠发达乡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RHB(Resource-Humanity-Benefit)开发战略,以山东省旅游扶贫村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分析山东省旅游扶贫村的发展模式及其发展困境,探讨旅游扶贫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扶贫以贫困户为中心,乡村精英引领,景区、企业赋能赠权,贫困户积极参与,旅游扶贫成效显现,至2018年底直接带动17 886户脱贫,90%扶贫村的贫困人口受益。山东省旅游扶贫村主要形成了依托景区型、农户自组织型、合资共建型等发展模式。但旅游扶贫村仍存在乡村旅游规划不完善、主题定位不明晰、发展特色不突出、管理水平不专业、政策因素不可控等发展困境。建立立体化的旅游扶贫战略体系,不断提升扶贫村旅游核心竞争力和贫困人口的内生造血发展力是当务之急。因此,为优化旅游扶贫村的发展路径,提出依据乡村发展地域类型分类推进开发;拓展多方合作渠道,聚合多源力量综合开发;打造乡村发展增长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等举措。 相似文献
13.
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农户增权效应研究——基于易县狼牙山地区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人口能力和权利缺失已成为影响旅游扶贫效应的重要因素,探究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贫困地区农户社区增权效应对当地旅游扶贫项目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区域实现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为例,运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方法,分析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社区增权效应,剖析其内在逻辑。结果表明,狼牙山地区在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基本实现了社区旅游经济、心理、社会增权,主要得益于村庄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能人带户示范带动效应,也契合了村民、政府和村庄能人的利益诉求。同时依托于全民参与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旅游扶贫社区增权,提升了贫困农户的可行能力和获得感。面对村庄公共事务村民仍然存在话语权和决策权缺失、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政治失权。因此,提出强化村庄能人培养,加大对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政策扶持和引入社会组织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扶贫突破了传统的经济扶贫模式,在农村扶贫工作中作用显著,并且政府扶贫资金可以通过金融扶贫方式实现效用最大化。基于2016年黑龙江省28个贫困县的农村金融扶贫相关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研究现阶段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扶贫水平。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扶贫效率、农村内生性金融资源、农村金融扶贫规模对全部影响因素的累计解释程度为94.50%,是影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扶贫水平的主要因素。而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扶贫水平相对较高的贫困县占比为10.71%,相对较低的贫困县占比为67.86%,各个贫困县之间的农村金融扶贫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并且多数贫困县的农村金融扶贫水平相对较低。为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农村金融扶贫水平,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及研究结果,从农村金融扶贫对象、贫困人口的还款能力、农村金融扶贫的覆盖面、农村信贷风险管理、农村金融扶贫监管5个方面进行完善,以期提高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扶贫水平。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relocation(PAR) program on rural household income and evaluates the heterogeneous income effects of various relocation modes, based on a panel dataset of relocated households from 16 counties in eight Chinese provi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cipation in the PAR increases the income of both rural and urban resettlers. More specifically, i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agricultural and wage income for rural and urban resettlers, respectively. Further analyses show that the income increase for rural resettlers was mainly due t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that the income increase for town resettlers was attributed to medical security. For the village resettlers, policies shoul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es and 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For the urban resettlers,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public services in the urban resettlement areas should be promoted.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关注乡村旅游业的多重价值,为乡村产业融合、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持久动力。基于一体化乡村旅游(IRT)框架理论,以山东省乡村旅游典型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究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内在基础与阶段特征,剖析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初始发展阶段依赖于资源内生性与利益共享性,市场化运作阶段强调组织化嵌入与规模化经营,快速扩张阶段关注社区赋权与内生性发展,持续发展阶段诉求利益均衡与合作共生。社区参与、多元赋权与价值认同,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联合与协同,持续、有效的制度性供给与规范是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运行基础。但是,乡村旅游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多元主体利益不均衡、资源内生性不足、乡土文化异化、社区赋权程度低和城乡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提出合作网络构建与协作经营机制、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机制、乡村社会文化的保护与建构机制、资本嵌入与竞合机制等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The impact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on the “health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in China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NRCMS) on rural households to escape poverty. We employ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the IVProbit model, to analyze the national data from the rural-resident field survey by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 in 2016. Based on the large-scale data, we found that, first, the hospitalization of family members is the key factor in increasing the risk of the family falling into poverty. The NRCMS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likely risk of falling into poverty. Second, the impact of the NRCMS on poverty alleviation varies among group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income. There is no impact on the upper-middle and high-income groups; in contrast, the NRCMS has substantially improved the capacity of low-income rural families to prevent poverty due to illness, especially for the lower-middle-income group. Third,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NRCMS on the health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in China. The NRCMS has successfully reduced the risk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western region falling into poverty, simultaneously,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ose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In order to diminish and eliminate poverty eventually and boost rural residents' capacity for income acquisition,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raise the actual compensation ratio of the NRCMS, control the rising expense of NRCMS by promoting the payment method reform, construct the comprehensive healthcare system in the western region, strengthen the medical security for the poor in remote area, and enhanc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rural residents. 相似文献
19.
严静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7-10
在海西发展的新时期,乡村文化精英作为乡村再造的人力资源基础,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乡村文化精英的流失和农村人力资源再造的现实冲突,坚持乡村文化精英培育的可持续性,急需理顺若干问题,在政策和技术层面先行先试,鼓励乡村能人返乡并创造良好的系统综合环境,并挖掘乡村文化精英资源,打造文化扶贫产业,全方位提升民生质量。 相似文献
20.
旅游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扶贫效率是衡量旅游扶贫工作的核心指标,旅游经济强度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彼此关联性对于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湖北大别山区16个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2011至2017年各县(区)旅游扶贫效率,并通过修正传统引力模型,构建各县(区)旅游强度关系矩阵,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6个县(区)2017年旅游经济强度空间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综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值0.776),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县(区)之间旅游联系强度较弱,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网络密度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格局,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连接密度较低,联系不够紧密,旅游经济联系地域空间格局分为东南,西北和中部三个主要派系。旅游扶贫效率与旅游经济强度呈现负相关性,边缘区旅游扶贫效率远比核心区旅游扶贫效率高,具体呈现高效率高强度、高效率低强度、低效率低强度、低效率高强度四种模式。提高旅游扶贫效率,优化旅游扶贫和旅游发展之间内生关系是当务之急,从改进旅游扶贫手段,优化扶贫管理模式;科学把握旅游规模,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加强旅游经济联系,提升旅游扶贫效率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