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刈割对伊犁绢蒿根系贮藏营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蒿类半灌木荒漠草地建群种伊犁绢蒿为材料,探讨刈割强度对其根系贮藏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刈割强度间伊犁绢蒿根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轻度刈割与中度刈割下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不同强度刈割后伊犁绢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先降低后升高,呈\"V\"型变化.由于刈割后伊犁绢蒿需要利用贮藏的淀粉维持其再生长,淀粉则呈现下降趋势.而研究结果显示,轻度刈割与中度刈割下淀粉含量相对较高,说明轻度及中度刈割强度下伊犁绢蒿根恢复效果较好,适度刈割有利于伊犁绢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还原糖及淀粉的积累,并可促进其再生长.  相似文献   

2.
围栏封育对新疆蒿类荒漠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新疆封育3年的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干旱区封育对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荒漠草地群落的盖度、产量明显增加(P<0.0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0%,51.6 g/m~2,且盖度、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藜科草类引起;荒漠草地80%以上的地下生物量集中在0~40 cm土层中,且封育促进了0~10 cm土层内生物量的增加(P<0.05);与放牧地相比,封育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有所提高,且在0~10 cm的土层中差异显著(P<0.01),而pH值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3.
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是科尔沁沙地植被的关键种之一,它在沙地植被的恢复演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固沙活动中。为了了解差巴嘎蒿对风沙环境的适应特点,试验研究了其种子萌发对土壤温度、水分和埋藏深度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差巴嘎蒿种子在4月和5月的土壤温度条件下萌发良好,总萌发率可达到96%,在7月的土壤温度条件下萌发较差,总萌发率低于50%;若以试验前3天的总萌发率为准,则5月的萌发率远大于其它两个月。在0MPa、-0.1MPa、-0.2MPa、-0.4MPa、-0.8MPa和-1.6MPa水势下,差蒿种子的总萌发率分别为89%、83%、80%、46%、17%和0%。在0.5cm、1.0cm和2.0cm埋深下,最终出苗率分别为90%、32%和9%,当埋深大于4cm后,种子无法出苗。种子萌发对温度、水势和埋深的这种响应模式总体上不利于差巴嘎蒿实生苗在科尔沁沙丘生境中的存活。  相似文献   

4.
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外界环境的重要桥梁,其在不同环境梯度下的变化表现出了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以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克隆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梯度样地,研究环境异质条件下芦苇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各环境梯度下,芦苇叶功能性状特征变化显著(P <0. 05),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干重随环境梯度退化呈下降趋势,比叶面积随梯度退化呈上升趋势;②芦苇各叶功能性状间呈协同变化的特征,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干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比叶面积与叶长、叶干重呈显著负相关(P <0. 05);③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干重与土壤表层(0~30 cm)、中层(30~60 cm)水分呈显著正相关(P <0. 05),而与土壤表层、中层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P <0. 05),说明土壤表层与中层的水分与盐分是芦苇叶功能性状最主要的驱动力。研究结果对干旱区内陆河湿地的保护、生态恢复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植物功能性状可以用来推断植物生活史策略,反映生态系统功能。为了研究天山北坡4种栽培杨树适应环境的生态策略差异,对其主要功能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杨树的叶片大小、叶片厚度、叶干物质含量、茎皮厚度、木材密度和根、茎、叶全N,P,K含量均差异显著;但4种杨树间比叶面积差异不显著;新疆杨单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最大,胡杨叶片厚度和木材密度最大,钻天杨茎皮厚度最大;4种杨树的叶片N含量均显著高于茎和根,茎和根的N和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除胡杨外,其他3种杨树叶片P含量均显著高于茎和根,K含量在4种杨树的根、茎、叶器官中表现不一致;钻天杨根、茎、叶的N,P,K养分含量都相对较高,俄罗斯杨的根、茎、叶的N,P,K养分含量都相对较低。4种杨树功能性状不同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系统发育和植物功能性状对新疆木本植物开花物候的影响,以新疆乌鲁木齐、伊宁和喀什三地典型植物园或公园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发育信号值和系统发育广义最小二乘模型(Phylogenetic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PGLS),探究开花物候分布特征、谱系保守性以及功能性状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新疆木本植物开花期集中在3月31日至4月20日,持续时间为(13.03±0.38)d。乔木、肉质果、彩色花和风媒植物分别比灌木、非肉质果、非彩色花和虫媒植物的开花早。(2)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开花物候特征越相似,系统发育信号值Pagel’sλ为0.67~0.74。(3)果实类型、花色和传粉方式与开花物候最相关,解释度为17.4%~31.6%。本研究证明系统发育和植物功能性状均能影响新疆木本植物开花物候,研究结果对阐明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和虫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