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2012―2016年发放的转基因抗虫棉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简称“安全证书”)的分析,发现我国抗虫棉育种研究呈现以下趋势,一是以科研院所和教学单位为主的公益性研究单位是获批抗虫棉安全证书的主体,二是黄河流域抗虫棉育种研究优势明显,三是种子企业抗虫棉安全证书获批数量下降明显,四是西北内陆棉区抗虫棉品种储备增多。同时笔者对抗虫棉安全证书续申请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简化安全证书审批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1985―2019年河南省棉花品种的审定和利用工作,概述了审定品种的数量、类型、抗病虫性以及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总结了河南省棉花的主推品种及其主推年份和种植面积,以期为棉花品种的选育、审定和利用以及稳定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中地区转基因抗虫棉主要品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生荣  夏志明 《中国棉花》2004,31(12):13-14
评价了 3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产量、成铃动态、主要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结果表明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 41丰产性、稳产性优于 33B和99B,对关中地区频发的旱涝灾害有较好的耐避适应性 ,丰年增产潜力大 ,灾年减产幅度小  相似文献   

4.
EZ9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早熟抗虫常规棉品种,于2022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审定品种Ⅱ型品种标准。简要介绍了EZ9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0―2022年辽宁省审定的27个辽棉系列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其生物学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2年辽宁省审定的辽棉系列品种的早熟性和抗病性优势突出,纤维品质普遍提升。建议育种者拓宽种质资源,培育出产量更高、纤维品质更优的早熟抗病棉花品种以满足当前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邹奎 《中国棉花》2003,30(8):2-4
我国自主研制了 Cry A+ Cp TI双价抗虫基因及其它基因 ,并转育到 41个棉花品种中 ,开展了抗虫棉区域试验 ,已有 1 1个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抗虫棉品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已基本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突破性品种少 ,种子市场混乱 ,面临国外的严峻挑战。应高度重视其安全性评价工作 ,进一步规范抗虫棉品种试验、审定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7.
1979~2020年我国玉米品种审定情况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9~2020年全国31个玉米品种审定委员会累计审定玉米新品种17 127(个)次,去除同一品种不同省份重复审定,统计得到14 121个审定品种.郑单958、中单9409等7个品种审定10次以上;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等6个单位审定品种超过100个;昌7-2、吉853等5个自交系育成...  相似文献   

8.
王林  周乾  王慧  张从合 《中国棉花》2016,43(10):36-37
优质、高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荃银棉8号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通过安徽省和国家审定。本文介绍了荃银棉8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水平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中棉所3018的特征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抗病、抗虫等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植株大、发育快、长势旺等特点。使用化学调节剂调控其生长发育,防止徒长,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调控措施,进而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使经济收效更大。但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棉农化控技术运用不得力,不是控过了头,就是控不住,化控效果不佳。据笔者多年试验,最佳的调控措施是系统化控,即全程化控。  相似文献   

11.
12.
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10年在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抗草甘膦抗虫棉不能减少田间棉铃虫的落卵量,但对棉铃虫有良好的控制作用。2、3代棉铃虫发生期,抗草甘膦抗虫棉田平均百株落卵量分别比Bt棉田增加12.5%和74.3%,比常规棉田增加4.6%和65.7%;棉铃虫平均百株幼虫数量少于常规棉田,但多于Bt棉田。棉盲蝽平均百株数量比Bt棉田和常规棉田分别减少36.1%和66.0%。抗草甘膦抗虫棉对棉蚜、棉叶螨和棉粉虱没有控制作用,和常规棉相比,田间发生量差异不显著,因此,仍需加强田间虫情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其为害。同时发现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对草蛉、龟纹瓢虫、蜘蛛、小花蝽、寄生蜂等棉田主要天敌的种群数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棉花品种邯620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及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棉所96014是转抗虫基因常规棉花品种,于202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湖北省种植平均生育期122 d,单株结铃32.6个,铃重5.49 g,整个生育期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表现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品种推广潜力大。通过总结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为品种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0-2019年河南省年种植面积0.67×104hm2以上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及育种单位信息,分析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及育种单位推广情况,为河南省玉米生产选种及种业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0-2019年河南省年种植面积0.67×104hm2以上的品种200个,累计种植年数4年以上的品种73个,累计种植面积33.33×104hm2以上的品种19个,其中,16个已过种植高峰期,生产上面临品种更新换代压力。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是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随着年份更替,种子企业选育品种数量及种植面积占比不断攀升,远超科研院所。外省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呈上升趋势,外资进入对河南省玉米种业造成一定冲击,河南省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育本省种业品牌。近几年,河南省先后建设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及神农种业实验室,积极推进现代种业强省建设,努力为我国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收录的审定品种和年推广面积6 670 hm2以上的品种为数据源,分析了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和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水稻新品种尤其杂交稻组合在"十五"后迅速增加,但品种间种植面积差距缩小,单个品种应用面积下降;印水型杂交稻自推出后发展速度很快;外引品种对我国水稻育种的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年推广面积高峰时过千万亩的44个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亲本血缘和育种单位,清楚地看出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系统育种、国外引进、矮化育种、辐射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的历程;所分析品种几乎都来源于南特号、矮仔占、IR8、农垦58等4个系列或其中2系列的杂交。除南特号外,其他3个品种都是国外引进,正是这3个品种催生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上的3次突破:矮化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由此发现,水稻育种技术的重大进步都是从新的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开始的,只有新的基因资源和新的育种技术结合,才会有育种实践的重大突破。作者预测,我国水稻育种的第4次重大突破是分子育种,下一轮超大规模种植品种将是转基因抗螟虫水稻,育种中心可能在湖北。  相似文献   

18.
依照公平、公正、科学、效率的原则,进一步鉴定区试中表现优良的品种在大区种植的丰产性与适应性等基本农艺性状,为国家棉花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2001-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及其产量、米质等性状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8年河南省通过审定品种132个,其中籼型水稻77个、占比58.33%,粳型水稻54个、占比40.91%,籼粳杂交稻1个、占比0.76%;育种单位涉及科研、教学及推广单位、种业企业等,种业企业选育或参与选育的品种比例正逐渐增加;审定品种年度间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粳型杂交稻和籼型两系杂交稻产量最高;46.21%的水稻品种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等级,粳型水稻优质达标率高于籼型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限制河南稻米品质等级的主要因素,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棉花品种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关系及演变规律,为棉花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统计了2011―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0个黄河流域春棉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表现,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株高、籽指和平均籽棉单产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分别增长0.13 cm、0.12 g和63.17 kg·hm-2。相关分析表明,衣分、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结铃数、铃重、生育期和籽指均与籽棉单产呈正相关,其中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与籽棉单产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衣分、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对籽棉单产均具有直接的正向效应,对籽棉单产的直接贡献表现为单株结铃数>籽指>衣分>铃重,衣分和铃重的直接作用系数较小;生育期通过株高对籽棉单产产生的间接负向效应最大。综合分析认为,此阶段黄河流域春棉品种籽棉单产提高的关键因素是籽指,单株结铃数的提高是棉花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针对棉花的生育习性和黄河流域棉区环境条件,选育衣分40%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第一果枝节位7左右、单株结铃18个左右、铃重6 g左右、生育期119 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