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非洲猪瘟疫情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问题很多,我们的产业养殖模式和养殖方式、生物安全等,规模化养殖一定要注意适度规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很严肃,这位农业专家对我国养猪产业一直高度关注。在杨汉春的眼里,此次非洲猪瘟给中国养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将督促整个产业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文杰 《猪业科学》2020,37(3):76-79
文章就中国的养猪产业自2018年8月遭受非洲猪瘟疫情重创以来所面临的若干难题进了剖析,分析了我国目前养猪业布局、模式和规模需要完善的关键点、动物疫控体系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和公益支撑保障方面应该加强的方向,从重新合理布局谋化养猪产业升级、提升养猪生产安全保障水平、强化法律保障和科技支撑能力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恢复养猪生产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同样也是养猪业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依然有很多为养猪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这一年,因为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养猪行业在某些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相似文献   

4.
城固是陕西省养猪业的重点县之一,全县有10万农户,其中约7万农户在养猪。2004年生猪饲养量达到62万头,2005年达到70万头,2010年政府计划达到100万头,城固生猪的养殖模式是农户分散饲养与规模饲养相结合,其中农户养猪的数量约占全县养猪总量80%,从现状出发,要做好城固生猪疫情的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认真抓好农户养猪的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5.
张金辉 《猪业科学》2012,29(6):142-143
全国各地产业体系专家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养猪生产一线上。深入养猪基层与养猪人共讨养猪生产,走进猪舍解决实际困难、破解养猪难题。产业体系专家深入实践、深入基层的热潮在神州大地兴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1产业体系专家深入基层指导养猪生产1.1安徽省生猪产业体系专家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培训2012年5月26日,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李郁、殷宗俊等岗位专家前往寿县开展了"猪病防控"和"生猪遗传改良与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在寿县畜牧局的组织下,有200余人参加了集中技  相似文献   

6.
2018年,对养猪界来说有两件事值得每一位从业者关注,非洲猪瘟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养猪。自辽宁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报道以来,仅仅半年时间,该病毒就席卷了整个中国,严重的地区去产能达90%以上。从小的散养户到大型养猪集团,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从业人员均不知所措。生物安全意识在第一例疫情发生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目前的认知与解决措施又不能阻挡病毒侵袭。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一年,是养猪生产者翻身雀跃的一年,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眼球集中到了猪产业身上,将养猪生产提升到了"安天下"的高度,多项史无前例的扶持政策,多部门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为猪产业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认真总结回顾猪产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理性全面地分析今年养猪形势,是有关猪产业话题的重中之重。为此,本专题特聘请资深专家对猪产业进行深入剖析,以慰籍养猪朋友们对本刊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王苗 《猪业科学》2018,(11):142-143
11月9日,由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机学会机械化养猪工程分会主办,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承办为期3天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养猪40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南宁圆满落幕,会议的召开得到了全国各地方生猪团队的鼎力支持。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养猪40年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养猪40年"一遍天之夜"暨"祥欣"杯颁奖盛典以及养猪科技展。  相似文献   

9.
盘点养猪201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于养猪行业来说,是值得关注的一年。这一年,养猪业经历了剧变,肉价攀升至历史新高,引起了国人从未有过的关注。行业处于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快速整合、发展阶段。让我们一起梳理这一年养猪业的点点滴滴,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马晓静 《猪业科学》2010,27(6):48-51
说起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将其比作养猪行业内的"泰山北斗"可是说是实至名归,从1991 年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成立到现在,中心已经在养猪行业摸爬滚打了近20年,一路走来,经历了养猪行业太多的风风雨雨,始终不变的是这个国家级重点种猪育种基地一直致力于培育中国自己的优秀种猪,为国人提供绿色健康的猪肉产品.  相似文献   

11.
AI养猪现阶段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8年2月6日,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等企业合作,给猪场配备上了"黑科技";2018年3月22日,广州影子公司"猪脸识别"发布会;2018年11月20日,京东宣布入局"智能养猪"。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养猪业这一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产业,已经处于变革的风口。然而,AI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购买几台仪器,配备几台电脑就能实现的,购置的软硬件设施必须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才有"用武之地",否则即是"无本之木"。前无"标兵",后缺"追兵",疫病确诊困难和非洲猪瘟疫情均是影响AI养猪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养猪行业本身非常复杂,仅仅依靠计算机技术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尊重行业规律,才能提高行业效率。AI养猪最终要体现在商业价值上,其商业价值在于降低猪肉生产成本,让养猪更高效,让养猪人更轻松。  相似文献   

12.
生猪养殖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家畜饲养产业,家家户户都有养猪习惯,猪肉早已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目前,养猪业已从家庭副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养猪方向发展。截止到2008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养猪产业布局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猪肉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养猪产业组织形式,生产经营水平等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养猪业的布局发生了战略性调整。1养猪产业布局变化趋势图1为1979年和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生猪出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陈巧 《猪业科学》2020,37(7):126-129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扩散使得中国养殖业受到了重创,生猪产业形势严峻。为确保我国如期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文章将通过梳理历次重大疫情,剖析重大疫情对生猪产业产生的影响,总结提炼出重大疫情期间在供需方面的规律,深入剖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并从应急机制、救助体系、金融支持、经营成本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内外猪流感疫情迅速蔓延,贵州养猪再次面临着猪流感对本地养猪产业形成的严重冲击。分析猪流感发病病因,阐述临床诊断要点,提出综合性的防治建议,为今后科学防治此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养猪》1988,(1)
东北养猪研究会于1987年10月24日在哈尔滨召开常务理事座谈会,研讨东北养猪生产形势与对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许振英教授首先发言(全文见本刊本期“对我国养猪的思考”)指出:与全国形势一样,东北三省养猪生产严重下降,原因诸多方面,主因是猪粮比价失衡。着重强调要研讨怎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养猪生产体制。指出鸡、羊、奶牛可成为独立的产业,养猪则不然,猪与粮与土地必须联为一体,中国农牧结合的主干体系是猪粮结合,四川养猪形势一直很好,无粪种不了田是重要原  相似文献   

17.
正"非瘟"后特别是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悄然兴起楼房养猪热。各大企业可谓争相起跑,陆续建设楼房养猪项目。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在建的和投产的,全国楼房养猪项目接近200个。2020年排名前20的养猪巨头大约一半有楼房养猪项目。楼房养猪高投资、高成本、高风险及其不成熟的技术,成为当前制约中国楼房养猪发展的重要瓶颈,已投产的楼房养猪项目陆续出现问题,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起,北京市顺义区担当首都"菜篮子",实现了从庭院养猪到规模化养猪的跨越.进入21世纪,随着顺义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顺义区按照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原有规模猪场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着力发展高端、高效的种猪产业.  相似文献   

19.
1单一经营单一经营是指仅生产某一类型的猪,如种猪扩繁场专门繁殖生产苗猪,而肥猪场则专门进行育肥。在生产经营中,必须考虑生产技术和经济效益。2综合经营这类经营方式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体化养猪生产,即从经营原种猪、繁殖母猪到育肥猪;还有一种是在养猪生产的同时兼营其他产业,有较高的抵御养猪风险的能力,是我国目前养猪生产中的主要存在形式。2.1专业户养猪生产经营我国养猪生产经营中,专业户养猪占有重要地位。专业户养猪生产经营的规模,因各地的经济、技术、市场等条件的不同而异,从出栏几十头到几千头上万头不等,并且走综合经营…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几千年的习惯就是以吃猪肉为主,对猪肉情有独钟,在我国,养猪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有"猪粮安天下"之说,似乎养猪业具有无限发展的潜力,13亿人的泱泱大国,人人都有养猪情结。其实我国的养猪业是个弱势产业,风险很大,既有养殖风险(主要缘于复杂的疫情),又有市场风险(主要缘于产能过大、养殖水平过低、商品安全隐患过多),据说60%的养殖场户并不赚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