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硼酸漆酚酯具有较漆酚更易聚合物的特性,根据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电子自旋共振谱等的测试结果认为:硼酸漆酚酯的聚合反应发现于其不饱和侧碳链基上;该不饱和碳链基在干燥空气中进行游离基聚合,其分子中的硼原子对该游离基聚合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饱和漆酚稀土金属螯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生漆制制同的饱和漆酚在非水溶剂中同无水氯化稀土金属反应,合成了镧和漆酚螯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螯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饱和漆酚稀土金属螯合物的结构,并人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硼酸漆酚酯具有较漆酚更易聚合的特性。根据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电子自旋共振谱等的测试结果认为:硼酸漆酚酯的聚合反应发生于其不饱和侧碳链基上;该不饱和碳链基在干燥空气中进行游离基聚合;其分子中的硼原子对该游离基聚合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制备出漆酚镧螯合物 ,测定了其组分、溶解性、红外光谱、自燃点、分解温度等性质。研究了螯合物对漆酚 酚醛清漆、漆酚环氧清漆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等表征在非水溶剂中以热聚合的方式合成漆酚镨高聚物(PUPr),并研究了PUPr和Na2SO3催化引发单体聚合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漆酚与PrC l3形成配位键后,其侧链进一步交联成高分子化合物。其中镨原子的配位数仍未达到饱和,具有进一步接受电子的能力。在亚硫酸钠协同作用下,PUPr能催化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等带有给电子基团的乙烯类单体于水介质中在不除氧、无搅拌情况下进行聚合。  相似文献   

6.
漆酚硅锡聚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采用漆酚与四氯化锡和四氯化硅制备漆酚硅锡聚合物的方法及其产物特性。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中漆酚邻酚基上存在Si-O键和Sn-O键;质谱测定结果它存在质荷比为461的离子峰,与分子片段C21H30O2SiSn的式量相同;扫描电镜观测到含有亚微米业子和少量纳米粒子;热谱和动态机械热分析表明,它经生漆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在失量50%时相应温度为556.2℃,在20-380℃范围,模量E′均在98.6MPa以上;它还具有优良的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能。产物可以通过热压成型或涂膜,制成耐热和耐腐蚀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7.
多酚氧化酶催化漆酚的氧化聚合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索了以丙酮、二氧六环为溶剂,多酚氧化酶为催化剂催化漆酚在空气中的氧化情况。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表明,反应体系在409、490、653nm处有3个吸收峰,在酶催化下,此3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在218、228nm处共轭双烯和三烯键发生明显变化;它的紫外光谱变化与漆树酶催化类似,据此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约60个单株生漆样品的漆酚组成;同时用涂料标准方法测定了这些样品的漆膜的表干时间、光泽值、冲击强度、附着力、柔韧性等。研究结果指出,双烯漆酚的含量与漆膜性能有关,是决定生漆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是生漆认识史上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让漆酶在最后催化成膜中发挥作用,将生漆分离出漆酚和粗漆酶后,先将漆酚进行热预聚,再用粗漆酶配制成漆酚热预聚漆。试验结果表明:此法配制出的漆液,不仅能在漆酶催化下成膜,而且具有粗漆酶用量少、干燥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漆酚—水杨酸接枝树脂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漆酚-水杨酸接枝树脂的合成方法,用红外和紫外光谱对合成树脂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USR对多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USR能与Ag^+,g^2+,Cu62+,Fe^3+,Al^3+,Ai^3+等金属离子络合,USR等用于金属离子的分离,也能作为高分子催化剂和固定化漆树酶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漆酚—对苯二酚树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新聚合物漆酚-对苯二酚树脂的合成方法,对树脂进行了红外、紫外和元素分析测试。实验得出,树脂中接枝了小分子对苯二酚,接枝率为186%,并研究了漆酚-对苯二酚树脂催化空气对S^2-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加入接枝树脂能明显加快氧化反应速度,并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让漆酶在最后催化成膜中发挥作用,将生漆分离出漆酚和粗漆酶后,先将漆酚进行热预聚,再用粗漆酶配制成漆酚热预聚漆。试验结果表明:此法配制出的漆液,不仅能在漆酶催化下成膜,而且具有粗漆酶用量少、干燥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用动态机械热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研究漆酚-醛类缩聚物与三氯化镨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利用热聚合方法合成的漆酚-醛类高聚物PUX1~PUX6,常温下均能与PrC l3发生化学反应。高聚物与PrC l3不是简单的物理掺杂,而是化学反应,形成了新的化学键,氧原子是Pr3 最好的配体;配合产物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在失重最快处460℃时的失重比其相对应的高聚物减少了5%~20%。  相似文献   

14.
漆树酶在漆酚树脂上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漆酚树脂吸附金属离子后对漆树酶的固定化方法,比较了Fe^3+和Al^3+、漆酚树脂和漆酚-水杨酸接枝树脂对漆树酶的固定化结果显示,漆酚-水杨酸-Al螯合树脂对漆树酶的固定化活力最高,测定了溶液PH,环境温度对固定化漆树酶活性的航固定化漆酶的重作用性。另外,测定了固定化漆树酶的米氏常数,Km=4.9×10^-3,并讨论了Km小于天然漆树酶的米氏常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漆酚氧化还原树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以毛坝生漆为原料,经过丙酮浸提得到漆酚,漆酚通过缩醛反应、硅胶柱分离、常压加氢等方式制备和分离了不同饱和程度的漆酚缩醛;分别应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对漆酚缩醛产物进行表征,采用HPLC实时分析了三不饱和漆酚缩醛的加氢历程。结果表明:经过正相硅胶分离得到93.8%的高纯度三不饱和漆酚缩醛,通过HPLC色谱分析,三不饱和漆酚缩醛衍生物加氢的历程为:三不饱和在前90 min主要先转换为二不饱和和单不饱和,经过8 h加氢反应二不饱和和单不饱和漆酚还原为纯度95.65%的饱和漆酚缩醛。红外光谱数据表明漆酚缩醛酚羟基的特征吸收3650~3100 cm-1消失,同时观察到醚的红外特征吸收1049 cm-1;1H NMR中δ5.92为亚甲基醚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u-Py,Cu-PVPy和Cu-QPVPy催化漆酚氧化聚合交联过程。漆酚氧化聚合阶段的共同特征是:1.漆酚醌吸收峰1652cm^-1先涨后落;2.共轭双烯吸收峰982和945cm^-1逐渐减弱,而共轭三烯吸收峰992cm^-1和芳醚吸收峰1215cm^-1却逐步增强;3.苯环三取代吸收峰830,765cm^-1都有所减弱,苯环四取代吸收峰875和805cm^-1出现;4.苯环骨架  相似文献   

18.
苯胺改性漆酚甲醛缩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苯胺改性漆酚甲醛缩聚物,合成了漆酚和甲醛与苯胺的共缩聚物,并用IR(红外光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DSC(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MTA(动态机械热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苯胺的引入可以改善漆酚缩甲醛涂料的耐碱性能。  相似文献   

19.
漆酚金属盐聚合物催化合成缩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考察了漆酚金属盐聚合物在缩酮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表明,漆酚与Fe^3+、Sn^4+、Al^3+等金属盐的聚合物均能催化缩酮的合成反应。以环己酮和乙二醇为反应体系,在漆酚FfE^3+盐聚合物催化剂存在下,环己酮缩乙二醇的得率为81%,  相似文献   

20.
漆酚金属盐高分子复合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探讨了漆酚金属盐高分子复合试剂催化酯化反应的情况,首先以乙酸和丁醇为反应体系,筛选了最佳催化剂,实验表明,Fe、Al、Ti、Sn等的金属盐与漆酚树脂的复合度剂均能催化酯化2,其中,漆酚Fe^3+和Al^3+盐的复合试剂催化酯化活性最好,重复使用8次后转化率仍为92%。此外,该催化剂还能催化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忆知心是等一系列有机酯的合成,转化率为87-97%,且能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