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关于土壤盐渍化问题的研究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尤文瑞  赵其国 《土壤》1991,23(1):16-18
文章在介绍第14届国际土壤学大会有关盐渍土壤研究的论文和讨论会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即利用新技术研究盐渍土;寻求改良盐渍土的新方法和将盐渍土的研究与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农田浅层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随机抽样法研究了麦田氮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均值看,硝态氮在土壤0-20cm表层大量累积,20-40cm层锐减,下层变化减慢;土层中铵态氮含量低且表现出不同层次间的稳定性,小麦生长期间灌溉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与不灌水土壤样本相比较,灌溉大大降低了表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土壤全氮0-20cm层明显高于20-40cm层。  相似文献   

4.
同位素稀释分析在土壤氮素循环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红波  张旭东 《土壤通报》2006,37(3):576-581
同位素稀释分析是研究氮素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转化和迁移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国内外近十年利用同位素稀释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对不同形态的氮素的利用与竞争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土壤在植物和微生物养分利用中的双重作用。利用同位素稀释分析还可以研究所施氮肥的转化、迁移、和流失,推断土壤-植物系统N肥平衡状况,对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施肥,减少氮素污染有着科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氮素消耗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年限分别为4a、6a、10a、12a、18a及26a苜蓿草地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0—1000 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全氮及碱解氮含量下降,350cm土层以下,变化趋势平缓。在0—200 cm土层,26a苜蓿草地全氮、碱解氮含量低于4a、6a苜蓿草地,高于10a、12a苜蓿草地;在200—100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在不同生长年限之间差异不大,表明苜蓿生长超过一定年限,土壤氮素有一定恢复,但受土壤氮素累计消耗的影响,只能使土壤上层的氮素逐步得到恢复,而深层土壤氮素难以恢复;苜蓿草地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及C:N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苜蓿生长6a以后,应对苜蓿草地进行合理施肥,以维持苜蓿草地氮素平衡。  相似文献   

6.
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利用方式的氮素平衡、不同施肥结构土壤氮素的循环和不同种植利用方式下土壤硝态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利用方式和肥料施用结构产土壤氮素平衡与硝态氮的累积变化的重要原因,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平衡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硝态氮的淋洗深度。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土壤氮素的矿化过程与土壤供氮能力及氮素损失密切相关,其对于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生态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当前湿地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研究方法、模型表征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氮素矿化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净矿化作用方面,而其研究模型又主要包括矿化动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和环境效应模型。影响湿地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湿地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土壤理化性质、枯落物性质、土壤生物区系及人类活动等。今后研究的重点应包括:(1)氮素矿化过程的驱动机制与驱动因素;(2)概念模型与应用模型的表征;(3)全球变暖、降水改变以及人为碳、氮输入对矿化过程的影响;(4)人类活动在湿地土壤氮素矿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福建省洋口林场不同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素转化特征,以15年林龄的第三代优良组培材料和实生苗(包括洋003(Y003)、洋008(Y008)、洋020(Y020)、洋061(Y061)、洋062(Y062)、第2代种子园良种(Ysec)和无性系混系扦插苗(Ymix))共计7种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培养期间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进而计算不同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的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的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分别为-0.093~0.118 mg?kg-1?d-1和-0.021~0.051mg?kg-1?d-1)均处于较低水平,表明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的供氮能力较弱。但在不同无性系间氮净矿化和硝化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Y061土壤的平均净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人工林土壤,为0.118 mg?kg-1?d-1,其次为Ymix和Y062无性系,分别为0.046 mg?kg-1?d-1和0.033 mg?kg-1?d-1;而其他4种无性系土壤平均净矿化速率均为负值,表现为无机氮的净同化作用;对不同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而言,Y008的净硝化速率最高,为0.051 mg?kg-1?d-1,其次为Ymix和Y020无性系,分别为0.003和0.007 mg?kg-1?d-1,其他4种土壤平均净硝化速率均为负值,表现为硝态氮的净同化作用,因而保氮能力强。综上,Y061和Y062两种无性系杉木人工林土壤的供氮能力和保氮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而Y008土壤发生淋溶等氮素损失的风险高于其他无性系,在实际栽植中应当合理选择无性系树种以保证更好的土壤肥力供应。  相似文献   

9.
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标与土壤供氮量的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兆良 《土壤》1990,22(4):177-180
文章讨论了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化学指标及其与标准项的关系和影响田间土壤供氮量预测准确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黄土丘陵区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广泛发育,可通过固氮作用影响土壤氮素水平,但该区生物结皮对土壤氮素水平的影响鲜见报道.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结合采样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组成、覆盖度差异及其对土壤氮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覆盖度无显著差异,但组成有差别;2)不同降水量带土壤氮素含量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生物结皮显著增加了结皮层土壤氮素含量,对下层土壤影响较小,结皮层下0-2 cm、2-5 cm、5-10 cm土层中氮素含量差异不显著;3)生物结皮层土壤全氮、碱解氮及微生物氮在不同降水量带差异不显著,而0-2 cm、2-5 cm、5-10 cm土壤全氮、碱解氮及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在200~300 mm降水量带小于300~600 mm降水量带.研究结果揭示了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氮素的贡献,而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对土壤氮素的贡献差异不显著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玉米基因型与土壤氮素表观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N累积量和土壤N素表观平衡。结果表明,3个施N水平处理下不同基因型玉米间的产量、N累积量均存在在显著差异。N肥在土壤中的表观残留率平均值由施N112.5kg/hm^2水平(Ⅰ)下的36.74%升至施N168.75kg/hm^2水平(Ⅱ)下的40.79%和施N225kg/hm^2水平(Ⅲ)下的48.36%。应用N累积量较高的玉米基因型显著减少施用N肥在土壤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13.
南方丘陵区不同尺度下土壤氮素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GPS和GIS技术,研究了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流域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在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但二者均值随研究尺度的扩大而增加。其中,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60 g kg-1、0.73 g kg-1和0.83 g kg-1,有效氮含量为64.8mg kg-1、66.3 mg kg-1和80.2 mg kg-1。这3种尺度区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函数参数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不相同。因此,二者空间变异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网格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采样方法均适合丘陵区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土壤氮素分布的研究。它们的合理采样数在90%置信度下分别为原采样方案样点数的82.6%、71.2%和58.1%,在95%置信度下分别是原采样方案样点数的95.7%、94.2%和89.2%。  相似文献   

14.
长期种植苜蓿对土壤氮素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3年长期施肥和轮作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种植苜蓿对N肥、P肥、有机肥的配合施用(NPM)较单施P肥对提高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水平有较好效果;而无论施肥与否,种植苜蓿对土壤深层NO3^-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亏缺。苜蓿(NPM)连作较小麦(NPM)连作土壤NO3^--N利用率高;种植苜蓿对土壤铵态氮(NH4^ -N)分布影响与NO3^--N不同,深层土壤CK、NPM配施处理CK、NPM配施处理NH4^ -N含理明显高于施P和裸地处理,不同作物种植系统中以苜蓿连作土壤剖面中NH4^ -N含量最高。与其他轮作相比,苜蓿连作在提高土壤剖面供N能力方面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调亏灌溉对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调亏灌溉两年后的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检验)对小麦收获时土壤氮素养分指标年际间的差异及其与全生育期调亏供水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旨在为该区春小麦调亏灌溉对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研究提供一些可靠的信息.结果发现,春小麦调亏灌溉对2003年和2004年两个试验年度0~20cm、20~40cm及O~40cm土层土壤氮素养分有显著影响;而小麦收获时土壤氮素养分指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2004年0~20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20~40cm土层全氮,0~40cm土层全氮显著高于2003年,然而20~40cm土层碱解氮、0~40cm土层碱解氮在2003年和2004年问差异不显著.0~40cm土层土壤全氮量与小麦全生育期供水量呈线性负相关,而碱解氮则与全生育期供水量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滴灌点源施肥灌溉对土壤氮素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室内试验,研究了点源施肥灌溉条件下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规律。试验土壤为砂壤土,滴头流量的变化范围为0.6~7.8L/h、灌水量为6~15L、肥液(NH4NO3)浓度为100~700mg/L。销态氮在距滴头17.5cm范围内呈均匀分布,其浓度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湿润边界上硝态氮产生累积;肥液浓度是影响硝态氮分布的主要因子。在距滴头15cm范围内,滴头流量和灌水量对土壤中硝态氮分布的影响不明显,在此范围以外,随滴头流量的增大或灌水量的减小,硝态氮浓度增加。铵态氮浓度在滴头附近出现高锋值,肥液浓度越高,锋值越大,且施肥灌溉对铵态氮分布的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在距滴头10cm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8.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根据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与数据共享研究项目的要求,探讨了中国1∶100万土壤元数据库标准与土壤元数据,土壤名称分类编码系统;对1∶100万土壤空间数据库建立以及与其关联的典型剖面数据库选取,土壤属性数据库设计,数据标准与规范以及空间数据库精度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旱地土壤施用生物炭减少土壤氮损失及提高氮素利用率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该试验采用土柱室内模拟的方法,旱地土壤上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0、0.5%、2%、4%、6%、8%),通过模拟降雨淋洗,探讨生物炭对旱地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能延缓NO3-和总氮淋洗速度,生物炭添加质量百分数达2%及以上时,可显著降低总氮和NH4+淋洗,其添加质量百分数达4%及以上时,可显著降低NO3-淋洗,而添加少量生物炭对氮的淋洗无影响;NO3-淋洗量占旱地土壤氮素淋洗总量的84%~90%,而NH4+仅占0.4%~2%;各处理下不同土层间土壤全氮含量均无差异,而不同处理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当生物炭添加质量百分数达2%及以上时,土壤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生物炭添加百分数与土壤全氮之间满足极显著的指数关系(R2=0.9944)。因此,在旱地土壤上施用生物炭量至少达2%以上才能显著减少氮素淋洗和增加土壤全氮含量,达到减少土壤氮素损失和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由氮素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改善土壤肥力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对土壤氮素及其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轻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菜地、果园、粮田和新淤未利用地共4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地采样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对土壤氮素及其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氮含量在0—20 cm土壤中以粮田最高,平均含量为1.42 g/kg,其次是果园、菜地和新淤未利用地土壤,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17,0.97和0.57 g/kg,而20—40 cm土壤中,菜地全氮平均含量为0.86 g/kg,明显高于其它3种用地土壤;硝态氮在菜地0—20 cm土壤中的平均含量为27.25 mg/kg,远高于果园、粮田和新淤未利用地土壤,铵态氮在4种用地类型土壤中含量范围为2.65~4.09 mg/kg,不同用地类型间差异不大,二者在20—40cm土壤中的变化规律与0—20 cm基本相同;通过铵态氮、硝态氮与全氮的相关分析,表明菜地土壤中有效氮含量主要与外源氮素的补充有关,果园和粮田土壤中的有效氮与土壤全氮关系密切而受环境变化情况较小,新淤未利用地土壤氮素反映了研究区土壤氮素及其转化的初始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