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置缓控释氮占总氮20%、40%、60%的3个不同配比缓控释氮肥处理,用氮量为216 kg·hm -2,和常规施肥处理,用氮量为270 kg·hm -2,同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研究缓控释肥与速效氮肥配比不同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减20%的条件下,缓控释肥一次施用相较于常规施肥仍可维持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缓控释肥可以增加水稻有效穗;缓控释肥60%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而缓控释肥20%、缓控释肥40%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变化。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上有省工节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连续2年早、晚双季稻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和秸秆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稻产量、含氮量、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硅基包膜控释肥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施用80%量控释肥处理的水稻年均产量最高,达到16661 kg/hm~2,与分次施肥(优化施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的表观氮素利用率;水稻籽粒吸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籽粒含氮量与产量无相关性,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产量、秸秆吸氮量、总吸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连续2年早、晚双季稻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和秸秆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稻产量、含氮量、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硅基包膜控释肥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施用80%量控释肥处理的水稻年均产量最高,达到16661 kg/hm2,与分次施肥(优化施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的表观氮素利用率;水稻籽粒吸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籽粒含氮量与产量无相关性,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产量、秸秆吸氮量、总吸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来凤县凤头姜最佳施氮量及优化施肥对凤头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凤头姜产量、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以450~495 kg/hm2施氮量为最佳。不同施氮量对凤头姜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增加施氮量却降低了氮肥偏生产力。与常规施肥(CF)相比,专用肥(SF)和缓控释肥(SRF)处理凤头姜产量分别增加了25.23%和13.96%,专用肥能够获得更高的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较常规施肥而言,专用肥处理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19.33%、62.58%和25.23%,而缓控释肥处理则分别增加了13.33%、34.66%和13.96%。  相似文献   

5.
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的节肥增产效果,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邱家店镇黄沟岗村设置不施氮(CK)、常规氮优化施肥(OPT)及5种缓控释肥一次性施入7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施用氮肥增产显著。(2)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OPT处理增产11. 4%和10. 2%;高塔有机硅缓释肥处理则显著低于其他施氮处理。(3)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小麦秸秆和籽粒含氮量差异不显著,但秸秆生物量差异较明显,以鲁西脲甲醛复合肥处理最高。(4)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比OPT处理分别增加37. 3%和35. 3%。本试验条件下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为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及小麦栽培使用的缓控释肥类型。  相似文献   

6.
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平衡施肥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表层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平衡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产量,施用控释氮肥和控释减氮对夏玉米产量影响不大,施用控释肥减少15%氮肥不会引起夏玉米产量的显著下降;不平衡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控释肥和控释减氮处理对夏玉米吸氮量影响不大,显著降低吸磷量,增加吸钾量;控释肥处理和控释减氮处理能够增加氮肥和钾肥利用率,降低磷肥利用率;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氮肥施用影响土壤碱解氮的含量,不平衡施肥造成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不均衡吸收,优化施肥和控释氮肥都能保持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均衡分布,施用控释氮肥条件下可适当减少氮肥投入。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缓控释肥料结合叶面喷施在金华市黄泥田单季稻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尿素中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一次性施肥、控释BB肥结合叶面喷施均可在减氮15%的情况下与常规施肥的产量相当,同时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尿素中添加生化抑制剂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6百分点以上,包膜复合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4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测土配方施肥一次性简化施肥技术对如皋地区冬小麦生长的影响,设置无肥、常规施肥、常规无氮、常规无磷、常规无钾、配方施肥、配方无氮、配方无磷和配方无钾共9个处理,对比不同处理下小麦经济性状、产量、地上部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高峰苗、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配方施肥、配方无磷和配方无钾处理比相应的常规施肥处理使小麦籽粒产量分别增加3.95%、4.09%和4.40%。缓控释配方肥一次性施用处理的氮肥、磷肥、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14.58、7.17和10.20个百分点,其氮肥、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11.22和8.33 kg/kg。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缓控释肥在冷浸田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地块不同水稻品种在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一基二追常规施肥(NPK)、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T1)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20%尿素(T2)条件下,单季晚稻的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点水稻籽粒产量平均表现均为T2>T1>NPK>PK>CK,尽管PK籽粒产量显著高于CK,T2、T1和NPK也比PK增产显著,但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缓控释肥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尤其是秸秆中氮含量和吸氮量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常规施肥相比,在月山下村和企石村T1和T2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4.5%~60.4%和45.3%~49.7%。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料一次基施的水稻籽粒产量与常规一基二施相近,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相似文献   

10.
黑土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变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品种的方式探索了黑土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施氮技术最优模式。试验探索了在农户习惯—高氮肥(260 kg/hm2)一次性施用的基础上,采用树脂包膜控释肥料脲酶抑制剂减氮30%并保持一次性施用的技术模式,以及减氮30%但利用配方肥和尿素或硝酸铵钙分次施肥的技术,并且探索了在六叶期和十一叶期追肥的优化潜力。通过对比氮养分的吸收累积状况、子粒产量、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利用率以及氮肥农学效率等,对黑土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施氮技术模式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农户习惯施肥方式下,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最低,分别为30.6%和17.8 kg/kg,产量水平也很低,居于7个处理中的第5位;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相对于农户习惯施肥处理,产量增加7.5%,氮肥利用率提高5.0百分点;脲酶抑制剂一次性施用产量较农户习惯下降1.8%,但是氮肥利用率提高5.7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4.3 kg/kg;分次施肥处理与农户习惯相比,氮吸收累积量增加1.0%~17.8%,产量增加5.7%~8.0%、氮收获指数提高0.02~0.04,氮肥利用率提高17.6~20.5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8.6~9.8 kg/kg。综上,减氮30%并利用硝酸铵钙在十一叶期分次施肥的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减量化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一级品率,并且能较好地保证马铃薯产量,马铃薯产量增加8.00%~25.59%,以100%控释肥增产效果最好。马铃薯品质方面,减氮控释肥处理能提高马铃薯品质。施用控释肥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10.53%~22.69%,其中,以减氮40%控释肥的氮肥利用率最高。在马铃薯土壤硝态氮含量方面,施用控释肥能降低硝态氮在各个土层的累积,其中减氮30%~40%控释肥处理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控释氮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无氮对照(CK)、农民习惯施氮(CN)、100%控释氮肥(CRN)和60%氮量控释氮肥+40%氮量普通氮肥(CRN+CN)4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料施用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氮肥较农民习惯施用氮肥小麦显著增产7.33%~14.67%,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显著高于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氮肥利用率施用控释氮肥处理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用氮肥4.12~9.24个百分点,以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最高。纯收益控释氮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增收405~1 398元/hm~2,以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纯收益最高。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生产上施用控释氮肥能够节本增效,以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合一次性施用最佳。  相似文献   

13.
控释氮钾比例对香蕉产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控释配方肥中控释氮钾比例对香蕉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控释养分比例,为香蕉专用控释配方肥的研制及其在香蕉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控释氮钾比例设置5个水平(0%,15%,30%,45%,60%),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控释氮钾养分比例高低对香蕉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与常规肥料处理(控释氮钾比例均为0%)相比,控释氮钾配方肥能协调产量构成要素而显著提高香蕉产量,其中以控释氮钾比例均为45%处理的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33.95t/hm2和4.64万元/hm2,增产率和增值率分别为38.00%和41.46%,这主要是由于该处理明显增加了果指长、果指数、单果质量及收获率等产量主要构成因子。控释氮钾比例从0%增加到60%时,产量、产值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控释氮钾比例为45%时,氮、磷、钾肥料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达41.24%,5.37%和64.97%,较常规肥料处理分别增加了21.48,2.98和29.44个百分点。【结论】在0%~45%,提高控释氮钾的比例,可促进香蕉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增加香蕉产量和产值,适宜的控释氮钾比例为45%左右。  相似文献   

14.
化肥减量与有机肥替代对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减氮施肥与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产量与养分利用率及其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早稻的单位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株高和穗长,但对早稻千粒重及结实率无明显影响。各减氮施肥处理虽然相比于常规施肥处理早稻产量有所下降,但是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6.18~15.9个百分点。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的早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了1.58%,且氮肥利用率提高了7.84个百分点。控释氮肥处理稻田田面水总氮、可溶性氮、铵态氮浓度均于施肥后缓慢升高,而其他施氮处理的于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高峰,然后浓度迅速下降,其中减氮施肥处理的均明显低于常规施肥处理。由于减氮处理稻田田面水氮素含量较低,因此当暴雨等因素而产生径流时可有效降低稻田氮素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对双季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常规分次施肥和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对双季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各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稻草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早稻上,控释掺混尿素处理的以卜各测试指标均高于常规分次施氮肥处理,各指标两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控释掺混尿素的氮肥利用率为40.08%,显著高于常规分次施氮肥的32.47%,而一次基施氮肥的利用率只有19.50%.(2)在晚稻上,常规分次施氮肥处理的稻谷产量高于控释掺混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项测试指标均低于控释掺混尿素处理.控释掺混尿素和常规分次施氮肥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39.91%、39.58%,二者显著高于一次基施氮肥的28.14%.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施用包膜控释掺混尿素可以提高双季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7,(10):1646-1650
在驻马店地力为中低水平的砂姜黑土上进行玉米小麦田间试验,研究砂姜黑土区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只施用磷钾肥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增产幅度为19.4%~41.8%,小麦增产幅度为35.4%~50.1%;小麦玉米2个试验点控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产量达到最高,玉米达到8 803.5,9 137.0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91.5,289.5 kg/hm~2,小麦达到7 736.0,7 816.5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提高了50.0,53.0 kg/hm~2,且控释肥处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玉米产量显著提高,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可降低20%的施氮量,而小麦产量下降,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减施氮肥存在减产风险。  相似文献   

17.
控释尿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金正大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水稻品种辽星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用金正大控释尿素不同用量和不同掺混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等氮量条件下,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16.5~22.4个百分点,水稻增产6.8%~8.9%。减量30%的控释尿素与2次性施用全量的普通尿素,其水稻产量接近。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使用效果好,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70%的控释尿素掺混30%的普通尿素,与单纯施用等氮量的普通尿素相比,水稻增产17.5%,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28.6个百分点;与单纯施用等氮量的控释尿素相比,水稻增产7.3%,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15.8个百分点。[结论]施用金正大控释尿素可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并通过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刘安勋  廖宗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67-18568
[目的]为了研究控释氮肥的控释性能。[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种控释氮肥在玉米和大白菜上的施用效果和对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结果]控释肥一次施入肥效明显地优于常规施肥,与多追施10%氮效果相近,玉米生物产量分别比常规施氮增加8.8%和5.2%,PK包膜尿素的控释效果比MFSU-Xin包膜尿素好。控释肥可明显提高氮肥的利用率,PK和MFSU-Xin控释肥利用率分别比常施肥提高89.2%和53.2%。[结论]控释肥可以增加土壤后效,为下季作物提供较多氮素。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性基施模式下,探讨缓控释肥与速效氮的合理配比,实现水稻的轻简化生产。以南粳9108为试材,开展2个稻季的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缓控释肥与速效氮比例(缓控释肥∶速效肥=80%∶20%、65%∶35%、50%∶50%),研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氮素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处理通过提高水稻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2年平均增产0.11%~11.69%,其中80%缓控释肥+20%速效肥、65%缓控释肥+35%速效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缓控释肥占比越高,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越高。水稻成熟期,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3个配施处理水稻茎蘖数2年平均分别增加1.35%、0.72%和0.42%。配施处理2年水稻4个时期平均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肥与速效肥配比处理间差异,发现速效肥比例越高,对水稻前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反之,对水稻后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与常规施肥相比,2年试验中3个缓控释肥配施速效肥处理能...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夏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降低农民劳动强度,2013—2014年在驻马店砂姜黑土区进行冬小麦、夏玉米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单施磷钾肥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玉米产量,小麦增产19.4%~41.8%,玉米增产16.7%~39.4%;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和等氮量控释肥一次性施入在提高产量方面效果显著,小麦增产11.2%~17.0%,玉米增产11.7%~18.4%;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等氮量控释肥一次性施入在提高玉米、小麦产量方面效果相当,且减少了施肥次数;与等氮量控释肥一次性施入处理相比,减量20%氮素处理存在减产风险,玉米减产幅度为5.2%~8.7%,小麦减产幅度为4.9%~7.1%。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和等氮量控释肥一次性施入在提高氮肥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小麦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8.3%~74.4%,玉米氮肥利用率提高了64.9%~83.7%;在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方面,控释肥处理效果较好。综合分析,控释肥一次性施入处理在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减少了施肥次数,且在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