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处理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焚烧秸秆造成污染的同时也给交通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将现代农机以及农艺技术进行融合,采取高效环保的方式对秸秆进行处理。主要从机械还田和农艺结合的优势、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在秸秆还田方面的具体应用以及应用策略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应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不断抓好技术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加快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3.
安徽现有耕地中80%为中低产田,亟待改良,缺乏有机质是重要成因.虽然在秸秆禁烧大背景下开展了秸秆还田,但由于机艺融合不深入、技术应用不到位等,致使秸秆还田后形成的相关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以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丰科技工程、循环农业工程项目为契机,强化农机农艺融合,认真开展以免耕、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内容的保护性耕...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农机推广部门抓住三秋农机生产作业契机,结合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培肥工程和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重点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及玉米机收等多类适用技术,确保技术应用不走弯  相似文献   

5.
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秸秆还田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是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增肥改土工程的…项重要技术,是实现大面积、大数量秸秆还田的有效途径,是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该项技术是以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机机组实现的秸秆还田农机工程与农业生物技术和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该综合技术可一次完成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是现代农业中比较广泛的一种做法,目的是更好地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来年作物收成.文章将重点讨论秸秆还田中用到的农机农艺技术,以及当前农业中应用农机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与水稻管理的配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在金坛市薛埠镇已应用多年,但一直稳定在较小范围,推广不开,原因在于麦秸秆难埋、易僵苗和倒伏。2008年,该镇加大了推进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的工作力度,探索了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相配套的农艺措施,实施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重点要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赵守干 《南方农机》2023,(24):77-80
加快推进小麦生产环节农机农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保证高效农业顺利开展。笔者以安徽省泗县为例,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了解当地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在秸秆还田、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水肥管理、收获等环节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要点,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融合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抓好技术培训等具有针对性的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小麦生产环节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促进粮食生产新装备、新技术优化升级,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农机力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小麦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对机采棉种植模式研究,以确定适应新疆植棉区的种植模式,引导棉花生产向机械化、集成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迈进,全面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水平,实现棉花生产的高产、高效和低成本。二、技术路线根据项目试验任务要求邀请农机、农业专家参与制定了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与项目相配套的农机、农艺技术路线。1.农机技术路线秸秆还田→残膜回收→耕整地→播前残膜回收→机械化学除草→卫星定位导航  相似文献   

10.
从农机作业主体、作业市场,社会化服务模式及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介绍了江苏省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及配套技术集成推广机制创新成效。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与机插水稻集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是根据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作业工艺规程,利用秸秆还田机械作业,形成满足机插作业要求,并通过合理的肥、水运筹等农艺措施,促进秸秆快速腐熟培肥地力,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和稳产目标。2008年,江苏省大丰市农机推广站承担实施了江苏省农机三项工程中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技术集成基地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区域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秸秆还田已大面积推广开来,有效防治了秸秆禁烧带来的大气污染,也进一步改良了土壤结构。但由于农民对农机农艺融合知识的匮乏,只是将秸秆切碎后旋耕入地,对下一步秸秆追氮促腐、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力,影响了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长,加之秸秆还田作业复杂,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对秸秆还田的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推广应用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秸秆禁烧及其利用已成为政府部门、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和广大农民普遍关心的大事。介绍宽甸县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其经验做法,提出要把转变农民传统种植习惯作为治标治本的出发点,注重疏堵结合,通过技术途径来解决秸秆还田所需的农机农艺融合问题,通过试验示范来验证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的效益效果,通过政策扶持来引导合作社发展和推进新技术新装备应用,通过政府支持来保证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开展,通过宣传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并运用新技术新装备,以便彻底地解决秸秆焚烧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论述了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方式方法,技术路线、技术标准、技术要点,配套的农机和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16年,衡阳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利用市财政农业公共服务资金,通过办点示范,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水平,做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全力助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016年市农机局站布点衡阳县三湖镇、衡东县石湾镇、祁东县金桥镇,依托利民、惠康、鑫达3个现代农机合作社,联合衡阳县、衡东县、祁东县农机推广站进行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与示范,共建设了3个核心连片33.33hm2(500亩)以上的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片,辐射周边县、乡400hm2(6000亩)以上.2016年7月,市农机局在衡东举办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培训班,邀请省站研究员等专家现场授课.随后陆续在衡阳县、祁东县组织召开全县范围的推广会、培训班.2016年8月,市农机局在衡东县召开全市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现场会.随后按照市站的项目总体实施方案,3个县站都进行了"稻-稻"模式和"稻-油"模式的秸秆还田对比示范试验,共推广秸秆切碎装置共计218套;在各核心连片示范区,由农机局、统计局相关人员进行了现场测产结果显示亩平增产20kg,综合经济效益明显.2016年12月,市农机局、市财政局、市推广站的领导和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和验收,项目的实施和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中还田机械设备种类单一和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用于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提出玉米秸秆还田的新方式,将作物秸秆粉碎与土壤按不同比例掺量混合,挤压形成空心圆管状的复合管材,应用时采用一次性浅埋,一年或一季后直接全量还田。依据农机农艺融合,提出装置整体结构设计方案,介绍装置的工作原理,对搅拌部件、螺旋挤压成型部件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计算挤压成型部分物料输送功率,确定满足工作的结构要求及满足农艺要求的装置结构。基于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进行玉米秸秆复合管成型试验。台架试验表明:在含水率20%~26%的区间中,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满足性能要求,即复合管密度不小于1.30 g/cm3时,随着含水率的递增,玉米秸秆成型密度先递减再递加,且成型密度离散性越来越小,玉米秸秆复合管性能更加稳定。当混合物含水率在26%,绞龙轴转速在488 r/min,物料喂入量在170 kg/min时,既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出料的连续性,且出料速度相对较快。满足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农艺要求,为玉米秸秆还田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豆机械化生产迫在眉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为了解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机械化生产现状,总结取得的经验,促进大豆生产发展,5月9日~12日,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有关技术人员赴皖北大豆产区,开展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农机合作社、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农机生产企业等,并与当地农机化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通过调研,了解了各地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工艺,现有机械装备与配套农艺措施,以及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淮安市采取媒体宣传发动、技术融合拉动、合作社示范带动、培训服务促动、财政资金扶持推动等措施,推进麦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集成、规模化育秧、新技术新机具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等工作,突破了机插秧推广的瓶颈,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全市育秧面积达2 400 hm2,预计实现机插面积233.33 khm2。主要做法如下:1强化技术集成,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实现麦  相似文献   

19.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包括秸秆还田、残膜回收、精细化耕整地、良种选择、栽培模式选择、精量播种、节水滴灌、机械化综合植保、化学脱叶催熟、机械采收、清理加工等,各技术环节要求农机农艺技术高度融合,综合集成应用才能充分发挥整体经济效益。各项技术要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先进农机化技术,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是促进小麦生产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在小麦高产攻关中的农机化技术措施主要有:秸秆还田技术、土壤深耕及深松技术、机械化收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