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至主茎上形成5叶1心的壮苗约需0℃以上积温550℃以上,习惯上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10月中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一片叶出土,也称为"一根针";10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冬前一般不能出苗,称为"土里捂"。  相似文献   

2.
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 (一)出苗慢,出苗率低,冬前苗小、苗弱 冬小麦播种至出苗的时间受积温的制约,一般需要满足110℃左右的积 温,适期播种的小麦6-7d出苗,出苗率较高.随着播期的延迟,出苗日数递增,出苗率降低.11月中、下旬日平均温度低于3℃播种的小麦,冬前一般不出土,群众俗称"土里捂",出苗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至主茎上形成5叶1心的壮苗约需0℃以上积温550℃以上,习惯上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10月中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一片叶出土,也称为"一根针";10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冬前一般不能出苗,称为"土里捂"。根据∑T=50+20+10n(n为播种深度),当120℃>∑T,冬麦即立针,∑T<50℃冬麦种子未完成吸  相似文献   

4.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至主茎上形成5叶1心的壮苗约需0℃以上积温550℃以上,习惯上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10月中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一片叶出土,也称为"一根针";10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冬前一般不能出苗,称为"土里捂"。根据∑T=50+20+10n(n为播种深度),当120℃>∑T,冬麦即立针,∑T<50℃冬麦种子未完成吸水膨胀等生理生化过程,所以冬麦土里捂的播期应定在120℃>∑T<50℃的积温里,否则不能完成春化或以出土。2.春季生育进程快、时间短。据观察,同一品种在适期播种和晚播情况下,晚播小麦幼穗分化开始晚、时间短、发育快,到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可以基本赶上适期播种的小麦,且播种越晚,穗分化持续时间越短。因此小麦穗粒数少。  相似文献   

5.
束林华 《农家致富》2012,(21):28-29
5.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针对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难以带蘖越冬、分蘖成穗率低、穗型偏小等生育特点,采取加大播种量、增加基本苗实现争足穗,采取"减氮增磷钾、前控后促"的肥料运筹和管理措施实现攻大穗,夺取晚播小麦高产稳产。由于主要依靠主茎成穗,因此形象地称之为"独秆栽培",是适应腾  相似文献   

6.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关中灌区一般把偏春性品种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一般冬前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小麦—玉米轮作区推广"两晚一节"技术,使上、下两茬均衡增产,成效显著,小麦晚播就是其重要一环,而肥水管理技术成为晚播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1、晚麦的生育特点晚麦由于播种晚,冬前积温不足,生长期短,与适时麦相比均属晚弱苗,其特点有:(1)冬前营养体小,春季返青早。由于播种晚,出苗晚、发苗也晚,因而表现根系少、分蘖少,甚至无分蘖,但分蘖节贮藏糖分多,不仅抗寒力高于适时麦,而且春季返青也早。(2)分蘖少,成穗率极  相似文献   

8.
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一)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到主茎5叶1心的壮苗大约需0℃以上积温570℃,北方麦区把从到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冬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要120℃积温,生长1个叶片需要75℃积温,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在420℃以下,主茎不足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形成晚播小麦弱苗。在河南10月底到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1片叶出土;11月  相似文献   

9.
2011年秋季,因受低温干旱天气变化的影响,廊坊市夏玉米普遍成熟较晚,致使小麦播种期较常年推迟了3~5d。10月15日前,全市完成种麦面积143万亩,其中在10月12日以前播种的适时麦面积占70%,晚播麦占30%。从2011年秋季种麦总体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种麦地块相对集中,麦田成方连片面积扩大;二是播种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做到土地平整,消灭了大土坷垃,实现了一播全苗;三是底肥足、墒情好,麦苗颜色浓绿,达到了苗齐苗壮;四是仍有少部分地块播种偏晚,致使这类麦田群体偏小,个体发育偏弱。总的来讲,冬前小麦苗情好于往年,  相似文献   

10.
<正>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根少、叶少、叶小、苗小、苗弱,春季发育进程快,在播种措施上需以增施肥料、选用适于晚播早熟的小麦良种和加大播种量为重点,抓好以下五项措施:一、增施肥料,以肥补晚由于晚播小麦具有冬前苗小、苗弱、根少、没有分蘖或分蘖很少,以及春季起身后生长发育速度快、幼穗分化时间短等特点;并且由于晚播小麦与棉花、甘薯等作物一年两作,消耗地力大,棉花、甘薯等施用有机肥少;加上晚播小麦冬前和早春苗小,不宜过早进行肥水管理等原因,必须对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小麦生产实践中,往往由于前茬作物成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而延期播种,或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不得不推迟播期等原因而形成晚播小麦。晚茬小麦应采取"四补一促"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具体情况如下:一、选用良种,以种补晚晚播小麦播种时应选用与其生育特点相吻合的品种,即弱春性品种,以达到穗大、粒多、粒重、早熟丰产的目的。郑麦9023、濮麦10号、豫农949等弱春性小麦品种都是适宜晚播的品种。二、选好配方肥,以肥补晚  相似文献   

12.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种植技术是指小麦种植因各方面原因而导致错过最佳播种时间,无法适期播种,在播期延后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该文介绍了晚播小麦的生长特点,并具体介绍了优选良种、增施肥料、适当增加播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弱转壮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确保小麦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3.
晚播小麦在山东省是指冬前积温低于500℃的小麦,大多于寒露以后播种,这类小麦冬前只能长出3~4片叶,分蘖很少发生或没有发生。晚播麦次生根很少,吸收能力较差,养分积累不足。应抓住晚播小麦春季管理这一关键时期,根据苗情、地情,合理运用促控措施,以弥补晚播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种植技术是指小麦种植因各方面原因而导致错过最佳播种时间,无法适期播种,在播期延后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该文介绍了晚播小麦的生长特点,并具体介绍了优选良种、增施肥料、适当增加播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弱转壮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确保小麦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5.
"寒露"刚过,正是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期和高峰期。近期,黄淮海和西北部分地区受前茬作物收获期推迟和持续降雨的影响,腾茬偏晚,土壤偏湿,整地难以正常开展,小麦播种推迟,可能错过适宜播期,要提前做好晚播麦应对准备。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认为,  相似文献   

16.
李大军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164-164,167
根据赣榆县历年气温变化及试验研究,探讨了气温变化对小麦最佳播期的影响。一般小麦最佳播期为10月6~12日;遇冷冬年份,10月10日后播种的小麦要加强冬季肥水管理;旱茬麦不能迟于10月1日播种;半冬性、偏冬性小麦播期提前2-3d。  相似文献   

17.
束林华  陈震 《农家致富》2010,(17):34-34
六、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 针对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难以带蘖越冬.分蘖成穗率低.穗型偏小等生育特点.加大播种量.增加基本苗,采取“减氮增磷钾、前控后促”的肥料运筹和管理措施.争足穗、攻大穗.实现晚播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应变管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2003~2004年小麦播种期间,我地区由于连续降雨较多,比常年同期增加176.5毫米,严重影响了秋作物的正常收获和小麦的适期播种,造成全市大面积小麦晚播。由于应变及时,晚播麦田一般667平方米产量在300千克左右,高的413.3千克,仍然取得了好收成。1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1冬前麦苗  相似文献   

19.
关中东部采取小麦晚播的原因:一是由于秋作物成熟偏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主要是棉花、花生;二是由于降雨天数较长,降雨量大,只能推迟播种,甚至个别年份,渭河发生洪灾,导致坝外河滩地小麦播期较常年推迟。晚播小麦一般于10月20日以后播种,甚至有的年份播种期推迟到10月底。晚播小麦一般苗小、苗  相似文献   

20.
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应变管理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2003~2004年度小麦播种期间,偃师市由于连续降雨较多,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增加176.5mm,严重影响了秋作物的正常收获和小麦的适期播种,造成全市大面积小麦晚播,一般推迟播期10~15d,最晚的在春节前才播种,晚播面积占总麦播面积的60%以上。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我们进行了系统地田间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现总结分析如下。1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1冬前麦苗生长慢,根系弱,分蘖少,不健壮,抵御低温能力降低据气象资料记载,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由于播种晚气温低,冬前积温明显减少,特别是11月份正值小麦分蘖期,上旬突降大雪,日平均气温由10℃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