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宁南山区旱塬地、台地冬小麦籽料产量、蛋白质含量、经济纯收益与主要栽培因子播期、播量、施农肥量、施氮量、施磷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所建模型的解析和优化模拟筛选出塬地产量〉4500kg/hm^2、蛋白质含量〉15.5%、经济纯收益〉4500元/hm^2的最佳栽培技术方案为播期8月25~28日,播量(万粒/hm^2)478.5~501,施农肥量(kg/hm^2)14  相似文献   

2.
宁南旱地冬小麦丰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优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播期、播量、氮肥、磷肥、有机肥与冬小麦产量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寻优,得出1725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提高宁南旱地冬小麦生产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高产优质农艺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宁南干旱雨养区豌豆优化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1998年,应用六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密度,农家肥、氮肥,磷肥,钼肥和抗旱剂对宁南干旱雨养区豌豆籽粒产量及品质的效应,通过模拟选优提出了3组豌豆籽粒产量高于750kg/hm^2的综合农艺措施,并就较优方案进行了反馈示范。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施氮量,施磷量,播种密度与莜麦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寻优,得出亩产100kg以上产量水平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旱地莜麦抓苗是关键,注重施磷,配合施氮可以达到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1992年多点重复试验,研究了内蒙古后山半干旱偏旱区马铃薯经济产量与密度,碳铵施量和播期之间的关系及交互效应,并建立了块茎产量;商品薯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马铃薯块茎产量的顺序是密度>播期>施肥量。基本明确了在区以丰产高效和高商品薯率为不同目的时,种植密度,碳铵施量和播期的最优组合,为大田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经在黄土丘陵区西吉县两年的多点试验,建立了豌豆产量,马铃薯产量,群体产量与施肥,播种以及豌豆播期的数学模型,筛选出了优良公农艺措施方案,为黄土丘陵区旱作农田豌豆套种马铃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措施与纹枯病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影响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把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措施与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有机结合,获得较好的控病效果和增产效益,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冀西北春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冀西北坝上高原水浇地春小麦品种“晋春9号”施肥试验表明,施N肥和P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施N肥可显著提高籽粒蛋白含量,籽粒蛋白质产量,沉淀值及干、湿面筋含量。施P肥主要影响反映面粉烘烤品质的沉淀值,而对干、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影响,施少量P肥,有提高蛋白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讨在宁南山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可行性,2005~2006年在宁夏彭阳县就垄沟、传统、覆膜3种不同的耕作方式的适应性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3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状况、产量及农田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覆膜耕作可增加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产增效明显。对三种耕作方式下作物产量进行分析,覆膜耕作比传统耕作增产46%;垄沟耕作比传统耕作减产71%。覆膜耕作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耕作提高了33%;垄沟耕作由于在越冬期垄上冬小麦大面积冻死,不适宜在宁南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产量与容重、硬度、出粉率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等品质性状无显著负相关性,因此,高产与上述品质性状可以较容易达到同步改良;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提高产量可能会导致这些品质性状变劣,但在某些试验点和在某些品种中,它们无显著负相关性,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千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与多数品质性状呈负相关,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与多数品质性状呈正相关或极微弱的负相关,因此初步认为,在高产、优质育种中,侧重于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的选择,有可能会协调高产与优质间的矛盾;面团流变学特性和产量性状间元显著矛盾性,较易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13.
宁南山区冬小麦冠层高光谱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引6号冬小麦为观测对象,大田利用Unispec-SC型单通道便携式光谱仪观测不同灌水处理条件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并结合相应遥感指数,筛选对干旱响应敏感的指数。结果表明,宁南山区冬小麦灌浆期与乳熟期的冠层光谱特征存在差异;虽然不同干旱胁迫下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曲线形式基本类似,但在大多数波段,反射率值的大小明显不同;在应用各种遥感指数监测宁南山区冬小麦干旱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优先在RVI和NDVI中选择,其次可以考虑选用EVI。  相似文献   

14.
选取播种量、施肥量、叶面喷肥、有机肥、种植方式五因素进行了旱作春小麦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综合配套小区试验,利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单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分析,从而明确了影响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施肥量>种植方式>播种量,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提出了春小麦产量高于3000kg/hm^2的农艺措施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寒旱雨养生态区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氮磷肥用量和配比对寒旱雨养生态区油菜产量、效益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建立其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及多年多点生产实践筛选寻优求得666.7 m2产量高于250 kg,纯收益大于150元的最佳农艺组合措施为:密度2.84~3.25万株,纯N 0.82~6.6 kg,P2O58.90~9.16 kg,N∶P2O5约为1∶2.4。  相似文献   

16.
应用DSSAT3模型研究宁夏红寺堡灌区小麦生长过程及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SSAT3中的小麦生长发育模型对宁夏红寺堡灌区不同土壤上春小麦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宁夏平罗灌淤土的模拟结果比较,分析了小麦产量的变化、土壤水分变化过程以及灌溉水的生产效率,为红寺堡灌区的规划及小麦实行因地制宜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干旱年份下钾、锌、锰配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知三因子作用大小顺序为:钾>锰>锌。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晋南中肥力地冬小麦产量>4500kg/hm^2。在95%置信区的最佳农艺组合方案是:氯化钾395.700-508.35kg/hm^2,硫酸锌74.85-104.1kg/hm^2,硫酸锰78.75-103.35kg/hm^2。  相似文献   

18.
利用AMMI模型分析陇东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系)丰产稳产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评价陇东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系)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利用AMMI模型对11个品种(系)、6个试点组成的2005~2006年度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试点间平均产量变幅2 354.56~5 045.47 kg/hm2,品种间的平均产量变幅2 994.80~3 756.68 kg/hm2;基因型间、环境间和GEI引起的产量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三者的变异平方和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的5.19%、79.45%、15.36%,表明环境和GEI对产量变化的影响远大于基因型.IPCA1、IPCA2、IPCA3累计解释了88.20%的GEI信息,用显著主成分计算基因型稳定性参数(Di),其最大相差达8.09倍.属于丰产、稳产的品种有:陇鉴386、宁麦5号、陇育216,丰产、稳产性较差的品种有康庄891、静9717、陇原031.试点以泾川、灵台分辨力较高,西峰、镇原较低,灵选3号在泾川、灵台、平凉,陇麦977在静宁、平凉等县(市)具有特殊适应性,可在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沟垄集雨结合不同时期补灌措施的集雨保墒效果,2013-2015年在宁南半干旱区设置不同补灌模式(全生育期不灌溉、前期(拔节期)补灌、后期(抽穗期)补灌、前后期均补灌)结合补灌方式(集雨补灌和传统畦灌),研究集雨补灌措施对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补灌模式可有效改善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尤其对0~40 cm土层提高较为明显。在2013-2014年(枯水年)灌水量减半的情况下,前期补灌和全生育期不灌溉处理的小麦产量均高于相对应的畦灌处理,分别提高了2.6%和6.2%,其余处理和对应的畦灌处理相比无增产效应;在4种补灌模式下,集雨补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应的畦灌处理,其中前期补灌最为显著,分别提高8.5%和105.1%。2014-2015年(丰水年),除集雨前后期均补灌处理外,前期补灌、后期补灌和全程不灌溉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对应的畦灌处理,分别提高4.5%、7.4%(p0.05)和4.9%;在四种补灌模式下,除集雨前后期均补灌和不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对应的畦灌处理相差不大外,其余各补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畦灌处理,最大增幅分别为3.8%和114.7%。可见,沟垄集雨结合适量补灌措施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选取定薯4号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黑膜双垄全覆膜垄播(A)、白膜双垄全覆膜垄播(B)、黑膜单垄覆膜垄播(C)、白膜单垄覆膜垄播(D)、垄播覆草(E),裸地种植为对照(CK),研究旱地不同覆盖垄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较对照成熟期提早5~21 d,全生育期缩短,出苗率提高5.7~11.6个百分点,株高增加1.2~10.5 cm,植株开展度扩大11.1%~42.1%;不同覆盖处理较对照单株结薯数增加0.61~2.82个,单株结薯重增加3.2%~15.6%,小区大薯重增加0.02%~29.1%,小区小薯重增加4.5%~56.6%,产量增加11.5%~31.2%,除处理B和E较CK商品薯率提高1.82~3.06个百分点,其它覆盖处理较CK降低0.16~7.02个百分点;处理B较CK干物质含量增加4.2%,其它覆盖处理较CK减少1.37%~17.49%;处理B、D和E粗淀粉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处理A、C较CK减少6.98%~13.37%;不同覆盖处理较CK粗蛋白含量降低3.83%~9.36%,维生素C含量降低1.61%~15.43%;不同覆盖处理薯块Zn和Ga含量均高于CK,分别增加10.22%~21.17%和17.93%~84.14%,Fe含量降低22.12%~28.32%,Se含量除处理C和D较CK减少2.63%~7.02%,其它覆盖处理较CK增加5.26%~12.28%;处理C、A和E较CK每公顷纯收入分别增加5.97%、16.31%和20.95%,其它覆盖处理较CK减少22.85%~54.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