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地处寒冷的北极圈,挪威拥有得天独厚的低温储藏条件。2006年,挪威政府宣布了修建全球种子库的计划,以保护全世界的农作物种子资源在遭遇重大灾难时不被毁灭。该工程由挪威政府投资910万美元修建,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被称为是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北极种子库能经受住全球变暖、地震甚至核战争的考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开启取用其中的种子,可以说是全球植物乃至人类生存的终极保障。2007年9月,斯瓦尔巴特国际种子库顺利竣工,并于2008年2月26日正式开放,准备储存种子。按照设计,种子库可以容纳全世界450多万份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和植物种子样本,确保这些物种在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转基因工程带来的基因污染、战争或气候突然变化的情况下不会减少和消失,从而全面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农作物基因资源,增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虫害和疾病等挑战的能力。(信息来源:科技日报)挪威建成国际最大种子库  相似文献   

2.
挪威政府近日宣布,将在其北部偏远的北极地区建造一个农作物“全球种子库”,以防止在全球发生重大灾难时,保护世界的农作物种子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距离北极点约1 000公里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处山洞中,有一座"末日种子库":约1亿粒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种子被保存在零下1 8摄氏度的地窖中.该种子库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相似文献   

4.
挪威在北极地区兴建的“末日种子库”近日正式启用。这座被称为“植物界诺亚方舟”的种子库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种子库,储存来自世界各地的种子,以免农作物因全球性天灾人祸而绝种。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底,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地收集来的农作物种子将被装船运往北极圈附近斯瓦尔巴群岛上的全球种子库储存。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资讯     
全球种子库在挪威建成全球种子库在2月26日开始运作。这个位于挪威斯瓦尔巴(Svalvard)群岛、用于储存全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种子的种子库,被称作是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Jacques Diouf)表示,粮农作物种子中蕴含的基因资源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气候变化、害虫和疾病给粮农植物多样性带来的影响以及促进未来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明晰我国农作物基因编辑育种创新链的角色地位,从技术创新价值链视角出发,从知识原理、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3个维度系统梳理分析了全球基因编辑育种创新链的演化逻辑和最新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全球大多数研发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间环节的应用技术开发和种质资源创制上,处在创新链末端的商业化运用产品相对较少,尤其在我国还没有商业化的基因编辑品种面世。2)对基因编辑的进一步原理性知识创新的空间十分有限。基因编辑作为一种普及的技术手段,未来创新的重点在于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创制具有新功能的育种材料和种质资源。3)商业化产品开发目前是基因编辑创新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且只有开发出能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基因编辑成果才有意义。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建立高效运转的基因编辑农作物育种创新体系和准确定位发展目标的对策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价值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等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在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当前农作物种业竞争热点全面把握。在分析我国新时期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未来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路径进行展望,以基因推动我国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王宕 《世界农业》2005,(8):64-64
现代基因科技的发展为人类保护物种多样性提供了新的手段。一些国家纷纷筹建基因库,将众多物种的基因储藏起来,供日后之需。这其中就有专门保存农作物种子的基因库。建立农作物基因库是为了保护农作物的多样性,这样在外部环境改变后,人们仍可以获得不同基因类型的种子,避免农作物陷入单一品种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日发布新闻公报称,超过3000个不同品种的水稻基因组序列将被列入《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中,以使全球共享这些不同品种水稻的基因信息,此举对种植和开发更多作物品种以及确保未来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全球各国及不同组织正致力于将基因材料存入种子库,但由于不具备获得基因资源数据的来源渠道,研究人员和植物培育人员难以了解种子库寄存的不同类别种子所含基因资源等信息。随着  相似文献   

16.
正挪威政府日前宣布,将拨款1亿挪威克朗(约合1270万美元)对挪威北部的全球种子库进行修缮升级。这个全球种子库位于挪威北部斯瓦尔巴群岛,目前储存着来自世界各地近90万份植物种子,作为"备份"以防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因灾难而绝种。科学家对这座"植物诺亚方舟"将要应对的"灾难"的设定包括自然灾害、疫病、战争,甚至"世界末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专业特长: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定位、数量性状遗传作图、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功能等位基因发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专业特长: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定位、数量性状遗传作图、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功能等位基因发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代表科学家和全球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协调科学家。专业特长:植物分子遗传学(基因定位、数量性状遗传作图、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功能等位基因发掘  相似文献   

20.
非生物胁迫(高盐、干旱和低温等)是影响全球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造成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短缺。近年来研究指出甜菜碱是某些植物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植物受到非生物胁迫时,细胞质中积累大量的甜菜碱以作为渗透调节剂维持细胞渗透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BADH是合成甜菜碱的关键酶,研究表明BADH基因是胁迫诱导基因,基于此,综述了BADH基因及其诱导型启动子的研究概况、基因表达的检测方法以及将BADH基因应用于抗逆基因工程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