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舞台演出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其改编与评点的著作也随之而来。《西厢记》中"酬韵"这一折别样出彩,金圣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的改编也具有独特的文人气息。本文则两者比较的基础上,分析金圣叹对其曲辞改编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晚唐居士范摅撰写的《云溪友议》中小说性较强,传奇色彩较浓的部分条目,如《玉箫化》、《题红怨》、《芋萝遇》等。或被改编为传奇,或被改编为戏曲,或被改编为大曲,或被增饰扩充等等,既显示出《云溪友议》故事的魅力,也拓宽了它的流传领域,扩大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物语》第十八章对李杨爱情故事进行改编,因历史文化差异、社会背景及受众群体不同,在改编过程中必然发生对文化背景的过滤、人物形象变异与故事情节的改编,即文学在异域空间的嬗变与书写.以李杨爱情故事东渐为主体从历史文献学、传播学和比较文学等研究角度探究异域空间下李杨爱情故事嬗变、书写、创新及该故事日本化的实现条件等,以期增进文化间的互读与互解、文学视域的互审与交融,从而促进海外汉学与域外汉籍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4.
《唐物语》第十九段对《汉书·朱买臣传》中朱买臣故事进行改编,因受众群体、文化差异、民族向性的不同,在改编过程中必然产生对母国文化信息的过滤与人物形象变异。以朱买臣故事东渐日本为线索,运用比较文学流传学与变异学,探究该文学作品对朱买臣故事的摄取与创新、朱买臣故事日本化的实现条件等,以期增进文学文化交流中的互读互解,避免因文学流变中信息过滤增删、形象失落变形而产生的民族心理与意识形态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三元记》是明代重要的传奇作品,也是正字戏重要的传统剧目。正字戏《三元记》与明代弋阳腔、青阳腔《三元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对于弋阳腔刊本,正字戏《三元记》在关目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接近于青阳腔系统刊本。而在“改调而歌”的过程中,正字戏受青阳腔“滚调”影响较深,它将青阳腔刊本中的“滚白”“滚唱”改编为“畅滚”,同时也对青阳腔系统刊本做出了符合“舞台化”需要的自我改编。因此,正字戏《三元记》应是在青阳腔系统底本上改编而成的。  相似文献   

6.
《大校的女儿》是王海鸰多部描写爱情婚姻生活作品之一,也是其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作者亲自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并热播。多数评论性文章从婚姻家庭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成书于西汉前期的《淮南子》,以其囊括诸子百家的丰富内容及精研时势、人事的深刻思想被称为奇书,前人认为此书为刘安手下文人集团的集体创作。再考见其它相关历史文献,我们认为《淮南子》其实并不是一部集体性著作,而是刘安一个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李尔王》和《乱》两作品进行精心阅读基础上,对两部作品积极性了比较分析。主要从表现手法、情节线索和人物、主题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宋刑统》一书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足证赵宋承袭唐制 ;《宋刑统》不是《唐律疏议》的简单翻版 ;由《宋刑统》增加而为《唐律疏议》所无的文字 ,可知宋朝礼法不完全等同于唐代礼法  相似文献   

10.
《玉台新咏·枚乘杂诗》中的《兰若生春阳》一诗中说兰草、杜若"涉冬犹盛滋",据宗长白之说当为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前作品。或者"冬"当是"秋"字之误。由诗中"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愿言追昔爱"看,应同《迢迢牵牛星》为组诗,彼以织女口吻言之,此以牵牛口吻言之。两诗皆西汉时所传古乐府辞。《古诗十九首》中有十四首篇幅较长者皆文人之作,而五首民歌色彩较浓者同《兰若生春阳》皆篇幅较短,应为西汉时乐府诗。  相似文献   

11.
唐宋诗风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宋诗孰优孰劣?此论古已有之。从总体上说,唐诗独步千古,但宋诗亦是唐诗之后又一高峰,其地位和影响超过元、明、清诗。宋诗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数量之巨均远胜宋词。唐诗与宋诗相较,一是时代背景不同,各得其时,各擅其美。二是美学范畴不同:唐诗崇高,具阳刚之美;宋诗优美,蕴阴柔之美。三是艺术风格不同,唐诗雄浑,而宋诗婉丽。  相似文献   

12.
疫病对唐江南地区天宝末年到元和初年户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新唐书》与《元和郡县图志》关于江南地区户籍的记载,对天宝末年到元和初年间我国江南地区户籍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除了学者们以为有关史书记载数字不实外,当时流行于该地区的疫病导致大量人口死亡、迁徙。尤其是政府赈灾不力,加剧了疫民的迁徙,是造成户籍锐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论海棠的栽培历史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棠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汉代与中国园林结缘,唐代栽培较为广泛,宋代达到鼎盛时期,被视为“花之最尊”,元以后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中国人喜爱海棠究其原因是在于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人们视其为花之尊者、美人佳丽、春天和吉祥美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元代文学批评的研究向来十分沉寂 ,近年来方有所改观 ,而作为其中之特例 ,成书于元大德年间的《唐才子传》 ,二十世纪以来则备受学界关注 ,对其考订、校笺、研究工作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但是 ,以往的研究多把它孤立于元代诗学这一背景而进行 ,同时也较少系统研究其蕴含的唐诗史观、思想渊源、美学趣味及体例特征。把《唐才子传》放置于唐诗学史之流程 ,对上述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将有助于推动元代诗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运用ISSR分子标记对24份接骨木属植物的遗传距离、亲缘关系进行分析。13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061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05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9.93%,表明接骨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依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e软件进行分析,24份接骨木样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772~0.8578。经UPGMA聚类分析,24份接骨木属植物分为2大类,国内接骨木优良单株聚类分析结果与其果实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金羽”接骨木与国内接骨木聚为一类,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摘 要: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棉花集中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植棉历史。多年来,农学、史学专家对河北省植棉的历史不断挖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河北省植棉开始时间问题上,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大致有3种不同观点,一是河北植棉开始于宋代末期至元代初期,二是始于宋代,三是始于唐代或更早。笔者通过广泛查阅河北植棉史料,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河北植棉始于唐代的观点更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7.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歌历来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然而,元稹、白居易的文章创作却一再遭到忽视。事实上,元、白曾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对齐梁以来文章旧弊的改革之中,甚至在代拟言的制诰中,也敢于突破骈文的固有模式,体现了可贵的文体革新精神,他们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对韩、柳所力倡的古文复兴运动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助之功。  相似文献   

18.
黄巢是古冤句今菏泽市)土生土长起来的农民战争领袖。他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轰轰烈 烈,壮烈一时;他的军事战略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成为我国军事战略史上的宝贵遗产,影响后世。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和云南藏族自古就在滇西北形成交错杂居的居住特点和分布格局,两民族一起开发了共同的家园,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并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段段富有戏剧性的政治关系。联系相关史料,重点分析了唐、宋及元、明、清时期纳西族与同区域藏族之间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20.
苏海洋  雍际春  晏波  尤晓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62-16464
阐述分析了隋唐宋元时期,今甘肃地区白虹贯日、雷发非时、异常大风、异常旱涝和生物异常等与地震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研究得出除气象异常外,地震前后还有天象异常、地象异常与水象异常的现象,且地震前后异常现象也不仅仅限于一种,常具有多发特征。最后提出,利用地震与气象异常关联性原理进行中期地震预报与短、中期气象预报时,应该遵循多证据复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