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药地下水暴露模型China-PEARL已开始在我国农药地下水风险评估中应用。本文利用China-PEARL潍坊市场景数据,为PRZM-GW构建了潍坊市场景。在潍坊市场景下,利用2个模型计算了56种农药在5种作物上共计145种施用方式下的预测环境浓度(PEC)值,利用商值法(RQ)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有8种农药共13种施用方式在潍坊市场景下存在不可接受的地下水风险。其中,2个模型均显示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农药是多菌灵和氟磺胺草醚。2个模型PEC值比较结果显示,PRZM-GW的农药风险评估趋势与China-PEARL一致性高,从而验证了China-PEARL的可信性。模型PEC值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分配系数(Koc)对2个模型输出影响最大,可将Koc>400L·kg-1作为判断某种农药预测浓度<0.1μg·L-1经验性指标。2个模型的PEC值和土壤好氧半衰期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当土壤好氧半衰期>10d时,模型的PEC值随土壤好氧半衰期的增大而迅速增高。水解半衰期为PRZM-GW模型输入项,决定了PRZM-GW模型模拟的农药浓度随年变化趋势。水中溶解度是China-PEARL的输入项,但对模型PEC值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美国农药环境风险评估的概念、分级、地下水农药监测情况及水资源的立法保护等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美国环保署在农药登记管理过程中使用的2个地下水风险评估模型,即SCI-GROW和PRZM-GW模型。SCI-GROW是以好氧条件土壤半衰期和土壤有机碳分配系数为自变量的经验线性回归模型,而PRZM-GW则是描述农药在土壤中运动的一维、有限差分模型。本文通过对美国环保署这2个特点鲜明的模型的介绍,希望能为我国的农药地下水风险评估及模型的开发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基于随机-模糊模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参数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将地下水污染的环境风险定义为含水层"脆弱性"和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性"的乘积,运用模糊属性识别理论判断环境风险的等级.以长沙市黄兴镇蓝天化工厂锰渣场含锰废水下渗造成的地下水锰污染为例,分别计算了地下水锰污染的"脆弱性"和"危害性",并将其划分为"高"、"中-高"、"中"、"中-低"、"低"5个水平等级.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模糊模型的地下水锰污染的环境风险介于"低-中"和"中"之间,与确定性模型中环境风险的计算结果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疆雨养旱地栗钙土区存在缺乏旱地合理耕层评价指标、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等问题,利用深耕改土、间隔耕作、增施有机肥、保水保肥等技术研究成果,合理土壤耕作制度与农艺农机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形成"新疆河谷平原雨养旱地栗钙土合理耕层创建技术规程",为我区雨养旱地作物高产稳产与资源高效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模式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为切实解决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的问题,国家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两减专项")。两减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力争到2020年,项目区  相似文献   

6.
正为切实解决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的问题,国家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两减专项")。两减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力争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  相似文献   

7.
4月23日,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上海召开的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第44届年会上致辞时透露,我国近两年制修订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319项,已形成了以农药残留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组建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区域性定位监测网络,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的科学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资》2012,(16):24
<正>本报讯4月23日,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上海召开的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第44届年会上致辞时透露,我国近两年制修订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319项,已形成了以农药残留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组建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区域性定位监测网络,农产品及食品  相似文献   

9.
农药残留是影响鸡肉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鸡肉产品中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规定的农药种类偏少,与欧盟、日本等发达的国家/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农药品种老,没有覆盖生产中的常用农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对策:对鸡肉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开展持续的监测,并开展风险评估,明确我国鸡肉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及风险;在监测和风险评估基础上,参照CAC等标准,加强鸡肉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的制订,确保覆盖常用的农药品种;采取措施降低饲料和环境中农药残留,以降低鸡肉产品中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药注册管理机构在农药的环境风险评估中对环境农药残留的估算方法以及与毒理学终点的整合方式,介绍了部分非靶标生物在环境中的风险评判标准,对中国的环境风险评估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化学农药的风险评价意义、形成和发展以及评价的基本程序、方法。农药的风险评价是农药登记评审和农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程序包括危害性识别、剂量-反应评定、接触评定及风险描述等步骤。此外,还介绍了我国农药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江萧山围垦区农场蔬菜种植区农药施用记录的调查分析,建立了土壤生态风险水平评价预测方法,结合GIS技术构建以种植区块为农药施用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价基本单元,定量分析蔬菜地土壤中农药施用后的生态风险水平。20种不同农药施用后对各蔬菜地土壤产生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4月份使用多菌灵后产生的生态风险值最高,短期和长期风险值分别达到104.6和106.1,毒死蜱、啶虫脒、吡虫啉和嘧菌酯的施用也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均超过85),而甲维盐等7种农药基本无风险(60)。同时,针对不同的蔬菜种植区块,完成了不同时空条件下多种农药累加施用后对土壤产生的综合生态风险值(Integrated Ecological Risk Values,IERV)的计算,实现了风险值的空间可视化。以4月份为例,多个芦笋地块综合风险达到了高风险等级,萝卜地块则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完善食用菌中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保障国内食用菌安全并促进出口贸易,对2016—2020年中国食用菌出口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受阻情况及原因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中国出口上述贸易国(地区)的食用菌被召回/扣留共计385批次,其中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占38%,原因主要是部分农药中国未制定残留限量标准或制定的残留限量标准与上述贸易国(地区)的农药种类和限量值不一致。从出口受阻及标准对比分析中国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主要存在以下2个问题:一是中国食用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实际生产用药不相符。7种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只有5种制定了相应的残留限量标准,而制定了残留限量标准的其他63种农药在食用菌上没有登记。2016—2020年,明确标明因为农药残留超标被扣留/召回的食用菌,涉及的农药共35种,中国仅制定了其中10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二是中国制定的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种类、限量值与上述贸易国(地区)仍有差距。中国对食用菌已制定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有68种,虽然总数上超过CAC和美国且完全覆盖CAC,但是仍然有4种农药美国有残留限量要求而中国并未制定。此外,中国制定的食用菌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种类数量远少于欧盟和日本。中国与欧盟相比,并未区分栽培食用菌和野生食用菌,但是欧盟第一次未在食用菌的残留限量标准方面全覆盖中国。中国与上述贸易国(地区)的农药残留限量值也存在差异,部分限量值比上述贸易国(地区)宽松。  相似文献   

14.
四川丘区猪肉生产情景的清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四川丘区养猪生产中的清洁生产技术问题,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学和情景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3种典型的养猪生产情景进行了猪肉生产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CI),揭示了四川丘区主要养猪模式中的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为各种生产模式环境影响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云南茶叶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选择离子监测(GC-NCIMS-SIM)同时测定的新方法。[方法]以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这些含电负性原子的农药为检测对象,建立了云南茶叶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GC-NCI-MS-SIM同时测定的分析方法。[结果]在10~200μg/L浓度时,定量离子的峰面积与浓度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都在0.999以上,方法加标回收率在70.65%~103.52%,RSD在1.13%~8.94%,方法最低检测限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和欧盟残留限量标准。应用GC-NCI-MS-SIM方法分析云南茶叶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这些含电负性原子的农药,在最低检出限、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结论]该方法高效、准确、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在云南茶叶农药残留分析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环保署(EPA)利用食品中农药残留数据评估潜在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计算在一天内随食物消费摄入的农药残留量。评估中使用的毒性数据由农药商家在农药登记时提供,膳食消费资料主要来源于美国农业部(USDA)开展的个人食物摄取持续性调查(CSFII1994-96, 98)的数据。EPA根据风险管理的需求进行阶层式农药残留急性暴露评估,从最坏情形下的筛选式评估过渡到使用更靠近消费点的优化评估,利用市场调查数据、政府监测计划数据、概率评估方法、农药的市场份额数据以及食品加工资料等数据和方法,逐步优化评估结果。我国可以参考EPA急性膳食评估方法,尽快建立膳食消费结构和农产品农药残留数据库,并在农药登记前应进行急性膳食暴露评估,提高农药膳食摄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以黑河市张地营子乡土壤为研究对象,先主要对当地土地利用背景下的土壤因素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黑河市张地营子乡土壤中重金属汞和砷超标的原因是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在此对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农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药污染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及农药污染防治对策.建议黑河市加强对当地农地的环境监测,坚决取缔销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剧毒农药,净化农药市场,为建立一批农药减量控制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8.
微塑料和农药可能会在土壤中长期共存,塑料制品的种类和结构差异导致其对化学污染物有不同的亲和力和吸附行为。因此,微塑料可作为农药的载体,与农药形成复合污染,对生物体产生联合毒性效应,进而对食物链乃至人类产生健康危害。本文归纳了微塑料和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阐述微塑料吸附农药的机理与研究现状,分析了微塑料和农药对土壤动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未来研究微塑料与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壤理化性质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农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性质不同的3种有机磷农药(毒死蜱、3,5,6-TCP、氧化乐果)和理化性质差别较大的6种土壤(滨海风沙土、惜福镇棕壤、梨园半固定风沙土、莱阳褐土、棘洪滩潮土和莱阳棕壤),进行土壤中农药加标回收试验,计算加标回收率和多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有机农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农药检测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与农药加标量有关,总体上当农药加标量较高时,影响不明显,当加标量较低时,影响较大。农药的性质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农药检测效果的影响不同,其中疏水性强的有机农药,有机质对其检测效果的影响较大,而水溶性强的农药,其检测效果受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较大;农药在土壤中的形态受p H值影响越大,其检出效果受p H值的影响也越大;全氮、全钾、全磷对农药加标回收率的影响无明显的规律。总之,土壤理化性质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农药效果有较大影响,影响强度与农药性质、加标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蚯蚓生物标志在农药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污染问题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重视,单纯依靠化学分析方法来阐释农药污染的危害,已不能真实地判别出农药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生物评价体系来弥补这一缺陷。蚯蚓位于食物链最底层且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农药污染状况的评价中,基于分子、细胞水平的蚯蚓生物标志物可以在农药污染的早期阶段就辨别出来。文章在简要回顾了生物标记物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蚯蚓作为土壤生态风险评价的模式生物的特点出发,着重概述了几种蚯蚓生物标志物(乙酰胆碱酶、抗氧化酶系、免疫细胞、基因表达)评价农药污染水平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就未来的研究重点和趋势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