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扇叶病毒病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鉴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葡萄病毒病是遍布世界为害严重的葡萄病害。现已查明主要病毒病有4种,其中以扇叶病毒病(传染性退化症)为害最重,而且分布很广。感染扇叶病毒的植株减产20—80%,由于它有传染媒介——匕首线虫(剑线虫),因而污染土壤,为害更大。 我国在1983年以前对葡萄病毒病基本不清楚,这两年通过国内、外专家的考察、调查,已证实我国的葡萄病毒病分布甚广,为害十分严重。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全国性的葡萄热,  相似文献   

2.
<正> 迄今为止,已见报道的葡萄病毒(病害)达40余种,有些已明确病原,有些则尚未搞清,有些病害公布广,经济为害严重,有些则地区性严重发生或为害较小。下面从病原学、传染方式及分布等方面对这类病害做一简述。一、病原已知的病毒病1.葡萄扇叶病(Grapevine fanleaf disease):是最严重的葡萄病毒病之一,世界分布。Rozier(1800)首次报道,Hewitt(1950)确认它为病毒病,1956年分离成功,病原为葡萄扇叶病毒(GFLV)。属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Nepoviruses)。摩擦接种传染多种草本植物。Xiphinema index为主要传毒线虫,有人报道X.vuittenezi,X.italiae也可传毒;花粉传毒。侵染所有欧亚品种,引入欧洲的北美种群许多品种及其杂交种和亚洲的观赏葡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葡萄病毒和类似病毒病的研究进展:1.病原研究,包括病毒种类,扇叶病毒性质,卷叶病,茎痘病和栓皮病的病原及病毒复合侵染;2.病毒检测,主要有指示植物检测法,血清学方法和免疫电镜技术;3.传播途径和介体,包括蠕传病毒的线虫介体和GVA的粉蚧传播等;4.病毒病预防和控制,包括抗性育种,交叉保护,防治传毒介体和无病毒苗应用。文章最后讨论了我国对葡萄病毒病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 葡萄扇叶病在国外已有系统的研究,但在国内尚未引起重视,有关报道甚少。据记载,此病可使葡萄减产10~50%或更多。葡萄扇叶病主要是通过无性繁殖的苗木进行传播。近年来,在我国葡萄大量引种调运中,使此病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病毒病田间发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2009年对宁夏贺兰山东麓主要酿酒葡萄产区病毒病的田间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明确了葡萄扇叶病(GFLV)和葡萄卷叶病(GLRaV)是该地区主要病毒类型,疑似病毒类型是葡萄茎痘病和葡萄栓皮病;葡萄卷叶病毒感染的主要品种是蛇龙珠,主要发病区域是广夏二基地;葡萄扇叶病毒感染的主要品种是西拉,主要发病区域是玉泉营地区。  相似文献   

6.
葡萄扇叶病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葡萄病毒病害,最早在法国、意大利、西德、澳大利亚等国发生,现在几乎全世界均有发生。罹病植株产量逐渐降低,感病重的品种减产50%以上,严重的绝产失去经济价值,甚至导致植株死亡。罹病果穗外观不良,食用价值降低。过去我省未见有扇叶病的报道,而最近几年我们在我省南部葡萄栽培地区调查时,发现在龙眼品种上有扇状叶病变发生,从症状看,与国外报道的扇叶病极其相似,此病在有的地区已比较严重。为引起各地对此病的重视,特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葡萄斑点病(Grapevine fleck virus disease GFkV)是世界各主要葡萄栽培区一种普遍而又严重的病毒病。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斑点病是葡萄扇叶病的一种,Vuittenez等(1966)首先发现了该病的病原,就该病毒的为害状、寄主范围、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命名Grnpevine marbrure virus。  相似文献   

8.
葡萄扇叶病的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扇叶病(Giapevine fanleah)又名葡萄退化病(Giapevine degeneration),1954年美国加州大学候活教授首先描述这种病。它是病毒为害的一种病害,由于土壤线  相似文献   

9.
经调查,贺兰山东麓葡萄主要病虫害为葡萄白粉病、葡萄灰霉病、葡萄霜霉病、葡萄毛毡病、葡萄病毒病(主要是葡萄扇叶病毒病和葡萄卷叶病毒病)和葡萄斑叶蝉。葡萄白粉病自7月上旬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落叶;葡萄灰霉病7月14日零星发生,直到9月上旬开始大发生;葡萄霜霉病7月底8月初开始发生,之后呈直线上升趋势;葡萄毛毡病在各葡萄园普遍发生,而且发生严重,尤其是永宁县玉泉营地区。葡萄斑叶蝉在当地1年发生3代,从5月上旬开始即在葡萄上为害,一直持续到10月。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野生葡萄资源的l7个种或变种,共73个株系根围寄生线虫的种类和密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鉴定。共采集300份土样,从中鉴定出线虫计9属l9种:6种螺旋线虫,4种剑线虫,2种短体线虫,2种矮化线虫;长针线虫、针线虫、盘旋线虫、轮线虫和枪线虫各1种。线虫群体一般由2—5个属组成,其中针线虫、螺旋线虫和矮化线虫是分布较广泛的寄生线虫。同时比较了中国野生葡萄的不同种,不同株系间寄生线虫种类和密度的差异,为进一步筛选抗线虫砧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四省( 区) 葡萄根围剑线虫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4 个省( 区) 采集的36 个品种( 株系) 230 份葡萄根围土样中查见了4种剑线虫, 经鉴定分别为Xip hinema americanum、X . insigne、X. hunaniese 和X . elongatum, 其中X . elongatum 在葡萄上为首次发现。对4 种剑线虫的地理分布和寄主品种进行了记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葡萄的主要病害,对葡萄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多雨地区和遭遇多雨的年份,常造成病害猖獗流行,给葡萄生产带来重大损失。1葡萄病毒病1.1葡萄扇叶病葡萄扇叶病主要表现为扇叶、黄化叶及脉带三种症状类型。病株叶片严重扭曲,叶身不对称;叶柄凹大开张,叶脉发育不正常,由叶片基部伸出数条主脉,主脉不明显;叶缘多齿,叶片上常出现多种形状的褪绿斑点,叶片主脉黄化,后扩散成黄绿花斑叶,整个叶片呈扇子状,多出现在夏季初、中期。除了叶片症状外,病株的  相似文献   

13.
从宾夕法尼亚州七个县感染番茄环斑病毒(TmRSV)的果树上(苹果、兰莓、葡萄、桃和树莓),采集了66个土壤样品分离剑线虫(Xiphinema spp),该州最近报道的一种线虫—短剑线虫(X.rivesi)地理分布普通而广泛,它单独或与美洲剑线虫(X.a-mericanum)共同发生。短剑线虫群体与果树感染番茄环斑病毒,可能是这类病害流行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工作证实了葡萄种间对寄生性线虫X.index的抗性存在着变异性.根据这些资料,在一些抗性的和敏感的葡萄种和栽培品种间进行杂交.依据根的明显症状评定每杂交组合的杂种后代的抗性.这些后代中观察到的分离类型认为对X.index的抗性有两种推测的遗传模式。最简单的模式包含有一个显性抗性基因。在另一个模式里,抗性受两个基因支配,一个为显性的,另一个为隐性的,两者都能制约抗性。本文提出了进一步阐明对X.index抗性基础的研究,并讨论了这些研究对葡萄育种程序的关系。 在加利福尼亚葡萄园里线虫成了主要的害虫,在几种为害葡萄的线虫中,为害最严重的就是X.index,它不仅严重为害葡萄根部,而且也是葡萄扇叶病毒的传播介质。 目前,仅有的有效防治.措施是休闲土地或土壤熏蒸。由于线虫存留在土壤中的残根上,所以土地休闲期必须长达十年。土壤熏蒸是有效的,但成本太大,并受到日益增多的规章的限制。对种植者来说,一长期地休闲土地和昂贵的化学熏蒸剂从经济上看对他们的吸引力都不大,并且两种方法也都只能暂时地解决问题. 在栽培品种中遗传抗性对这种线虫/病毒复合体并非普遍有效.在加利福尼亚使用最广泛的砧木除Couderc 1613外,都是高度敏  相似文献   

15.
葡萄病毒病的双链RNA(dsRNA)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牛建新  李东栋 《果树学报》2002,19(3):149-152
将病毒dsRNA分析检测技术应用到果树病毒的诊断检测上熏并对生产中广泛发生的葡萄卷叶病病毒穴GLRV雪、葡萄扇叶病毒穴GFV雪进行了检测并确立检测标准,为今后葡萄病毒病的诊断检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对在葡萄上发生的一种黄边花叶病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这种病毒的dsRNA,证实其为病毒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6.
<正> 葡萄病毒病是葡萄上的重要病害,其发生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凡有葡萄栽培的地区,都有病毒病发生。这类病害可造成树体衰弱甚至死亡,果实产量与品质明显下降,经济损失严重。早在50年以前,国外已经致力于葡萄病毒病的研究,并已取得很大成效。葡萄病毒病及类似病害种类很多,仅据已有资料统计可达40余种,其中有的病害已分离提纯了病原,有的至今尚未搞清。就发生范围与为害程度而言,主要有四种,即扇叶退化症、卷叶病、栓皮病和茎痘病,其他的病害则较为次要或仅在局部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以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表现感病和抗病的新疆野生樱桃李(Prunus sogdiana Vassilcz.)绿枝扦插苗为材料,观察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后在侵染数量、巨细胞发育以及CCS52B基因表达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在感病植株中南方根结线虫的侵染数量明显高于抗病植株。感病植株接种5 d时已可观察到大量线虫建立了取食位点,到21 d线虫已经成熟、产卵并完成其生活史。而在抗病植株中,接种7 d后仅在少数植株中观察到线虫建立了取食位点,到21 d时观察到大量线虫发育停滞,个别线虫到接种后35 d才发育成雌虫。感病植株的巨细胞面积和细胞核面积明显大于抗病植株。CCS52是一类核内周期激活因子,对于核内复制以及依赖于染色体加倍的细胞膨大至关重要。在樱桃李中,CCS52B基因在感病和抗病植株中都只在巨细胞中表达,并且感病植株中早期表达强于抗病植株,说明在感病植株中线虫容易建立取食位点并完成生活史,是由于CCS52B基因参与了巨细胞形成与发育,其早期的高表达提高了巨细胞中的核内复制,促进了细胞核倍性增加,进而促进巨细胞发育从而有利于线虫发育,导致植株感病。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马铃薯种植户对马铃薯病毒病病害重视程度不够,忽略对病毒病的防治,导致植株变形,生长延迟,严重影响产量。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生物,病毒可以通过接触机械、衣物与相邻的植株传播,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如蚜虫、线虫、以及真菌,影响马铃薯病毒传播的因素有:品种的感病性、病毒源和传毒媒介,以及气候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蚜虫是病毒传播的最优媒介。病毒入侵可以影响到植株的代谢,导致植株感病并表现出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果树线虫病害调查和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绍升 《果树科学》1996,13(1):11-14
1988-1993年在福建省主要果树栽培区调查树线虫病,从果树根部和根际土壤中查出植物线虫21属,其中根结线虫(Meloidogyne)根腐线虫(Pratylenchus)穿孔线虫(Radopholus)肾状线虫,剑线虫,毛刺线虫和拟毛刺线虫,对果树有一定为害。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抗线虫果树和砧木品种,改良土壤,施用杀线虫剂等措施能有效防治果树虫病。  相似文献   

20.
正大棚葡萄病虫害主要有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扇叶病及瘿螨、白粉虱等,一般发生较轻,以预防为主,现将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目前葡萄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1)有些果农无法正确辨别病虫害种类,不能按病害发生规律科学用药。(2)市场上防治葡萄病害的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