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普通小麦千粒重的配合力与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农专学报》2003,19(1):52-54
  相似文献   

2.
选用7个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籽粒从灌浆期到成熟期蛋白质组分、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和总蛋白含量的积累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籽粒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在灌浆初期的积累较高,以后逐渐下降,一般在灌浆中后期到达一个最低点,到达最低点以后直到灌浆期结束又有所上升;不同品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②籽粒中醇溶蛋白含量在成熟时较灌浆初期都有所下降,具有优质亚基组合的品种醇溶蛋白积累较少,品种间醇溶蛋白积累规律差异较大;③谷蛋白积累量随着灌浆过程逐渐升高,与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变化过程一致;④大多数品种GMP含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峰,在花后20 d以前都在较低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积累量,花后20 d以后,GMP含量随着灌浆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升高;⑤籽粒总蛋白含量在灌浆期间都有一个最低点,其前、后各有一个高峰,前一个高峰主要受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积累的影响,而后一个峰值主要是受谷蛋白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6个小麦类型的桥梁品种和5个小黑麦稳定的品种系杂交。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成30个组合。对杂种后代子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遗传变异组成和遗传力等参数的,研究了子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方式及本合力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小麦不同器官全磷含量的遗传模型随机选用8个亲本,组配成28个双列杂交组合,在正常和肥水亏缺胁迫两种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采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器官磷含量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在正常和肥水亏缺两种环境下子粒、叶片和茎秆全磷含量的遗传均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正常环境下子粒和叶片全磷含量的显性遗传表现为增效,正常环境下茎秆和肥水亏缺胁迫环境下子粒、叶片和茎秆的全磷含量的先行遗传表现为减效。最后,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模型和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讨论了杂交后代的选择和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5.
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的含量及粒度大小相对分布﹙用不溶性聚合体蛋白占总聚合体蛋白含量的百分数表示﹐即UPP%﹚与小麦烘烤品质的关系密切。在此,对近年来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的结构特征、测定方法及其与小麦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密穗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32份密穗小麦的高分子量径蛋白亚基(HMW-GS)组成,在3个位点上一共检测到12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上,密穗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具有其明显的组成特点,表现为21和13+16亚基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34.83%和18.75%,而这2种亚基在普通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中为极稀有亚基;密穗小麦在Glu-Al和Glu-D1位点上的主要亚基变异形式与普通小麦相似,即以null(Glu-l),2 12和5+10(Glu-D1)为其主要变异形式,另外,本研究还筛选出了7份具有5+10优质亚基的材料,这将为提高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种间杂交种的品质杂种优势提供了材料基础,最后讨论了密穗小麦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采用SDS-PAGE法,对4个优质亲本与3个农艺亲本及其杂交获得的正反交F1,F2,BC1F1,BC1F1’籽粒进行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分析表明:①普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受遗传控制,不受环境影响,具有品种的特性;②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在F1代中呈共显性和倾母遗传现象;③控制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遗传行为遵从孟德尔的基因的独立分配和自由结合规律。  相似文献   

8.
小麦茎秆特性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8个亲本 ,组配成 2 8个双列杂交组合 ,研究了普通小麦节间长和茎粗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 ,倒一节间长为加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倒二和基部第一、三节间长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基部第二节间长和所有茎粗性状为加性—显性模型遗传 ,显性程度分别为部分显性或部分到完全显性。最后 ,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模型和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 ,讨论了杂交后代中茎秆特性的选择和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9.
小麦子粒蛋白质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88年的研究表明,小麦子粒蛋白质相对含量在开花后6d内较高,之后迅速下降,到开花后20d降至最低,以后又逐渐上升;子粒蛋白质绝对含量的积累变化趋势与粒重的增长是一致的,随着灌浆速度的增快而逐渐增加;子粒蛋白质相对含量的积累变化在开花后20d以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不太明显,在开花20d后受日照、温度、降雨的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日照时数的增加、温度的升高蛋白质积累也有所增加;降雨有碍于蛋白质的积累;品种之间子粒蛋白质的积累变化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两组 5× 5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中国高粱千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 :中国高粱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存在 ,加性效应更加重要 ;有 3个主效基因控制着千粒重的遗传 ,大粒对小粒为显性 ,且为超显性 ;亲本的显性基因频率 (p)和隐性基因频率 (q)无差异 ;不育系 2 731(γ 2 731)、二黑高 (二黑早 )显性基因多 ,易配出大粒杂交种 ,矬 1(矬 2、白矬 3)隐性基因多 ,需与大粒恢复系杂交才能获得大粒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江苏省小麦品种的谷蛋白亚基组成现状,为品质育种提供理论指导,选用77份来自江苏省淮南和淮北主要小麦育种单位的育成品种或高代品系,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对Glu-1和Glu-3位点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Glu-1和Glu-3位点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变异丰富。共检测到12个HMW-GS等位变异,其中Glu-A1位点有3个,Glu-B1位点有5个,Glu-D1位点有4个。LMW-GS的Glu-A3和Glu-B3位点则分别检测到5个和6个等位变异。淮北小麦的HMW-GS多态性高于淮南小麦。Glu-1和Glu-3位点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差异较大,且淮北和淮南表现不同,优质亚基比例较低。Glu-1位点主要亚基类型为0(46.8%)、1(49.4%)、7+8(63.6%)和2+12(63.6%),Glu-A3位点主要亚基类型为a(23.4%)、c(57.1%)和d(15.6%),Glu-B3位点主要亚基类型为b(22.1%)、f(49.4%)和j(1B/1R易位)(16.9%)。淮北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优质亚基及亚基组合较少,Glu-B3j分布频率高(54.5%),亚基质量有待提高;淮南小麦的优质亚基及组成亦较少,需根据中筋和弱筋小麦育种目标并结合蛋白质含量和亚基选择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2.
利用SDS-PAGE方法对我国49份优质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3种亚基和16种亚基组合。结果表明:高分子量谷蛋白(Glu)变异较为丰富,Glu-A1位点有3个等位变异类型,Glu-B1有6个等位变异类型,Glu-D1有4个等位变异类型,而且还发现一些稀有亚基13 16。优质亚基5 10、2~*亚基在供试品种中的比例较高。供试品种HMW-GS品质得分为5~10分,平均为8.04分,表明在我国小麦育种中已注重加强优质谷蛋白亲本材料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小麦品种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了陕西省主要小麦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农家种亚基类型单一 ,育成种和早期国外种亚基类型分布不尽合理 ,3类材料均缺乏优质亚基 ;近期国外品种 Glu- 13个基因位点优质亚基数量较多 ,特别是 5 +10亚基 ,应加强引进、研究和利用 ;亚基 1(Glu- A1a) ,14 +15 (Glu- B1h) ,17+18(Glu- B1i)和 5 +10 (Glu- D1d)分别对多种加工品质性状效应较大 ,均为优质亚基 ;3个基因位点对加工品质的贡献值大小次序为 Glu- D1>Glu- A1>Glu- B1。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蛋白质含量水平及其组分影响小麦品质。其中麦谷蛋白大聚合体是其组成中分子量最大的一部分蛋白质,其含量反映着麦谷蛋白聚合体的粒度分布。详细介绍了麦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分离方法,麦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及粒度分布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影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用 SDS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 ,并计算了其品质得分。结果表明 ,陕西关中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构成欠佳 ,亚基类型贫乏。主要原因在于 5 +10亚基很少 ,2 +12亚基多 ;1亚基较多 ,2 *亚基没有 ,N类型多等。陕西关中 80年代至今推广的小偃 6号及用其作亲本选育的个别品种含有 14 +15亚基 ,这些品种的品质都很好。最后讨论了冬小麦品质育种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关系,并对利用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共同预测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与农艺性状相关密切的亚基大多与品质性状没有显著的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利用两种蛋白组分共同预测品质,结果比一种组分更准确可靠,在对沉淀值的分析中,人选的亚基(按效应值排列)增效谱带依次为LGlu12,LGlu1,HGlu1,HGlu7 8,LGlu10,LGlu9,HGlu5 10,LGlu15;减效谱带依次为LGlu5,LGlu13,LGlu7。复决定系数R^2=0.5776,表明沉淀值变异的57.76%可由上述11个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线性关系说明。  相似文献   

17.
河南部分小麦育种亲本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河南147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等育种亲本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在Glu-A1位点具有3种亚基类型Null(36.73%),1(60.54%)和2*(2.72%);Glu-B1位点具有7种亚基类型7+9(45.58%),7+8(35.37%),14+15(10.20%),6+8(0.68%),13+16(2.04%),17+18(4.76%)和7(1.36%);Glu-D1位点上具有3种亚基类型2+12(51.02%),5+10(40.82%)和5+12(8.16%);亚基组合类型有27种,较丰富,以"N,7+9,2+12","1,7+9,2+12","1,7+9,5+10"和"1,7+8,5+10"亚基组合为主,概率分别为14.97%,12.24%,11.56%和10.88%.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关系,并对利用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共同预测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与农艺性状相关密切的亚基大多与品质性状没有显著的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利用两种蛋白组分共同预测品质,结果比一种组分更准确可靠.在对沉淀值的分析中,入选的亚基(按效应值排列)增效谱带依次为LGlu 12、LGlu 1、HGlu 1、HGlu 7+8、LGlu 10、LGlu 9、HGlu 5+10、LGlu 15;减效谱带依次为LGlu 5、LGlu 13、LGlu 7.复决定系数R2=0.577 6,表明沉淀值变异的57.76%可由上述11个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线性关系说明.  相似文献   

19.
晚播对小麦籽粒谷蛋白及GMP积累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在Glu-B1位点等位变异的4个近等基因系材料,研究了在正常播期和晚播条件下小麦籽粒谷蛋白和谷蛋白大聚体(GMP)的积累动态及面团稳定时间。结果表明:在遗传背景相同的条件下,各材料籽粒谷蛋白在正常播期和晚播中积累动态均是从低到高,花后30~35d为快速积累期,含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材料在此时期积累较快。GMP在花后12d左右已大量积累,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快速下降,灌浆中期降到最低点,不同亚基材料降到最低点的早晚不同,亚基17+18出现最低点早,上升时的积累量较其他亚基大;在正常播期中上升直到成熟,在晚播中灌浆后期又有下降的趋势。晚播对Glu-B1位点等位变异的4个材料谷蛋白及GMP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都有较大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17+18最大,7+9次之,7+8最小。推测不同亚基材料谷蛋白及GMP积累动态的差异是导致其品质形成及稳定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两个杂交组合后代PPO活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全麦粉分别以多巴和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了小麦组合(烟农19×安农0016 和烟农19×安农98017)早代(F3)株系的PPO活性变异.结果表明,多巴和邻苯二酚法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烟农19×安农0016)F3代的117个株系相关系数高达0.907.因此,这一检测方法适于进行PPO活性的遗传分析研究.两个杂交组合的PPO活性受两对基因控制,并具有较高的遗传率.在组合烟农19×安农0016中,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较明显,远大于第二对主基因,而在组合烟农19×安农98017中,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则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