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孜州青稞育种已经历了50年,以甘孜州农科所为主,引育成品种25个。青稞生产统计数据表明,解放初期(1950年)全州青稞平均产量仅570kg/hm2,2004年达到2494.5kg/hm2,产量提高了4.4倍,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一般都比当时大面积生产种增产8%~20%,最高可达63%。对同期的青稞增产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2.
青稞新品系87-9-5是甘南农科所1987年用83A-19-1为母本,肚里黄为父本组配合杂交、南繁北育、系统选育而成。1992年参加品种(系)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500.5kg/hm^2,较对照品种肚里黄和长芒青稞平均增产48.4%;1993-1995年参加甘南州青稞联合区试,平均产量3727.5kg/hm^2,较对照甘青一号增产13.9%,居第2位。差异极显著;1996-1999年多点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4294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5.38%。该品系生育期110-115d,株高84-116cm,穗长 6.9-9.4cm,穗粒数44-52粒,千粒重42.1-48.8g。籽粒粗蛋白含量11.2%,赖氨酸0.49%,淀偻6.26%。表现早熟,抗倒伏,穗大、粒多,穗脖坚韧,落黄好,较抗大麦条纹病。  相似文献   

3.
甘孜州从60年代开始有目的多途径地培育青稞新品种以来,先后育成10个青稞新品种(系),对甘孜州粮食增产作出了贡献。但也存在基础研究滞后,近10年没有培育出综合性状良好的新品种等问题。阐述了甘孜州青稞育种成就及现状,提出未来青稞育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花生学报》2006,35(3):27-27
中花12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唐92918”作母本,“ICGV86699”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06001。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荚果产量4180kg/hm^2,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2.20%。其中:2003年荚果产量3820kg/hm^2,比中花4号增产5.71%,极显著;2004年荚果产量4340kg/hm^2,比中花4号减产0.58%,不显著。该品种适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黑亚16号亚麻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黑亚16号是以高纤、抗病、抗倒、早熟的俄罗斯亚麻品种俄-5为供体,以我所育成的优质、高纤、抗旱品种黑亚7号为受体进行DNA导入,于2000年D4代决选出了亚麻新品系D96021-1。经两年鉴定试验和两年区域试验均表现出高纤、优质、抗病、抗倒等优点。2005年生产试验原茎产量5842.3kg/hm^2,比对照增产11.8%;长麻产量986.6kg/hm^2,比对照增产18.1%;全麻1469.7kg/hm^2、比对照增产18.6%;种子产量405.9kg/hm^2,比对照增产15.8%;长麻率20.6%,比对照高0.9个百分点;全麻率30.8%,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雌雄同株大麻新品种USO-31是乌克兰韧皮纤维研究所育成,2000年开始在我国试种,该品种表现出高纤、优质、抗病抗虫、低毒、耐盐碱等特点。2005年生产试验,风干茎、纤维、种子产量分别达到6513.8kg/hm^2、1336.9kg/hm^2和345.4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0.0%、17.6%和10.1%。干茎出麻率26.8%,比对照高10.3个百分点。同时介绍了该品种在黑龙江省适宜产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甘南州农科所试验地进行了青稞新品种甘青5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密度水平下,甘青5号在甘南州适宜的种植密度是375万.525万粒/hm^2,平均折合产量为5250—5480kg/hm^2。  相似文献   

8.
康青3号是我所以“甘肃岷县青稞/1211//1172/青海69早”为亲本进行复合杂交,再对其杂种第二代进行辐射诱变处理而选育出的青稞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突出优异性状。很快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裸大麦区推广种植。我州在1985年开始种植,1995年种植面积达到1.53万hm^2,占当年青稞总播面积的51%。1988—1995年推广该品种累计新增青稞2470多万kg;1995年以后种植面积保持在1.53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甘孜州多棱青稞育种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孜州从 6 0年代开始有目的多途径地培育青稞新品种以来 ,先后育成 10个青稞新品种(系 ) ,对甘孜州粮食增产作出了贡献。但也存在基础研究滞后 ,近 10年没有培育出综合性状良好的新品种等问题。阐述了甘孜州青稞育种成就及现状 ,提出未来青稞育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引进9个甘薯新品种(系),以金山57为对照,进行品种生产试种试验。在参试的9个品种(系)中,鲜薯产量以龙薯9号产量最高,达37875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41.4%。其次为宁薯303,鲜薯产量31249.5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16.8%,增产显著。薯干产量以金山291最高,达8200.5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24.7%,其次是龙薯9号,薯干产量为7875.0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19.8%,达显著水平。金山291淀粉率最高,达18.7%,晒干率最高,达30.8%,食味最好。  相似文献   

11.
低芥酸杂交油菜渝杂18由西南农业大学采用化学杀雄方法育成,品比试验产量1950-2715kg/hm^2;重庆市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946kg/hm^2,比对照品种中油821增产2.2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3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2.3%。渝杂18商品种子含油量39.97%,芥酸含量0.62%。199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王桂玲 《中国稻米》2008,14(2):38-39
龙粳15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育种技术路线培育而成的水稻品种,2006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早熟、优质、抗病等特点。预备试验平均产量7441.8kg/hm^2,比对照品种合江19号增产26.4%;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653.4kg/hm^2,比对照合江19号增产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75.5kg/hm^2,比对照合江19号增产10.9%。  相似文献   

13.
阿青 5号是四川省阿坝州农科所青稞研究室和甘肃省甘南州农科所青稞研究室联合选育的高原优质青稞新品种 ,2 0 0 2年 10月 2 1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0年甘肃省甘南州农科所用自育品系 83- 93- 7- 2 - 1作母本 ,四川省阿坝州农科所育成品种川 83- 5 319作父本组配杂交 ,组合为 83- 93- 7- 2 - 1×川 83- 5 319,经 7年 8代系统选育而成。阿青 5号系春性中晚熟青稞品种 ,属四棱裸大麦 ,长芒、勾头、全抽穗 ,穗脖弯垂 ,全生育期 12 2d。株高 85~90cm ,株型半紧凑型 ,幼苗绿色 ,半直立型 ,长势强 ,分蘖多。种子锥型、黄褐色、腊质 ,腹沟浅 ,千粒重 4 0 8g ,穗长 6 0cm ,每穗粒数 37 0粒 ,小穗密度 6 2粒 /cm。籽粒品质好 ,蛋白质含量 8 4 % ,容重 80 5g/L ,粗淀粉 (干基 ) 78% ,氨基酸总量 8 4 9%。抗条锈病和白粉病 ,中抗云纹病和网斑病 ,轻感散黑穗病、斑点病 ,抗倒伏。州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康青 3号增产 11 4 9% ;多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3139.5kg/hm2 ,较对照品种康青 3号增产 19 2 %。生产示范平均产量 4 0 95kg/hm2 ,较对照品种康青 3号增产 33 6 % ,适宜在我州青稞主产区种植 ,也适宜在海拔 2 6 0 0~330 0m之间的云、甘、青、藏等青稞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抗病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绥粳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绥粳8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利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择培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7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通过。具有抗病、优质、高产等特点,预备试验平均产量8214.7kg/hm^2,比对照垦稻10号平均增产11.5%,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016.1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12.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60.2kg/hm^2,平均比对照龙稻3号增产12.0%。  相似文献   

15.
航芝1号芝麻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航芝1号(原品系名AE0809936)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经系统选择育成的芝麻新品种。2001-2002连续两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平均产量l288.8kg/hm^2,居第一位,比豫芝4号(CK1)增产11.82%,比地方对照(CK2)增产10.30%,增产点次占96%;粗脂肪平均含量56.20%,粗蛋白质平均含量20.23%;茎点枯病平均发病率14.16%,病情指数5.53,均居参试品种最低。生产试验4省8个试点平均产量l110.4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1.12%,全部试点增产。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粒大色白商品性好,是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于一体的芝麻新品种。根据本品种特性提出了该品种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种植的青稞新品种,2010—2012年在四川甘孜对16个青稞参试品种(系)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16个参试品种(系)中,康青8号、康青7号、甘青5号、藏青25、藏青690、昆仑13这6个青稞品种比对照品种813增产显著,且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在甘孜州青稞适宜种植区种植。其余品种(系)与对照品种813相比,产量相当或减产,可作为种质资源利用或保存。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10至2012年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品种区域试验结果汇总并结合其他相关试验示范结果分析,为全面认识不同产区生态条件、生产水平和技术现状,探求改进提高途径提供试验依据。合作点试验结果表明,在16个参试品种中,阿青6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最高,为4 977.0 kg/hm2,较对照增产22.0%,居第1位;其次是甘青4号,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为4 857.0 kg/hm2,较对照增产19.1%,居第2位;甘青5号折合产量为4 165.5 kg/hm2,较对照增产2.1%,居第3位。以上3个品种建议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青稞种植区推广种植。北青7号折合产量为4 126.5 kg/hm2,较对照增产1.2%,居第4位,可作为搭配品种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青稞种植区种植,其余品种作为种质资源利用或保存。  相似文献   

18.
青稞新品系 87- 9- 5是甘南州农科所 1987年用 83A - 19- 1为母本 ,肚里黄为父本组配组合杂交、南繁北育、系统选育而成。 1992年参加品种 (系 )比较试验 ,平均产量 550 0 5kg/hm2 ,较对照品种肚里黄和长芒青稞平均增产 4 8 4 % ;1993~ 1995年参加甘南州青稞联合区试 ,平均产量 372 7 5kg/hm2 ,较对照甘青一号增产 13 9% ,居第 2位 ,差异极显著 ;1996~ 1999年多点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 4 2 94kg/hm2 ,较对照品种增产 2 5 38%。该品系生育期 110~ 115d ,株高 84~116cm ,穗长 6 9~ 9 4cm ,穗粒数 4 4~ 52粒 ,千粒重 4 2 1~ 4 8 8g。籽粒粗蛋白含量 11 2 % ,赖氨酸 0 4 9% ,淀粉 6 2 6 %。表现早熟 ,抗倒伏 ,穗大、粒多 ,穗脖坚韧 ,落黄好 ,较抗大麦条纹病。  相似文献   

19.
“垦农18号”大豆为中早熟品种,茎秆强壮,抗倒伏能力强,百粒重18—20g,蛋白质含量35.32%,脂肪含量23.17%,为高油优质大豆。异地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116.6kg/hm^2,比对照增产12.5%。全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25.3kg/hm^2,比对照增产9.9%。全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28.6kg/hm^2,比对照增产12.0%。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第四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20.
甘孜州青稞生产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稞生产在甘孜州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此主要介绍了甘孜州青稞生产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青稞生产科学研究、加强高产专用品种的选育、加强青稞多渠道利用开发研究。开辟青稞综合利用新途径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