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RAPD对我国川西高原及秦巴山区核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原产于川西高原和秦巴山区的74个核桃样本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330条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清晰度高、重复性好的32个用于进一步分析,共得到324条DNA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0.1条带;其中279条带表现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86.1%。试验研究表明川西高原核桃由于地理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藏着宝贵的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资源。遗传多样性同生态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文玩核桃,即麻核桃,又名河北核桃或异型核桃,主要产于河北、天津、山西和北京的部分山区。麻核桃是核桃和核桃楸的天然杂交种。主要品种有:狮子头、虎头、官帽、公子帽、鸡心、罗汉头等等。由于其从个、色、形、质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而且由于野生核桃产量的稀少,古往今来,就成为了人们争相追逐和收藏的对象。当然市场价格自然不低,一般在十几元至几千元不等,有的高达几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杨栅锈菌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来自陕西及青海的7个地区的13个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a Kleb.)的分离物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13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Operon公司)对13个菌株共扩增出81条RAPD带,其中69个DNA片断呈现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断的85.2%。供试菌株的相似系数在0.608~1.000之间,各菌株之间的差异在0~33.1%之间,并建立了聚类树状图。13个菌株在相似性76.1%时被分为4个类群:Ⅰ组包括秦岭宁陕火地塘C的2个分离物,Ⅱ组为火地塘B的1个分离物;Ⅲ组为青海西宁、互助,陕西太白宝太路、宝鸡天台山、周至厚畛子(HZa)等5个地区的8个分离物;第Ⅳ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分析大青杨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苏晓华  归复 《林业科学》1997,33(6):504-512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探测了大青场(plpulusussuriensisKom.)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结果得出:用14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产生180个扩增片段,扩增片断在211bp至1636bp之间。Shannon表型多样度(HO)估测值在群体间变动范围为0.271至0.392,平均为0.310。对分子水平变异分为群体间和群体内两部分进行分析,群体间分量占总变异的62.3%,群体内只占37.7%。不同引物在群体内探测能力也各不相同,CHl-l引物探测多样度(HO)最高(0.540),而2116引物最低(0.151)。  相似文献   

5.
金丝楸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加深对金丝楸(Catalpa bungei C. A. Mey.)优良无性系资源遗传背景的认识,[方法]本研究运用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筛选10对Eco RⅠ+3/MseⅠ+3引物组合,以梓树属的梓树(C.ovata G. Don)、灰楸(C. fargesii Bur.)、光叶楸和‘豫楸1号’良种为对照,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定植于河南省洛宁县的75个金丝楸无性系的遗传变异。[结果]总体水平上,在获得的1 177条可统计条带中,1 130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PPBs)达96.01%;不同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0~1.99,平均为1.48±0.03;基因多样度为0.00~0.49,平均为0.28±0.01;Shannon信息指数为0.00~0.69,平均为0.43±0.02。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827 7时可将供试样品分为8组,其中,71个无性系聚为一组,显示出金丝楸无性系遗传背景较狭窄。各无性系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地理隔离对楸树遗传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结合聚类分析结果,金丝楸无性系当中的63号与其他遗传距离最远,值得重点保护和推广。[结论]形态学性状观察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显示:金丝楸与普通楸树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因此,认为金丝楸的分类地位宜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55个核桃楸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苗高、地径等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其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5年生核桃楸优树的优良无性系分别为1-6号、河南1号、河南2号。这3个核桃楸优良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72和0.76,苗高和地径遗传增益分别为23.90%和36.04%。核桃楸优良无性系的苗高和地径受到亲本优树选择影响非常有效,优良无性系的选育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7.
以长白山区210株核桃楸果实性状为材料,对其果实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编制了选优标准,并在进一步调查基础上筛选出优良个体。结果表明:核桃楸单果重、果仁和出仁率三个果实性状在单株间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核桃楸果实性状选优标准为单果重11.7 g,果仁重1.81 g,出仁率16.16%;筛选出59个优株,并营建了多点子代林,为其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核桃楸不同种源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6个核桃楸优良种源地采集种子进行播种育苗,调查出苗率、苗高、地径生长量,进行核桃楸种源试验。结果表明:出苗率较高的两个种源为上庄种源(77%)、大南坪(69%),各种源间在苗高、地径生长方面差异不显著,变化幅度较小,说明核桃楸种源种子遗传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RAPD标记在杉木种源遗传变异上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尤勇  洪菊生 《林业科学》1998,34(4):32-38
本实验首先建立了适合杉木RAPD分析的PCR扩增实验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全国不同杉木种源区选择7个代表性的种源,然后从这7个种源中采样并提取DNA,利用23个不同随机引物对7个种源进行了DNA序列多态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杉木种源间遗传多态性水平较高,在被检测的114个RAPD位点中,多态位点占到798%;7个种源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在0225~04407范围内变动,平均为0322。根据种源彼此之间的遗传相似度构建了它们之间的聚类图,从聚类图上显示的杉木种源间亲缘关系可知,分布在南岭山脉西部周围的4个种源相对聚在一起,由此可推测南岭山脉中西部为杉木中心产区之一,并从此处向四周扩散。  相似文献   

10.
RAPD标记在桉属种间杂交一代的分离方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 1个尾叶桉×细叶桉全同胞家系的 2个亲本和 2 12个子代为材料 ,利用 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 RAPD标记在桉树中的分离方式研究。结果表明 :7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4 0个标记 ,标记在 F1代的分离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符合孟德尔方式和偏离孟德尔方式。符合孟德尔方式的标记包括 :亲本均有而在子代中不分离的 9个 (在这类位点上代表的杂交组合为 AA× AA、AA× Aa或 Aa× AA) ,亲本间呈多态性而在子代中不分离的 7个 (aa× AA或 AA× aa) ,亲本间均有而在子代中 3∶ 1分离的 2个 (Aa× Aa) ,亲本间呈多态性且在子代中 1∶ 1分离的 9个 (Aa× aa或 aa×Aa)。偏分离的标记包括 :亲本间呈多态性而在子代中偏离 1∶ 1分离的 12个 ,两亲本均有而在子代中偏离 3∶ 1分离的 1个。亲本间呈多态性且在子代中 1∶ 1分离的位点在拟测交策略中可以用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这为利用 RAPD标记构建桉树遗传连锁图谱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松属线粒体基因序列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PCR和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技术,获得了分属于松属(Pinus)两个亚属Pinus和Strobus12个松树种coxI、atp6和orf25三个线粒体基因DNA片段的序列。发现coxI基因的DNA序列在属内没有任何变异,但atp6和orf25在两个亚属间和亚属内出现了较多的碱基置换。这说明尽管裸子植物线粒体基因有较多的RNA编辑(RNAediting)存在,可促进DNA序列的变异,但促进程度因不同基因而异。依据atp6和orf25所做的系统进化树不仅与分类结果一致,而且进一步表明了亚属内种间的亲缘关系。尽管线粒体基因序列变异比叶绿体和核DNA变异小,线粒体基因编码序列变异仍适于研究裸子植物亚属甚至组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抗病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从DNA水平上研究了湿地松 (PinuselliottiiEngelm)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和连锁不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有效等位基因数目在各位点间变动范围为 1 0 47~ 1 996 ,平均为 1 4 499;基因多样度范围为 0 0 44 9~ 0 4 99,平均为 0 2 781 ;Shannon信息指数的范围为 0 1 0 95~ 0 6 92 2 ,平均为 0 4 32 7;这3个遗传多样性度量的大小顺序基本相同。 1 0 4个分离位点共有 5 35 6个位点对 ,其中 35 5对在显著性水平为0 0 5下达到显著的连锁不平衡状态。该抗病种子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白术的3个居群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10bp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87个DNA片段,片段大小在200bp~28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5条,表现出了丰富的RAPD多态性(占72.2%),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居群亲缘关系柱状图。结果表明:於术86和於术76的亲缘较近,而於术86和白术天台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就单个样本来看,於术86的15个样都聚在了一起,表明了於术86较强的同源性,於术76的14个样也聚到了一起,也表明了於术76的同源性。而於术76第14个样与白术天台聚到了一起,表明了於术76与白术天台有一定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6个复叶槭品种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法对复叶槭5个品种及1个芽变品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300个引物中筛选出具有丰富多态性的20个10bp的随机引物,这20个引物共扩增出170个DNA片段,片段大小在200bp~28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12条,多态率为65.88%,表现出较为丰富的RAPD多态性;利用UPGMA进行遗传距离计算的结果表明,6个复叶槭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23个油橄榄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APD技术对23个引种的油橄榄品种进行分类和鉴定研究.从80个10 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产生127条带,其中78条为多态性带,占61.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性带数为7.09条.4个品种具有特异的位点,可作为种质鉴定的依据.根据扩增结果构建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23个品种可划分为2大类.  相似文献   

16.
松毛虫种间杂交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我国最严重的森林害虫———松毛虫种间杂交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相互间都可以进行杂交,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分别与马尾松毛虫进行杂交,无论正交或反交都可以产生有生育力的F1代,F1代自交产生F2代,证明在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另外,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分别与落叶松毛虫的种间杂交也能进行,并产生F1代杂种松毛虫,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幼虫死亡率高,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均未能完成F2代。另外,还对其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确系同一物种,但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相互间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已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动物学命名法的有关规定,我们认为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应分别定名为马尾松毛虫地理亚种,即油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t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证明白术不同性状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利用RAPD标记对白术6个性状进行多态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10bp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通过扩增共得到130个DNA片段,片段大小为100~3000bp,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10条,占84.615%,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  相似文献   

18.
利用RAPD分析药用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9种药用石斛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石斛资源奠定基础。采用RAPD技术,应用NTSYS软件对9种石斛的RAPD-PCR结果进行分析。利用从103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70条随机引物对供试材料DNA进行随机扩增,共得到52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有491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4.42%。采用UPGMA类平均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得出反映各种间亲缘关系的树状图。在遗传距离(D)=0.44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类,RAPD对基因组的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差异不大。试验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药用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Saito  Y.  Shiraishi  S.  Tanimoto  T.  Yin  L.  Watanabe  S.  Ide  Y. 《New Forests》2002,23(2):97-103
Five Populus euphratica Oliver populations in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analyzed using RAPD DNA markers to determin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and within populations. One hundred-and-five polymorphic bands were observed, ranging in size from 250 bp to 1700 bp, using 10 primers. Only one population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Tianshern Range had a unique band common to all individuals that was not found in individuals from populations in the Tarim River valley. Intra-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was high in two populations along the Tarim River and low in the other three popula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s and geographic distances. The result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dividuals from the three populations with low genetic diversity are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The result of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genetic distance shows that the population in the Tianshern Range is genetically distant from the other popula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ianshern Range population was genetically isolated from the other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20.
滨梅不同种源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采自江苏省吴江苗圃收集的6个滨梅种源叶片样品(分别标记为7、9、10、11、12和13号),分析了ISSR、RAPD2种分子标记,以探讨各种源间的遗传变异及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ISSR标记的19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产生了13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条,占总条带的66.42%.条带大小300~3030 bp;RAPD标记的15个多态性引物共产生9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总条带的53.5%,条带大小为300~3000 bp.基于ISSR标记的6个种源间遗传距离为0.0680~0.9479:而基于RAPD标记的遗传距离为0.0412~0.6439.2种标记的聚类结果,7、9、10、11、12号可归为一类.另外13号单独归为一类,该分子标记结果与形态变异类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