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对100株杂种马褂木半同胞子代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马褂木无性系生根率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达到了26.6%;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的重复力为0.34,表明生根性状受近中等遗传控制;初选21个生根率较高的无性系,最终结合生根率和生长量指标,选择出11号、10号和17号3个生根率高、生长快的无性系,生根率高但生长量稍差的12号和20号无性系,可作为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11个楸树杂种无性系3年生幼树树干为材料,分析了木材材性的26个性状。结果表明:木材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纤维长度、木纤维比量和导管比量等材性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重复力较大,受遗传控制较强,其遗传变异系数( GCV)分别为21.77%、34.09%、5.51%、7.52%、19.58%;因此在进行楸树无性系早期材性选择时,只需要分析木材密度、纤维长、木纤维比量、导管比量即可做出对无性系材性的初步评价。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可知,11个无性系在材性性状方面具有4个类型,第一类为无性系002-1、004-1的木材,密度大、纤维长,但胸径生长量小;第二类为无性系008-1,生长量中等,木材密度相对较小;第三类为无性系015-1、1-2、1-3、1-4、2-1、2-2、9-1、013-1,生长量、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处于中等水平;第四类为无性系001-1,生长量最大,但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中等。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杉木基因库中104份红心材种质为试材,对其6年生嫁接无性系生长材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等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早期红心材特征表现各异,仅有40个无性系凸显红心材特征,但重现率不一,同一无性系不同嫁接分株间红心材比率也有所不同,不同无性系早期最大红心材比率差异较大;无性系生长性状重复力较高,木材基本密度重复力0.37,红心材重现率≥50%的无性系仅有14个;生长性状间及早期红心材特征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以胸径为选择指标,对红心材重现率≥50%的无性系进行再选择,选获cx180、cx200、cx624、cx703、cx710、cx725、cx729、cx735、cx746、cx762、cx797等11个速生红心材无性系。这些无性系红心材出现时间早,组成的群体在胸径、木材基本密度、最大红心材比率等方面均可获得正向增益。  相似文献   

4.
黑杨派南方型新无性系纸浆材材变异与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浙江省临海市黑杨派南方型17个新无性系和3个对照无性系的木材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20个无性系树干纤维长度为0.9660-1.1430mm,均达到国际木材学会规定的中级纤维标准,基本体积质量为0.3188-0.3682g.cm^-3;树枝条的纤维长度为0.6300-0.7800mm,基本体积质量有0.3442-0.4008g.cm^-3;各材性状在无性系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且纤维长度和木材基本体积质量均具有较高的遗传重复力(0.4737-0.8333),胸径与树干基本体积质量呈中等程度的遗传负相关,木材性状间均具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所测定的17个新无性系中,367,366,370和351等4个无性系在生长和材性上尤其突出。其生长量和材性均优于目前制浆性能较佳的69杨,是营建培育纸浆材和纤维材为目标的短伐期林的首选无性系。表4参10。  相似文献   

5.
间伐强度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质量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松10年生人工林间伐显著地促进了林木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大径材,间伐后单位面积上畜积量和单位面积材积总生长量(包括间伐材)均显著高于未间伐的林分。间伐措施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管胞壁腔比、腔径比、S2层微纤丝角,对径向和弦向干缩、体积和纵向干缩率、差异干缩、主要化学成分没有显著的影响,对木材管胞长度、长宽比值有显著负面影响。结合间伐后湿地松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及材积总生长量,培育纸浆材宜选用33.3%-50.0%的间伐强度。50.0%间伐强度的林分适宜培育建筑结构用材,其大径阶的木材比例高,单位面积上生长量、蓄积量也较大,木材晚材率、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最大,抗弯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揭示与阐明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材新无性系在多点试验条件下的主要生长和材性指标遗传变异、无性系与栽培环境互作和稳定性信息,服务于各栽培地区的主栽品种选择。方法本文对设置在晋、鲁、豫5个试验点的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区域化对比试验林7年生无性系植株进行了木材基本密度和主干生长指标的调查分析,估算了无性系间遗传变异与稳定性参数。结果结果表明:栽培地点、无性系效应对三倍体毛白杨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以及主干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地点与无性系间的交互作用对生长性状和主干生物量具显著影响,对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重复力为0.92,略大于胸径(0.90)、树高(0.84)、单株材积(0.86)以及主干生物量(0.80)的重复力。通过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以及主干生物量的稳定性分析,筛选出高产且相对稳定的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B303,两个木材基本密度大且稳定性好的无性系B331、B302。三倍体毛白杨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稳定性评价结果不一致,可能与两者间存在弱的负相关性有关。建议主干生物量可作为纸浆材新品种评价的重要指标。结论论文成果深化了对毛白杨材性变异与影响因子的认识,为优良纸浆材品种选择提供了技术参考,对促进优良品种的推广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紫薇部分速生无性系幼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育出适合苗圃培育的紫薇无性系品种,以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初选的10个速生性状比较明显的紫薇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调查分析各无性系间幼苗苗高、50 cm地径的年生长量.结果表明,‘大华6号’苗高平均年生长量最大(124.3714 cm),地径平均年生长量最大(1.0514 cm);‘岱2号’苗高和地径平均年生长量次之,这2个无性系是具有明显速生性状的紫薇无性系品种.  相似文献   

8.
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林适生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培育杨树大径级工业用材林的优良品种,以生产中广泛应用和新选育的52个黑杨派杨树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多点、多年造林试验,对生长量、形质指标、木材材性、性状遗传、抗虫性、抗逆性等性状,采用单性状评价、多性状综合选择.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的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I--69杨13.8%~82.0%,各无性系间在生长、干形、冠形、木材材性、抗病虫性、抗逆性等方面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且性状受强度或中等遗传控制;20世纪90年代广泛应用的品种以50号、卡帕茨、中林46最好,其次为中林14I、--69、中林28、中林23,以I--214、露易莎、西玛杨较差;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选育的杨树品种以L35I、--107、L323、L324最好,其次为T26、T66I、--102、中菏1号.  相似文献   

9.
桉树无性系造林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个桉树无性系3年生林分生长量测定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无性系间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DH32-29、DH32-28的胸径分别为9.81 cm和9.76 cm、树高分别为13.50 m和13.75 m,处于本试验无性系中较高水平.DH32-29、DH32-28单位面积蓄积量比其他无性系高55.5%~56.6%.因而,在类似港北区奇石乡兴中村的地理环境、气候及立地条件的地区种植桉树,选择DH32-29和DH32-28能获取较高的木材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毛白杨无性系多性状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连续选择,独立标准法,指数选择,约束指数和文中提出的主分量选择,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量,通直度,冠幅和抗天牛进行多性状选择,提出了毛白杨主要性状经济权重的确定方法,选出了可望成为建筑材,纸浆材,胶合板材,抗天牛新品种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油松有性和无性繁殖植株的多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油松优树嫁接无性系和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及随机选择的油松嫁接和种子繁殖植株为材料,研究了油松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在主干生长、树冠结构、木材性质和雌雄球花产量等性状方面的变异,分析了油松有性和无性繁殖植株内性状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油松优树嫁接无性系和半同胞家系的树干与木材密度性状指标在无性系间和半同胞家系内差异显著,在无性系不同分株内和半同胞家系间差异不显著,其他观测性状在油松无性系和半同胞家系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无性系的主干生长和针叶性状平均指标值高于半同胞家系,无性系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相对一致,而半同胞家系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差异较大;随机选择的油松嫁接和种子繁殖植株在树冠结构和雌雄球花产量等性状指标间差异显著,在侧枝和材性指标间差异不显著,胸径与分枝角间的相关系数和侧枝相对长度、侧枝相对粗度与早晚材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正负相反,早晚材均宽与木材密度间的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繁殖方式植株的树高生长、花量、木材密度、早晚材指标之间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研究结果为今后油松的无性系选择、无性系造林和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无性系种子园种子生产及其苗木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间的花粉量、种子产量均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樟子松无性系本身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种子园中,往往少数无性系控制着园内50%以上的花粉量和种子产量.由于部分无性系种子产量低,育苗、造林时这些家系则容易丢失.为减少家系的丢失数量,育苗时,应改善圃地的环境条件,增加土壤肥力,加强除草等抚育措施,提高育苗水平.  相似文献   

13.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性状变异与配子贡献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对油松种子园 86个无性系生长及开花性状调查和对 119个优树家系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 ,研究了它们间的遗传差异、无性系配子贡献状况和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主干径生长、针叶长度、密度和花量在无性系间有显著遗传差异 ,花量与其它性状无显著相关关系 ,针叶密度与主干径生长相关密切 ;无性系间的树高生长育种值有显著遗传差异 ;无性系间的开花同步性、无性系的配子贡献和遗传贡献均有较大变异 ,遗传贡献对种子园子代的遗传品质有直接影响 .并探讨了种子园相应的经营策略 .  相似文献   

14.
对11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所评选出的10个优质速生无性系子代的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分别为0.1568 m3和0.3507g/cm3.与群体平均值相比,其遗传增益分别为9.0423%和-1.3830%...  相似文献   

15.
50个红松无性系生长与木材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选育高产、优质红松资源,本研究以吉林省龙井市开山屯林场的50个红松无性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材性状(基本密度、木质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棕纤维素含量、碳含量、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木质素含量外(P=0.114),无性系间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5.09%~34.48%;除木质素含量(0.2689)外,各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5234~0.8481,属于高重复力。高变异系数,高重复力,有利于无性系的评价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7),木材性状间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综纤维素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549),其余性状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利用综合评价法对50个无性系进行评价,以10%的入选率,根据生长性状初步选出PK6、PK47、PK15、PK37和PK27这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总平均值高8.50%、19.05%和50.00%,遗传增益分别为4.47%、12.91%和30.92%;根据木材性状进行选择初步选出PK22、PK20、PK41、PK18和PK21这5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木材性状各指标的遗传增益处0.90%~31.18%之间。该研究以生长性状与木材性状相关性较弱为基础,对各无性系进行生长性状及木材性状分开选择,入选无性系改良潜力较大,为红松优良无性系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楚雄紫溪山华山松无性系种子为研究对象,对该园95个无性系的球果结实量及20个无性系种子的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无性系之间结实量的年度方差分量不同,但遗传力在中上水平,表明结实量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同种源间的结实量差异极显著.种实性状与结实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由此认为:华山松在选择育种中将结实量作为选择指标,既不会影响种子的质量,且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17.
河南卢氏油松种子园无性系开花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1990年在河南卢氏油松种子园3a的观测表明,31个无性系的花期早晚和长短有较大差异,但不存在花期不遇的问题;不同年份无性系间和无性系内雌雄球花量变异明显。据此,对31个无性系作系统聚类,分别按花期物候和雌雄球花量划分为5类和3类,为重建种子园无性系再选择作了初步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遗传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樟子松遗传改良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但是不同地区育种资源调拨与交换频繁,导致了育种资源信息模糊、亲缘关系混乱,增加了樟子松遗传改良工作中近交衰退的风险,因此开展育种资源评价研究是樟子松优良单株利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樟子松1、1.5、2代种子园224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SSR的遗传多样性和单株亲缘关系分析以及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按育种资源的来源分析,良种基地、头道桥、榆林1.5和泰来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宝根园和榆林群体相对较低;按育种资源的世代分析,不同世代樟子松育种资源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世代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下降,2、1.5代种子园的期望杂合度He较1代种子园分别下降4.13%、1.31%。2代种子园群体的近交系数F值(0.173)较高,纯合子较多,显著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同种源、不同生境的樟子松育种资源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主要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个体之间(96%);随着种子园世代的提高,无性系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现象逐渐明显,2代种子园内存在两组完全一致的无性系(CH3、CH10组和TL1417、TL1411组)。研究结果完善了樟子松育种资源评价体系,确定了不同世代育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为樟子松高级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材料和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9.
Pinyon pine, Pinus edulis (Engelm.), in Northern Arizona is exposed to recurring high levels of herbivory by the moth Dioryctria albovitella (Hust.). During a 3-year period, infested trees experienced on average a 30 percent reduction in annual shoot production. This herbivory affects tree architecture, growth rate, reproductive output, and sexual expression. Less infested trees produce 47 percent more trunk wood, 43 percent more branch wood, and are monoecious. Architectural changes in infested trees can result infunctionally male plants due to a complete loss of normal female cone-bearing ability. When herbivores are experimentally removed, normal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patterns resume. These strong herbivore impacts should represent a potent selection pressure in the evolution of host traits.  相似文献   

20.
红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松种子中胚乳DNA为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以露水河天然红松群体为对照,对露水河种子园内所选育的红松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和天然群体十分接近,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由此可知,种子园不会由于群体数量有限而导致遗传多样性较天然种群低,而且种子园无性系生产的种子(即其子代)的遗传结构应与所分析的亲代的遗传结构相似,可以保持这样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