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仔猪水肿病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特别是断奶后15d内生长最健壮的仔猪,临床上以突然发病、眼睑水肿、四肢站立不稳,严重的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剖检胃壁水肿。该病关键在预防,临床上往往来不及治疗就已死亡。预防方法是:在仔猪易发水肿病的这段时间内(如仔猪断奶1~15d内)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
断奶仔猪易出现的问题及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仔猪断奶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如腹泻、水肿、生长停滞等,从而影响到仔猪的后期生产性能,给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由此可见,断奶仔猪的管理,特别是断奶后1周内的管理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由于病猪主要表现眼睑水肿,结膜潮红,故又称“红眼病”。又因剖检可看到胃粘膜和结肠膜的水肿明显,因而此病被称为水肿病。本病是是断奶仔猪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发病率为5%~15%,个别地方达30%,死亡率高达90%以上,常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猪水肿病是断奶后的仔猪的一种过敏性疾病,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内毒素所引起。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危害断奶仔猪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几年在辽中县春天和秋天断奶后的仔猪都有零散发生,而在气候突变和阴雨后多发,下面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仔猪水肿病是由肠道内特殊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断奶后幼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肠毒血症。也叫猪溶血性大肠杆菌毒血病,俗称“红眼病”,为高致死性细菌性传染病。水肿是该病的特征症状,以头部特别是眼睑水肿,伴随神经症状,突发死亡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危害断奶仔猪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猪“水肿病”又名“肠水肿”,是由某种定植于小肠的致病性、溶血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肠毒血症,以断奶仔猪突然发病、共济失调或步态蹒跚、眼睑和全身水肿、剖检胃黏膜下和肠系膜水肿为主要特征并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的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早期断奶仔猪的蛋白质营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断奶是指区别于传统的28~35日龄或更大日龄断奶,一般称在21日龄以内断奶为早期断奶。新生仔猪能够充分利用乳中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但对于饲料中植物来源的大分子并不能很好的消化利用。此外,早期断奶尤其是超早期断奶的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且受心理和环境等应激的影响,常表现出厌食或拒食、消化机能紊乱、腹泻、水肿、生长迟滞和饲料利用率低等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从而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这个问题迄今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其中导致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的主要因素是营养应激。现就早期断奶仔猪的蛋白质营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以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麻痹及剖检时胃壁、肠系膜等水肿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的水肿。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发  相似文献   

9.
邓平  高洪 《畜牧市场》2006,(12):59-60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仔猪胃肠毒血症,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索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隙的水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引起仔猪断奶综合症的原因,仔猪断奶综合症主要源于仔猪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仔猪断奶后腹泻、水肿和内毒素休克等疾病,是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受阻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被称之为仔猪断奶综合征。综述了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这对畜牧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临床症状 近日,公主岭某养猪专业户自繁自养35—60日龄断奶仔猪65头,有几头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正常或偏低。多出现在生长快、个体较大、膘情较好的猪。特征症状是头部水肿,脸及眼睑部水肿尤其明显,有的颈部和腹部皮下也出现水肿。病猪行走时四肢无力,摇摆,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2.
怎样防治猪水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水肿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也是断奶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其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常发生于断奶仔猪,发病率低、死亡率较高,给小猪的培育造成很大损失。主要病变是胃壁和肠系膜水肿。病原体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本菌是革兰阴性,可在部分健康母猪和感染仔猪的肠道内存在,随粪便排出体外,可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断奶仔猪通过食入被病原体污染过的饲料和饮水,经过消化道感  相似文献   

13.
猪水肿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也是断奶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其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常发生于断奶仔猪,发病率低、死亡率较高,给小猪的培育造成很大损失。主要病变是胃壁和肠系膜水肿。  相似文献   

14.
仔猪断奶综合症是由于断奶仔猪因诸多应激因素和机体的不适应,导致断奶后2~15d内的仔猪腹泻、水肿和内毒素性休克。由此造成仔猪死亡或生长停滞,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从我县城关、田庄、昆阳、遵化四个乡镇五个千头猪场调查来看,断奶后腹泻、水肿病和内毒素性休克是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受阻和死亡率高的重要疾病。断奶后腹泻:主要发生于仔猪断奶后一周。急性型患猪表现突然死亡,温和型表现食欲减退、拉黄、绿色稀粪、腹泻,开始时尾部震颤,但直肠体温正常。死后剖检耳部发绀和全身脱水,小肠胀满等。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在仔猪断奶后第二周,发病率为18%,死亡率为90%,患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数小时或数天内死亡。死后剖检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眼睑和结肠系膜水肿,脑血管充血,…  相似文献   

16.
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组织器官水肿、神经症状、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主要侵害断奶后5-14天或刚转入肥育群的断奶仔猪。从病源、流行医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组织器官水肿、神经症状、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主要侵害断奶后5-14天或刚转入肥育群的断奶仔猪。从病源、流行医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断奶前感染因子能引起年轻断奶猪患病,其中大肠杆菌依然是引起断奶后腹泻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轮状病毒病、球虫病和隐孢子虫病甚至可感染高达6周龄的猪。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Stx2e)菌株可引起断奶仔猪和生长猪水肿病,使其突然死亡或表现出神经症状。尽管患猪胃黏膜下层、结肠系膜、眼睑、前额等处发生明显水肿,但肠道黏膜无明显病变。新生仔猪艰难梭菌感染或者断奶仔猪患有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时,肠系膜发生水肿。  相似文献   

19.
猪水肿病是仔猪断奶后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剖检胃壁和肠膜显著水肿为主要特征。在东宁县绥阳镇东山区一猪场,有断奶仔猪76头。2006年2月份,该场仔猪突发水肿病,现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仔猪突然发病,拒食,面部、眼睑水肿,精神沉郁,心跳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春季以来,我站动物疫病门诊部处置了90多例断奶前后仔猪出现的以头部水肿、共济失调、突然死亡等特点的病死猪。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仔猪水肿病。现总结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小的只有8,9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