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稻田秸秆覆盖免耕沃土技术,是指水稻、小麦或油菜两季种植连续免耕栽培,稻、麦、油收获后,及时将秸秆均匀覆盖还田,水稻采用抛栽,小麦、油菜实施撒播的一项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适合在有水源保证的两季田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井研县最近几年在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生态建  相似文献   

2.
稻草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是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稻田耕作新型技术模式,它集成了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水稻抛栽和小麦(油菜)撒播等几项省工、省水、省钱的先进技术。由于该技术模式操作简便,应用效果好,群众易于接受,目前已作为一项农业重大技术开始大面积推广。 稻草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有三大突出优点:第一,大大地降低农民种田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正1.原理概述该技术是指在水稻—大小麦、水稻—油菜、水稻—水稻等主要轮作区,作物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和旋耕机作业直接混埋还田。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2.技术流程在粮食种植区,因夏、秋季接茬作物与秸秆还田后水热条件等不同,可将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分为大小麦(油菜)—水稻秸秆还田与早稻—晚稻秸秆还田两大类型。(1)大小麦(油菜)—水稻秸秆还田大小麦(油菜)秸秆还田主要作业环节包括:联合  相似文献   

4.
正一、技术流程(一)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收割机收小麦(油菜)→秸秆粉碎+均匀抛洒→放水浸泡24 h→底施氮肥→机械旋耕埋草→施复混肥→平整土地→水稻种植(机插、摆栽、抛秧、人工插秧);收割机机收水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洒→施基肥→反转灭茬机施埋秸秆(或普施2次)→小麦机械条播或摆播(油菜机直插或机械移栽)→机械镇压→机械开沟。(二)玉米—小麦轮作秸秆还田技术玉米人工穗摘(或机械收获同  相似文献   

5.
水稻连免高桩抛秧技术是在前作小麦(或油菜)收割时,高留桩,割下部分脱粒粉碎后还田,不翻耕,放水泡田后直接抛秧。该技术把免耕、秸秆还田,抛秧,化学除草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避免了麦秆(油菜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培肥了地力,大大地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是一个典型的高效轻简技术。  相似文献   

6.
吴然然  李林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47-148,156
油菜秸秆粉碎后能否较为均匀的抛撤地衰,并保证下茬水田耕整的作业效果和水稻种植的质量,是农艺对衣机化技术提出的要求。试验选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油菜收获、秸秆粉碎还田,通过对安装内置式秸秆切碎抛撒装置与未安装该装置的油菜收割机作业后的秸秆粉碎抛撒均匀度与油耗的试验研究,分析秸秆均匀抛撒与成条铺放状态对水田秸秆还田的秸秆覆盖效果和作业成本的影响,为机械的改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前作秸秆覆盖后作和周年免耕,通过相应的技术集成,形成高效节水抗旱农作模式,将抑蒸保墒和培肥地力结合起来,达到节水抗旱、轻简高效又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结果表明:模式1(小麦—水稻—秋菜,周年免耕,旱季稻草全田覆盖,水稻季麦秸宽行覆盖,作物秸秆全部还田)和模式2(马铃薯/油菜—水稻,周年免耕,旱季稻草垄上覆盖,水稻季油菜秸秆宽行覆盖,作物秸秆全部还田)与CK1(小麦—水稻,翻耕,不覆盖,作物秸秆全部移除)和CK2(油菜—水稻,翻耕,不覆盖,作物秸秆全部移除)相比,可提高土壤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储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平均周年节水2600 m3.hm-2以上,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增种短季秋菜创造较高的效益,同时不耽误小春作物的种植,增加经济效益15 000~21 000元.hm-2,实现了节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8.
不同稻作方式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区试验、示范表明:(1)在太湖地区,实施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进行旱撒播和旱条播是可行的,且对水稻有增产效果;(2)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保水能力,本试验条件下实施秸秆全量还田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低12%,总孔隙度增5.73%;(3)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旱直播水稻的关键技术环节要抓好切碎还田、适期早播、适量匀播、间歇灌溉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移栽水稻前期生长发育状况及与植株抗氧化能力、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大田试验,以油菜秸秆不还田(CK1)、油菜秸秆覆盖还田(CK2)为对照,研究油菜秸秆翻埋还田(RI)对移栽水稻前期单株分蘖数、株高、干物质积累、根系数量、叶片过氧化物酶(POD)、硝酸还原酶(NR)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结果】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处理在水稻移栽后14 d内,水稻植株的分蘖数、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及根系数量均显著低于CK1与CK2(P0.05)。与CK1相比,RI能诱导水稻叶片POD、NR、GS酶活性升高,其中,POD活性从水稻移栽21 d后显著高于CK1,NR和GS酶活性从水稻移栽7~35 d均显著高于CK1;与CK2相比,RI的POD活性显著高于CK2,而NR和GS酶活性在水稻移栽后21 d内,CK2高于RI,21 d后,RI高于CK2。油菜秸秆覆盖还田下水稻前期农艺性状指标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差异较小,但NR和GS酶活性高于CK1。【结论】油菜秸秆翻埋还田抑制水稻前期生长发育,POD、NR、GS酶活性受到诱导升高。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套播生态技术是在夏熟作物(麦子、油菜)生长后期,采用自然农法原理,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在麦田(油菜田)地表,稻麦(或稻油菜)共生,收麦时留超高茬30cm左右,自然竖立,其余麦秸秆就地撒开或就近埋入套沟内(人工收割的油菜秸秆就地撒开),任其在稻作期自然腐解,秸秆全量还田。该技术不耕田、不整地、不育秧、不栽秧,秸秆自然还田,可提高农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