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张夷先生的作品,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创作视角新颖独到,切入点巧妙奇特,在常规中另辟蹊径,平淡里点石成金,为我们古老的盆景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三幅一组题为《江南乐韵》的作品,就是巧借三枝江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氛围、情绪等等来丰富盆景作品的内涵,也力求用大自然的山石树木的有机组合,再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世界。这又是作者一次新的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1993年第九期《中国花卉盆景》刊登了几件瑞安盆景,本人观赏后觉得尚有些不足(优点在这里不一一分析))。现提一些个人看法和意见,供参考。一、《水旱盆景》的不足是:1.整个作品中树体背对水面,缺少顾盼呼应。2.主树顶冠过大、过密,象一座小山  相似文献   

3.
创作优秀盆景作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我以为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作者必须有正确的创作意识。那种以为得到一根好的树桩,便可以事半功倍地创作出优秀盆景作品的想法,是一种极片面的误解,可称之为唯素材论。对于习惯制作树桩盆景的人来说,把扦插的幼弱枝条组合成一件作品,比驾轻就熟地对“生桩”造型还要难。难在哪里?正如沈荫椿先生给《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信《请勿“东施效颦”》中指出的那样:“培植者大多缺少翰墨文化艺术修养。”(见《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4期)。  相似文献   

4.
枸杞是大家熟知的盆景素材。与《中同花卉盆景》结缘久了,受到它的熏陶,总不时地想动动手,搞些“小制作”。如今制作了一件所谓的作品,希望大家能给予批评和指教。同时也想与初学盆景制作的朋友尤其是北方的朋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中国花卉盆景》和《花木盆景》中,不时有一些有关“文人树”的文章和所谓“文人树盆景”作品出现。应该说是中国盆景艺术创新中出现的大喜事,或者说是中国盆景文化自然进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寻梦中国盆景,相约美好安康。在今年第八届中国盆景展会上,来自全国80多个城市的盆景艺术家、爱好者组成了近百人盆景创作大赛团队。我有幸参加,并以作品山石盆景《金州人家》荣获金奖。现将创作过程叙述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卉盆景》第5期刊登了夏著华先生《从两件丛林作品看中国盆景与海外盆栽之别》一文。以往,笔者曾拜读过夏先生多篇文章,受益匪浅。但该文读后却让笔者稍感意外,我和他有一致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愿与夏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8.
<正>《影落虚涵》是浙江盆景艺术家沈水泉盆景艺术中的佼佼者之一(见《中国花卉盆景》2010年6期45页)。无可否认,这是岭南风格的传统悬崖式作品,造型中规中距,突出了岭南盆景流畅的树气树势,根盘牢,重心稳,不偏离。下悬的树干也符合比例,曲折回旋,方向明确,有动感,从根头延伸至结顶,树气流畅,节奏感好。整体构图富有吸引力,枝托布局合理,既有天顶托(保重心的主托),亦有伴随干顶架构的枝托,作品成熟,不愧为佳  相似文献   

9.
叶德鉴系福建建瓯人,学名德金,号阳圃,今年75岁高龄。他性格热情奔放,关注环保事业,提倡自育桩材,创作重心放在丛林、山石于一体的组合盆景,其作品已收入香港《文农盆景》国际网站。自1983年退休后,20年来辛勤创作,多次向本刊提出合理化建议,在问卷调查中,叶老被称为“艺德高尚的老园丁”,由于他热爱盆景艺术,至今身体健康,为盆景的民族风格再上一层楼笔耕不缀  相似文献   

10.
左边这幅作品苍老而自然成趣,作者为这盆大型盆景所提的《苍然》景名,可谓画龙点睛。这是盆立式的黑松盆景,它没有迎客松那样的大飘枝,主干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貌似平平。但就是这种树材,在创作时更  相似文献   

11.
赤楠主要生长在长江中游以南一带,尤以两湖、桂、赣等地为多。用赤楠制作盆景开发较早,且卓有成就者,当属湖北。由是,赤楠遂成为湖北表现盆景地方风格的特有树种之一。十年来,笔者共栽培了百多株赤楠且大部分成型。多次在本单位和省市各层次的盆景中获奖。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见图1)是  相似文献   

12.
盆景题名有很多讲究和方法。景名的表情达意是很重要的一点。自古有诗言志,景抒情之说。景是客观的,特定的。情是主观的,人所特有的,具有社会性和个性,具有历史延续性和时代性。一盆好的盆景作品,客观地展示了特定的自然景观,外在画面肯定是美的。而内含的意境则要靠人去领悟拓展。所以,盆景题名要以人为切入点,注入人文因素,增加情感含量,达到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山石盆景《古道畅想》(见彩页),表现的是沙漠景观,很容易使人想起丝绸古道,大漠驼铃,风起沙滚之风韵,故题名为《古道畅  相似文献   

13.
二、运用音乐、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表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吉庆祥和的主题,彰显作品的庙堂气 例如贺淦荪大师开动势盆景之先河的作品《风在吼》,就是引用《黄河大合唱》中的句子,非常贴切;陈德伟的杜鹃盆景取名《青春之歌》;魏文富的三角枫《渔舟唱晚》;龙川盆景园的杜松盆景《百鸟朝凤》;《涛声依旧》,彭水章的水蜡《在水一方》;蒋永魁的山石《北国之春》;叶锦豪的水松《迎来春色换人间》等,都从音乐、戏曲等文化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14.
《中国花卉盆景》2012,(2):64-65
2005年8月以前被评为盆景金奖的作品,已经由安徽科技出版社编成专集《中国盆景金奖集》公开发行。此次本刊开辟的新栏目《中国盆景金奖作品选刊》,系2005年8月以后的新作品,这些在全国新评出的盆景金奖作品将陆续发表,供广大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5.
应《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之邀,我来谈谈如何从小苗开始培养果树盆景的问题。我想以作品《铁笔春秋》和《岁月如歌》为代表的一批果树盆景为例,把它们的发展改进过程介绍一下,供实践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枫林水旱》短景是笔者的一件作品,曾刊登在《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10期上,起名为《人约黄昏后》。2008年5期夏著华先生对此作大加赞誉,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1日至31日,福建省盆景选拔赛在福州举行,厦门市园林局认真组织参赛。在此项赛事中,厦门作品评比总分为全省最高,其中一等奖2盆(一个地区只评1盆),《福州日报》作了报道。这里介绍几幅获奖的参寒作品,以飨读者。刘友坚的马尾松文人树盆景,取材平俗而作品不凡。细细品赏,颇有感触。马尾松的尖叶不及五针松的密集,不如黑松的厚实,它稀疏细软,枝  相似文献   

18.
时兆先先生阅历丰富,爱岗敬业,兴趣广泛,他早年的盆景作品《公孙情深》、《轻歌曼舞》、《他山之石》、《四时如意》等佳作都曾多次获奖。而他的新作也不乏奖项。2008年10月,全国盆景展览会在南京举行,兆先的作品又在南通选送的五件作品之中,并且获得金奖。"奉献一分爱,点燃颗颗心"。退休以后,时老更忙了,为了推动一方盆景事业的发展,他殚思竭虑,不辞辛苦,奔波四方。凡有人请他做盆景,不管路途远近,他总是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19.
树石盆景《戈壁生机》,原名《老骥伏枥》,创作于1996年。用一株圆柏,几块千层石,在大理石水盆中构图。1997年,浙江省盆景研究会在杭州举行第二届盆景评比展览,我送展了该作品。因为它既不像树桩盆景,又不像水山盆景,结果落选了。省评落选回来,该作品一直放在自己的盆景园里。两年过去了,该作品植物长势良好,依石而生的柏树蓬勃劲发。盆中的好几块千层石,我经常去摆弄它。特别是右边的两块小尾石很像小马,几个山石,竟成为一群“马邦”,很有灵性。依石而生的柏树,几乎也有了  相似文献   

20.
品赏枸杞盆景《今夜礼花灿烂》,顿觉心里一亮。作为观果盆景,既继承了中国盆景之传统,又有其个性;既玲珑,又大气,融杂木盆景与观果盆景特色于一身。第一,它以根代干,以根代枝,整个作品的主干,主枝与露根,都是一棵野桩枸杞的根。作者将主根作为主干,将侧根作为侧枝和露根,经过几年的养育,成为独具风格的作品。第二,果艳果繁,叶小且密;果、叶主次分明,突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