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甘蔗‖猫豆间作模式的合理性,旨在为蔗区径流污染的削减及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径流小区试验,设置不同甘蔗‖猫豆间作密度,观测并记录降雨量、穿透雨量,统计猫豆生育期内的径流次数、径流量、泥沙量、径流中的氮磷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间作密度下的地表径流、泥沙及氮磷流失量的差异及甘蔗‖猫豆间作对氮磷流失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甘蔗冠层下穿透雨率有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间作处理的平均穿透雨率为54.7%~71.9%,与单作甘蔗相比,间作甘蔗地表径流流失量降低了8.7%~24.9%,泥沙平均流失量减少了8.5%~23.2%,总氮、总磷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3.25%~25.97%、6.71%~42.28%,其中硝态氮的流失量大于铵态氮的流失量,分别占总氮量的52.98%~53.94%、12.48%~15.36%。穿透雨率与总磷流失量、径流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77,总氮流失量、硝态氮流失量、总磷流失量与径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80、0.85,氮、磷流失量与径流量的产生规律基本一致。甘蔗与猫豆间作能减少因暴雨产...  相似文献   

2.
日前。由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扬瑞主持的“甘蔗固氮技术”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一技术能让甘蔗身上长出一种特殊细菌。帮助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肥。每亩甘蔗节省化肥成本上百元。  相似文献   

3.
徐闻县甘蔗品种的引进、推广与甘蔗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闻县甘蔗生产的发展可分为“竹蔗时期”、“腊蔗时期”、“台糖 134时期”、“粤糖 6 3/ 2 37时期”和“新台糖系列时期”,各时期都有其代表的甘蔗品种和生产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4.
甘蔗杆状病毒基因组片段整合入杂种甘蔗基因组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SCBV)的基因组片段是否整合进杂种甘蔗Saccharum inter-specific hybrids基因组,以采自广西甘蔗研究所的1株杂种甘蔗植株叶片总DNA为模板,根据已报道的甘蔗杆状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多条特异引物.经PCR扩增、产物克隆及序列分析,获得1个全长为5 364 bp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具有SCBV基因组结构特征,含有2个完整的ORF,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2个SCBV分离物之间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一性均大于70%,但该序列与完整的SCBV基因组全序列相比,不具备完全的ORF3,缺失了对病毒复制过程极为重要的功能性基因RNase H的序列区段.通过Southern-blot杂交分析,初步推测其为一段整合入杂种甘蔗基因组中的SCBV基因组序列.  相似文献   

5.
6.
甘蔗高产的施肥E.Matavolta1引言甘蔗(SaccharumofficinarumL.)是人类一种古老的能源,最近已用于汽车来代替石化燃料。东南亚和印度西部地区最先种植甘蔗。大约在公元前327年,甘蔗已是印度次大陆的重要作物。公元647年左右引...  相似文献   

7.
甘蔗抗寒性的研究:Ⅱ.种茎低温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甘蔗有很高的能量转换能力,又充分利用了杂种优势,它是一种极有前途的特高产的饲料作物。选育饲料甘蔗品种又是发展饲料甘蔗的关键技术,闽蔗92-117、C155-76等甘蔗品种,生长特快,宿根性特强,年可收获2-3次,公顷产鲜蔗225吨左右,配合饲料青贮氨化处理,可提高饲料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蔗区,甘蔗花叶病田间发病率因地区和品种而异。供试9个种及品种对甘蔗花叶病毒株系A的反应为:割手密野生种表现免疫;闽糖70/611和桂糖11表现抗病;福引79/9,F134和闽选703表现中抗;福引79/8表现感病,NCo310和Co740表现高度感病。本文还对田间花叶病的发生特点与品种抗性的关系及品种抗性鉴定的依据和标准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亲本创新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及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53年建场起就开展甘蔗亲本创新和利用的研究,50多年来,在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近缘属植物斑茅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近年来使用的293份常用亲本中,220份为自育品种(品系),约占75%,其中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及其下属场选育的材料约占自育亲本材料的56%。海南甘蔗育种场通过"高贵化"育种途径,利用大茎野生种和当地割手密选育出导入新的野生种血缘的崖城73-226、崖城58-43、崖城58-47和崖城82-108等创新材料。至今,我国自育品种中至少有17个品种含有当地割手密的血缘,1个品种为大茎野生种的后代。在斑茅利用方面,海南甘蔗育种场于2001年获得了一批斑茅蔗BC1真杂种,并于2003年育成一批BC2后代。  相似文献   

11.
对7个甘蔗基因型不同生育阶段的光合生产因素的表现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生长的前期,光合生产表现为叶面积主导型,即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作物生长率与净同化率均呈增长的趋势。进入伸长盛期后,叶面积指数表现出对干物质生产的负效应,净同化率成为这—时期光合生产的主导因子。甘蔗群体对叶面积指数的负效应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伸长盛期作为光合生产的关键时期,是研究甘蔗光合特性的理想阶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10个甘蔗无性系的盆栽处理,分析了0.700%和0.513%土壤Na^+含量对9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0.700%土壤Na^+含量对甘蔗各性状的影响明显,尤其对株高,单茎重,蔗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最大,可将这4个性状作为筛选抗盐品种的指标,根据这4个性状在盐分胁迫下的表现,将10个甘蔗无性系划分为5种抗感类型,福引83-13,福农83-0706属高抗盐类型,桂糖11号抗盐类型,可推荐到  相似文献   

13.
以磷酸盐为选择剂,采用多步正筛选系统,从高产低糖的甘蔗品系福农86/17中筛选抗性细胞系。与对照相比,变异系具有很强的抗选择剂毒害的能力,且对其他种类的磷酸盐也具有较强的抗性。在不含选择剂的培养基上继代3次后,其抗性表现稳定。田间种植观察表明,抗性细胞系植株群体含糖分较高,对照系植株群体含糖分较低。文中还对该品系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甘蔗伸长盛期,SCMV—A侵染的蔗株叶片中蔗糖含量明显低于健株,还原糖含量则相反;不同钾、镁肥施用水平下,SCMV—A侵染的蔗株均比对照健株显著矮化,蔗茎和蔗糖含量均显著降低.而蔗茎锤度、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则因钾、镁肥施用量的不同或高或低于其相应健株;适量施钾可增加健株的蔗茎及蔗糖产量,又可部分减少由SCMV—A年致的产量损失.施镁肥也有部分减少由SCMV—A引致产量损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印度甘蔗害虫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例分析总结了印度甘蔗害虫生物防治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论述了印度甘蔗害虫生物防治体系 ,并对害虫天敌的大规模饲养方法作了详细说明 ,认为本地天敌的开发利用对甘蔗害虫的生物防治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Saccharumofficinarum在世界上已形成几个多样性中心,如新几内亚、印尼东部和南太平洋群岛等。但多样性中心并不一定就是起源中心。S.officinarum的起源中心是印尼东部-新几内亚地区。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地区被认为是起源中心,如中国、印度、东南亚,但证据还不够充分,有待于进一步证实。S.officinarum是通过S.spontaneum与其他属的植物(包括Erianthusarundinaceus、Miscanthussp.等)的种质渗透而进化来的,进化的中间阶段是S.robustum。种质渗透的第一步可能是在印尼东部,然后一些材料被传到新几内亚,通过漫长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而进化成S.officinarum。S.sinense和S.barberi可能是S.officinarum传到中国和印度后,分别与S.spontaneum及近缘植物发生种质渗透而形成的。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一些S.barberi无性系独立于S.officinarum。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的两种甘蔗糖分预测模型基础上,利用按质论价产生的糖分数据,从单个榨糖企业的角度,对甘蔗糖分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二次曲线模型、分段Log istic曲线模型提出了单纯的Log istic模型,针对糖分积累峰值段低于模型预测值的情况,进一步推导出复合Log istic模型。复合Log istic模型能够模拟多种情况,较适合在实际生产中对甘蔗糖分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甘蔗黄叶病毒的RT-PCR检测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甘蔗黄叶病毒(ScYLV)特异性引物YLSF111和YLSR462为引物,对福建蔗区8个罹病品种的疑似病株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352 bp特异性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是ScYL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一部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5%以上,与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ScYLV分离物(GeneBank登录号分别为AF157029、AY236971、AF141385)CP基因同源性达100%,证实我国福建地区甘蔗黄叶综合症的病原体为ScYLV.本研究同时建立了ScYLV的RT-PCR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甘蔗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能源,尤其是可再生洁净能源匮乏,汽车尾气污染严重。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生产效率、成本和效益的比较分析,表明能源甘蔗是生产乙醇的最佳原料;并阐述了国内外能源甘蔗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20.
广西三十年代以竹蔗作为主栽品种,其后不断从国内外引进品种,使广西甘蔗的单位面积产量和产糖量逐渐得到提高,每一次良种的更替,促使广西的蔗糖业跃上新台价。本文通过广西甘蔗引种六十多年的回顾,说明广西蔗糖业今日之繁荣,与品种的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特别是引进优良品种是分不开的;此外,还探讨了引种工作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广西今后甘蔗引种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