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罗建平 《植物医生》2003,16(4):10-10
稻赤斑黑沫蝉 (CallitetixversicolorFabricius)又名稻沫蝉或雷火虫。国内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北、湖南等 12个省。近年来在遵义市局部稻区危害严重 ,造成水稻不同程度减产。1 分布与危害赤斑黑沫蝉在遵义市 13个县 (市、区 )均有分布 ,主要在山区的稻田和玉米地发生。尤其以靠近树林、灌木丛的田块周围稻株受害最重 ,田边受害较田中心受害严重 ,低热地区比高海拔地区发生严重。赤斑黑沫蝉刺吸稻叶汁液 ,叶片初期现黄色斑点 ,叶尖先变褐 ,后叶片出现不规则红褐色条斑或中脉与叶缘变褐 ,严重的全叶干枯 ,受害叶片出现一片枯黄…  相似文献   

2.
稻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彬 《植物医生》1996,9(1):8-9
稻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王彬(四川省宣汉县植保站636150)稻赤斑黑沫蝉Csllitetixversicolar(Fabr)俗称雷火虫、泡沫虫、花腰杆。50年代在川东南低山区及丘陵区危害较重,以后被控制,但80年代以来逐渐回升,已成为川东南地区水稻...  相似文献   

3.
水稻赤斑黑沫蝉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飞 《植物医生》1998,11(4):4-4
近年来,一种较为少见的害虫,在我县西部稻作区迅速蔓延,受害水稻叶片呈火红色。不少农户由于对此虫缺乏了解,一时束手无策。笔者调查确认为“水稻赤斑黑沫蝉”。一、主要特征水稻赤斑黑沫蝉属同翅目,沫蝉总科。成虫体长9-12毫米,明显大于一般叶蝉。全体黑色,有...  相似文献   

4.
赤斑黑沫蝉 Callitteix Versicolor Fabricius是我国一种为害玉米、水稻、甘蔗等多种农作物和杂草的害虫,以为害玉米、水稻为主,在我区普遍发生,尤以河池、百色两地区为害最重。目前国内对该虫的报道很少。区内亦未见有研究报道。1981年我们接受河池地区科委下达“赤斑黑沫蝉  相似文献   

5.
通过2a时间的系统观察,初步发现稻赤斑黑沫蝉每年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并观察到稻田改为旱作的蕹菜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也出现羽化高峰。据此推断稻赤斑黑沫蝉每年可发生2个世代,与目前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稻赤斑黑沫蝉1a发生1个世代的结论不同。并提出铲除杂草是控制该虫发生为害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陕南稻赤斑黑沫蝉发生与为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tix versicolor Fabricius),属同翅目,沫蝉科,别名雷火虫,泡泡虫。1986年汉中地区发现该虫为害水稻,现已成为陕南巴山浅山、丘陵地区水稻上的一种新害虫,对我省水稻生产构成新的威胁。一般受害田减产10-20%,重者可达30%以上。 为害情况 稻赤斑黑沫蝉主要为害水稻,其次为害玉米、黄豆及其它禾本科植物。 该虫在我省主要分布于汉中、安康部分浅山、丘陵稻区。1986年只在扬河区个别村  相似文献   

7.
稻赤斑黑沫蝉与刘氏长头沫蝉发生与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赤斑黑沫蝉是山区水稻常见害虫、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刘氏长头沫蝉是最近在安徽省发现危害水稻的又一种类,国内报道仅见形态描述。本文根据3年资料对这2种沫蝉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并针对其生物学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赤斑黑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为害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多种作物 ,被害作物叶片逐渐枯黄 ,严重为害可造成作物整株枯黄死亡 ,减产十分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赤斑黑沫蝉在思南县玉米、水稻等作物上仅零星发生为害。近年来由于暖冬气候和农户对赤斑黑沫蝉防治方法不当 ,使赤斑黑沫蝉在玉米、水稻上发生呈上升趋势。1995年全县稻田发生面积1600hm2,占全县稻田面积8.9% ;1998年稻田发生面积8000hm2,占全县稻田面积46.15% ,1999年稻田发生面积11333hm2,玉米发生面积1467hm2,占全县稻田、…  相似文献   

9.
稻赤斑黑沫蝉近年来逐渐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提出了“灭除田埂杂草,搞好品种布局,以呋喃丹防治出土若虫,按防治指标适时用药,选用一遍净等防治成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乌沙水稻赤斑黑沫蝉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乌沙镇位于贵州省兴义市西部,平均海拔1350m左右,年均温度15.5℃,平均降雨量1350mm。全镇辖21个村,有水田633hm2左右,1998年赤斑黑沫蝉在乌沙镇的磨舍、新寨、田坝等村水稻田首次大面积发生,为害面积200hm2,为害较严重的有27hm2,造成水稻减产5%~30%,平均减产约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治理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湖南省历年稻飞虱测报资料,阐述稻飞虱在湖南省逐步加重,90年代大发生频率达80%,但地区间、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明显。分析影响1991~1997年全省稻飞虱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外来虫源迁入时间早、虫量大,早稻期间气温偏高,晚稻期间盛夏不热、晚秋不凉有利发生。几年来,实施把稻飞虱作为水稻害虫防治的主攻对象,坚持从稻区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取得了大面积控制为害,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辽宁玉米上的新病害,其流行速度快、发生范围广、为害严重。主栽品种严重感病、气象条件适宜、菌源量大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病害的发生特点、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对“野燕麦—小麦—农田—人的活动”4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揭示出野燕麦种子在耕层土壤库的分布和出苗特点、杂草与作物的竞争规律,以及农事操作对杂草侵染循环的影响,从中找出杂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断源、截流、竭库”的生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稻瘿蚊的发生和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历史上曾有几次大发生,近几年又呈上升趋势。引起该病害的病毒属于呼肠孤科斐济属。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毒源、介体、品种是病害发生的必要条件,三者都达到一定的程度、数量则会引起病害流行。影响这三个条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象因素、耕作栽培措施、栽培感病品种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压低毒源、虫口密度并种植抗耐病品种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东水稻橙叶病发病条件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离体条件下,植物激素NAA和ABA对稻瘟病菌的孢子萌芽没有影响,ABA对菌丝生长也没有影响,NAA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稻株上,NAA能减轻稻瘟病的发生,且对烯丙异噻唑有增效作用;ABA则加重病害的发生,对烯丙异噻唑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三化螟发生期出现了主害代(三代)的发生期超常规拉长、峰次增多及发生期的阶段性模糊等新特点。分析原因,一是水稻栽培系统变迁,全程生育阶段模糊,使其种群发育不均衡性加大;二是杂交稻大面积推广和虫伤株率提高,降低了三化螟种群发育的整齐性;三是冬季气温对不同龄期越冬幼虫成活率的影响不同,影响到冬后各代的发生期和峰次。据此提出了测报方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早稻抛秧田病虫发生特点与为害损失调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早稻抛秧田水稻主要病虫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比移栽田发生为害重,穗期更为突出。在不防治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为害损失也重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19.
该文报道了苎麻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苎麻炭疽病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8℃,最高抑制生长温度35℃,高温致死温度55℃,pH 值4—9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 pH 值6—7;分生孢子萌发需要在高湿条件下,相对湿度低于79.3%不能萌发,高温致死温度62。C。苎麻炭疽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田问病残体。日均气温20—30℃和相对湿度大于80%的气候条件有利该病的流行,病害的严重度与品种、肥料等有关。供试药剂中,以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250—500倍防效最好,在麻苗高30_(cm)ra左右发病初期施药,每隔7—8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可获得理想的防效。此外,麻田施石灰中耕覆土有良好的防病增产作月]。  相似文献   

20.
宿迁市1999年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浅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年宿迁市小麦纹枯病大发生调查及多年资料分析,认为影响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主要是暖冬气候、主栽品种抗病性差、播种期早、施肥量大和施用技术落后等。据试验研究提出防治对策是综合采用适期迟播、推广半冬性抗病强的小麦品种以及药剂防治中采取“一拌两喷”、加大药量及水量、适期早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