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谯区常年种植稻茬麦14667hm2,单产在4500kg/hm2左右.但目前南谯区稻茬麦生产存在产量低、适耕期短、粗耕粗种、病虫草害严重等问题,应重视基本农田建设,完善有利于稻茬麦生长的农田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制定适宜南谯区稻茬麦的生产技术指标;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播种;整地做墒,"三沟"配套,防渍壮根,以促进南谯区稻茬麦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
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总结了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淮北麦区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2021年进行稻茬小麦超高产试验。结果表明:在有益气象因素、药剂拌种、浅播镇压、化控化调抗逆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条件下实现超高产,淮麦50与徐麦185的产量分别为755.3 kg/667m2、746.29 kg/667m2。从淮北地区稻茬小麦的超高产理念及产量结构、高标准整地、药剂拌种、提高播种质量及适墒机械精播、科学选用品种、科学施肥及高效追肥、高标准建设沟系、因苗化调、科学化除、绿色防控、适期收获方面对淮北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稻穴点播麦是在土壤含水率高于30%甚至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态的稻板茬上进行的,是按照水稻穴栽时的规格(株行距)用手指象插秧似地在稻桩穴的南缘将三麦种子点播入土。这种方法如在秋播时遇到阴雨连绵,则可穿戴雨具在田间按时播种;如逢秋旱可在前茬养老稻时适当晚断水,稻收后立即选用半冬性或抗寒性强的春性小麦在土壤潮湿时适期早播;如在迟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寿县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总结了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精细整地、适期播种、科学施肥管水、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沿淮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淮地区小麦以稻茬麦为主.多年"稻→麦→稻→麦"的生产模式,形成了稻茬麦独有的生产特点,即稻茬麦田块排水性差、土壤质地粘重、难耕难耙、适耕期短、整地质量差,难于精耕细作,不利于培育壮苗夺高产等.本人通过多年生产实践,获得了沿淮稻茬麦产6750kg/hm2以上的高产栽培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效应研究,明确了稻茬小麦生产关键种植技术。苏南太湖稻区水稻腾茬期与小麦播种适期基本一致,无有效适耕期,且土质粘重、适耕性差,大面积小麦播种方式宜以板茬免耕撒播为主,播种适期为10月底~11月上旬,宜采用半精量播种,每667m2基本苗控制在16万左右。  相似文献   

8.
一、豫南稻茬麦区农业气候特征及白粉病发生现状 (一)豫南稻茬麦区农业气候特征 豫南稻茬麦生育期的主要农业气候特点为:冬前光照充足,气温高,麦播期长,但遇有秋涝,播期推迟,麦苗长势弱;冬季温暖,墒情适宜,越冬条件好,苗情转化快;春季气温变化不稳定,多雨寡照,渍、病相连危害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稻茬麦最佳免耕播种方式,以烟农19为品种材料,设置5个播法,研究了不同播法对稻茬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套麦群体质量指标优于其他播法,并表现出明显的增穗增粒效应,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小麦品质表现比较复杂,稻套麦清蛋白和醇容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播法,说明适期早播能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而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低于其他播法,说明小麦晚播有利于小麦加工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由于2003年气候因素的原因,山东省冬小麦播种进度慢于往年,形成了早茬麦、适期麦和晚茬麦,水浇麦、旱地麦等多种类型小麦并存之势。与往年相比,适期播种的小麦面积减少,晚茬麦的面积增加。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在春季因苗因地分类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就能够促  相似文献   

11.
去年秋播由于前茬水稻腾茬偏晚,比常年推迟10~15天左右,为了争取季节上的主动,晚茬不晚种,确保小麦适期早播,在我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农林局的正确指导下,大力推广应用稻套麦等轻简栽培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省略了繁杂的耕翻整地过程,解决了养老稻与早种麦的矛盾,实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五河县稻茬麦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稻茬麦低产的原因,并提出了该县稻茬麦高产栽培措施,以期为稻茬麦取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枞阳县稻茬小麦种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夺取稻茬麦高产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慎重选择品种,最好不用白皮小麦;精耕细作,提高整地质量;适期播种,确保成苗率;科学用药,搞好麦田除草;防止湿害,确保秆青籽黄;及时收获,防止穗上发芽;科学管理,防止倒伏;预防小麦干热风害等。  相似文献   

14.
五河县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从品种、耕作、播期、机械播种、机械开沟、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和"一喷三防"等诸多方面探讨了五河县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农户夺取稻茬麦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沿淮地区稻茬麦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推广稻茬麦浅旋耕机条播配套技术,提高稻茬麦关键技术到位率和稻茬麦产量,对促进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东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稻—麦品种搭配不合理,茬口衔接紧张,导致适期播栽、精确定量栽培、高产稳产等技术目标难以实现,制约了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的提升。近几年重点开展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试验,集成了水稻旱育壮秧机插/小麦适期机条播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亩产水稻800 kg、小麦500 kg以上,稻—麦周年超1 300 kg,并在全县大面积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索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科学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大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返青期、拔节期一次追肥和在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叶龄余数1.5期2次追肥4种追肥方式对稻茬晚播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间和次数主要影响小麦的成穗数和粒重,在返青期+拔节期2次追肥的方式小麦群体结构合理,成穗率高,产量结构协调,单产最高达8083.5 kg/hm~2。  相似文献   

19.
寿西湖农场经过连续几年种植结构调整,稻茬麦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为了提高稻茬麦产量水平,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出寿西湖农场稻茬麦栽培技术规程,从种子准备、整地、施肥、播种、各生长期的管理、收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稻茬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后移量对稻套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其中稻套麦10月25日播种,拔节肥按不同尿素施用量分5个处理:A:150 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375 kg/hm2;CK1:0kg/hm2。收稻后旋耕撒播小麦(茬后种麦)分2个处理,分别为CK2:于11月5日播种;CK3:于11月15日播种。稻套麦大田用种量225kg/hm2,茬后种麦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结果]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施用拔节肥225 kg/hm2后其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经济系数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CK1。但与稻茬后撒播小麦相比,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稻套麦产量要低于适期茬后种麦水平,高于迟播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稻套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