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择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社会可接受的开发模式是山区综合开发的关键。研究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评价了湘西干旱山区木本药材+玄参/玉米→木本药材+烤烟、木本药材+玄参/春马铃薯→木本药材+烤烟、春玉米/春马铃薯→烤烟、玄参→烤烟4种典型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木本药材+玄参/春马铃薯→木本药材+烤烟模式具有最好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温光资源与土壤养分利用效率高、病虫害控制及水土保持效益好等方面;同时具有最好的经济效益,是湘西干旱山区极具推广价值的一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丰富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提高旱地种植效益,以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为对照,在川东北丘陵区旱地设置“春马铃薯/玉米/甘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2种新模式,观测其周年原粮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2年平均值上,“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其总产值和纯收益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高52.16%和53.25%,且其劳动净产率比对照高14.85%;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和总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其纯收益和劳动净产率分别较对照低20.32%和17.07%。2个新模式的物质费用收益率和成本收益率均低于对照。综合比较,“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可作为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的替代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高产高效间套作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本地优良马铃薯品种“米拉”的脱毒种为主体作物,采用马铃薯套玉米问秋白菜、马铃薯问春大白菜套葱、马铃薯套唐菖蒲、马铃薯套半夏、马铃薯间折耳根、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6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玉米问胡萝卜模式的投入产出效果最佳,其产投比和纯收入最高,分别2.937和1278.79元/667m^2,可大面积推广。马铃薯套玉米间秋白菜、马铃薯间春白菜套葱、马铃薯间折耳根投产比在1:2.1912—2.4071之间,可在城郊及集镇附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垄沟套种春玉米,马铃薯收获后套种大月菜,是一项分带轮作,垄沟种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品种搭配,互利生长,充分利用地力,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产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具有较高的产量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作为龙马镇特色作物,近年来播种面积不断扩大,2022年已经达到约245 hm2,然而单产量却不足15 000 kg/hm2,为了改革种植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玉米套种春马铃薯的高产配套技术方案。基于此,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并提出了“春马铃薯-玉米-大豆”“春马铃薯-蔬菜”和春马铃薯与幼龄果树间作模式的密植栽培管理制度,希望可以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5.12”地震灾区稻田干旱缺水问题,在大田条件下,设小麦/春玉米//甘薯、小麦/春玉米/大豆、小麦//绿肥-春玉米/大豆、小麦-夏玉米和冬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5个水改旱种植模式,研究水改旱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周年粮食产量、农产品服务价值与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与稻田传统水稻-小麦模式相比,地震灾后实施水改旱新模式周年原粮产量增加1.55%~24.20%;水改旱2年后10~ 20 cm土层容重增加7.69%~13.85%,且水改旱间套作种模式大于轮作模式;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1.48%~28.16%,有效磷含量提高181.72%~436.56%,速效钾含量提高42.47%~157.68%。种植模式和年际间农产品服务价值差异显著,其中,小麦-玉米模式增产潜力大、成本低、适宜规模化生产,可作为地震灾后稻田水改旱应急种植模式;但地震发生2年后,应全面恢复发展水稻-小麦水旱轮作。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大豆、玉米、蚕(豌)豆、番薯和马铃薯等常见旱粮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组装创新,探索出包括"浙贝母/鲜食春玉米-鲜食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一年四熟模式、"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迷你番薯-迷你番薯-蔬菜"一年三熟模式、"大麦/春大豆-晚稻"一年三熟模式、"棉田套种豌豆"节本增效技术和"大棚番茄套种甜玉米"种植模式等一系列的鲜食旱粮作物新型的高效种植制度和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单作套种和秸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模式与鲜食旱粮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有限耕地的复种指数,还进一步提高了旱粮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春马铃薯、春玉米/秋马铃薯、花椰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生育期短、性喜冷凉,是适宜的间作套种作物。枣庄市马铃薯种植属中原二季作栽培区,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主产区滕州市是著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是山东省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薯农摸索出了许多间作套种模式,其中春马铃薯、春玉米/秋马铃薯、花椰菜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黑龙港平原地下水漏斗区传统冬小麦-夏玉米(简称麦-玉)一年两熟模式的水粮矛盾问题,设计“一年传统麦-玉模式+一年轮作其他作物”的2年节水稳粮型轮作系统,试图寻找适合该区域的节水稳粮型绿色种植制度。于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河北吴桥地区开展田间试验,以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为对照,设置春玉米→麦-玉、冬小麦→麦-玉、春甘薯→麦-玉、春花生→麦-玉、冬小麦-夏花生→麦-玉、马铃薯-青贮玉米→麦-玉6个处理,分析各轮作模式的农田耗水特征。结果表明:(1)相比对照,除冬小麦-夏花生→麦-玉外,不同轮作模式的年均耗水量可减少3.1%~15.2%。春玉米→麦-玉、马铃薯-青贮玉米→麦-玉、春花生→麦-玉和春甘薯→麦-玉模式轮作周期内年均耗水量较对照模式分别减少6.1%、7.2%、9.2%和15.2%, 4种模式的年均地下水净消耗量也较对照模式分别减少9.0%、10.3%、16.2%和32.9%;(2)不同耗水层次的作物搭配可以在空间上实现水分互补。冬小麦作物主要消耗0~160 cm土层土壤水分,其含水量相较于播种时减少了20%,马铃薯作物主要消耗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其...  相似文献   

10.
京郊山地旱作区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京郊山地旱作区农作物产量,以延庆县为例,依据农户调查、田间试验和数学模型等方法,从作物生长期间降水状况、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农田水分供需平衡与作物生态适应性判定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对京郊山地旱作区主要作物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降水利用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规律是:多年生苜蓿>春玉米>春大豆>春谷子>马铃薯。5种作物中春玉米、春谷子和春大豆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马铃薯和多年生苜蓿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农田作物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指数,4种春作物排序依次为:春玉米>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春玉米>苜蓿>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研究结果可为京郊山地旱作区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马铃薯和春玉米作为商洛乃至整个秦巴山区的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分别在200万亩和240万亩左右。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间套技术,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组织相关县区农技部门在大量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膜马铃薯玉米规范间套集成技术模式的示范与推广工作,该规范间套模式全年平均亩产756.93千克(其中马铃薯1456.16千克,折主  相似文献   

12.
在旱地采用本地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3号”脱毒种与普通杂交玉米、糯玉米、秋白菜、春白菜、葱、生姜、折耳根、胡萝卜等作物间套种植,进行马铃薯不同间套作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投入产出效果最佳的模式是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其产投比和纯收入最高,分别达到2.6347和1155.00元/667m^2,适宜本地中海拔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蚕豆+青菜/春玉米+地刀豆-秋玉米”一年5熟新型立体种植模式同传统的“棉花/蚕豆”旱地种植模式相比,667m^2产出高2.77倍,净收入高3.89倍,劳动生产率高2.89倍,是替代“棉花/蚕豆”较好的立体种植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玉米、马铃薯间套作模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玉米与马铃薯间套作的4种不同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充分地利用了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使地膜马铃薯与隔沟玉米的间作方式不但获得较 高的马铃薯产量(达到2.2万kg/hm^2),同时玉米也获得6900kg /h m^2的产量,而且地膜春马铃薯与卫中沟 鲜玉米春夏互套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本地区的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生态特点,从而获得了十分可以同的经济效益,发展多熟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口镇、牧户关镇,山阳县十里乡、户垣镇,洛南县石门镇、保安镇、洛源镇等地进行了地膜马铃薯—春玉米—蔬菜(大白菜、甘蓝、萝卜、蒜苗)高效套种模式示范,年示范面积30500亩。经实际测产,地膜马铃薯平均亩产2080千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岑巩县实施优质马铃薯/玉米套作栽培模式,合理解决了马铃薯玉米茬口矛盾,优质马铃薯效益较好,玉米单产稳定,避开伏旱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马铃薯、玉米单作、单套单、双套双、单套双、双套单等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单作玉米比单作马铃薯经济效益高;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均比单作玉米或单作马铃薯经济效益高;在套作模式中,以单套单或双套双效益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开展定点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病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春翻→绿肥夏翻→马铃薯轮作模式(LcLxM)的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大,叶片、茎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较向日葵→向日葵→马铃薯的轮作模式分别增加了22.57%、24.83%和23.42%,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增加28.09%,全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3.07%,产量增加15.46%。其次是绿肥春翻→绿肥春翻→马铃薯(LcLcM)的轮作模式较好;马铃薯几种病害病情指数和发病率以向日葵→向日葵→马铃薯的轮作模式最低,其中早疫病病情指数和植株枯萎病发病率较LcLxM轮作模式分别降低了39.99%和76.40%,块茎黑痣病和疮痂病病情指数较LcLcM的轮作模式分别降低了93.38%和87.98%。燕麦→向日葵→马铃薯轮作模式病害发生程度居中,LcLcM和LcLxM两种轮作模式的病害发生程度最高。综合分析各方面性状得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马铃薯生产中比较适宜的轮作模式是绿肥春翻→绿肥夏翻→马铃薯,其次是绿肥春翻→绿肥春翻→马铃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几种主要农作物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在 25℃恒温条件下, 分别用大豆叶片、 玉米花丝、 玉米叶片、 水稻叶片、 棉花叶片、 马铃薯叶片和向日葵叶片等寄主组织饲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 观察其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和产卵情况。结果表明, 双斑长跗萤叶甲雌成虫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 雌成虫产卵比例、 产卵量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供试寄主上雌成虫寿命和雌虫个体产卵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花丝、 棉花叶片、 大豆叶片、 马铃薯叶片、 玉米叶片、 向日葵叶片和水稻叶片; 产卵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棉花叶片、 玉米花丝、 大豆叶片、 向日葵叶片、 马铃薯叶片、 玉米叶片和水稻叶片; 产卵进度除取食马铃薯叶片表现为明显集中在前期外, 取食其余寄主组织的产卵进度均表现为相对均衡。在寄主玉米上, 取食雌穗花丝的产卵量显著高于玉米叶片。综合评价玉米、 大豆、 棉花和向日葵是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期较理想的寄主植物, 在农田生态系中是该害虫选择危害的主要农作物。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姜堰市通南高沙土地区常年以麦—稻、麦—玉米两熟制为主,效益较低。近年来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该区以早熟马铃薯作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通过推广粮经饲复套种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马铃薯一般产量1.125万~2.25万kg/hm2,产值2.25万~4.5万元。1 种植模式1.1 冬春蔬菜—马铃薯—夏花生冬前开沟作畦,畦宽2.4m,播一茬冬春蔬菜,产量可达2.25万kg/hm2,产值2.4万元。马铃薯起垄播种,每畦3垄,每垄播2行,株行距均为20cm,12万株 /hm2 。1月上中旬用双膜加小弓棚覆盖,4月中旬末开始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