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华苦茶是湖南重要的地方特色茶树种质资源之一。本文综述了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生物学、基因遗传、生物化学及其制茶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目前加工利用现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高效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华苦茶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江华苦茶是湖南省江华县林区一个古老的茶树资源。在江华林区多用苦茶制作黑茶或炒青绿茶,有治久痢、健脾胃和清热解毒之效,且越陈越好,故农家常收藏达数年之久;早春嫩叶制成毛尖,其味浓爽回甘,为迎赠宾客的珍品。 1961年王威廉、刘宝祥对江华苦茶原始群落进行考察。1963年彭继光等对江华毛尖  相似文献   

3.
茶树珍稀资源——江华苦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江华苦茶的资源调查、引种驯化、生理生化、性状分离与选育利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盛守文 《茶叶通讯》1992,(3):41-41,38
江华苦茶是湖南珍贵古老的茶树品种资源。经过提纯和复壮,已选育出优良的单株进行营养钵育苗推广。本场于1988年引种,1991年调查时,树高幅度为60~80cm,骨干枝为9~12个,生长强壮;经过1991年罕见的冰冻,抗寒性较强。本场现利用薄膜覆盖进行秋季扦插效果良好,并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活率90%以上,成苗率70%左右。为加速江华苦茶繁育进程,现将具体措施简介如下: (1)加强母穗园管理春茶末对母本园茶树进行深修剪。加强肥培管理、病虫防治和抗旱。扦插前两周,根据穗条木质化程度,进行摘顶并喷洒一次防治病虫的混合药液。 (2)覆盖薄膜扦插结束后,各畦充分浇透水并喷洒  相似文献   

5.
李丹  李端生  杨春  王庆  罗军武 《茶叶科学》2012,32(2):135-141
利用ISSR标记分析了江华苦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10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在70个单株间共扩增出174条谱带,其中166条具有多态性,占95.40%,表明江华苦茶群体基因组DNA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供试单株间的平均Nei´s基因多态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82、0.558,表明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供试材料的相似系数介于0.44~0.84,平均为0.63。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共聚为6个类群,其中5个复合组,1个独立组。亲缘关系ISSR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江华苦茶群体各单株间的亲缘关系,为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DNA序列分析在物种的系统进化、分类和鉴定等方面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中cpDNA序列分析因具有基因组小、进化速率适中、母系遗传等特点,已被大量用于系统进化研究。本研究采用4对cpDNA引物对收集来的32份江华苦茶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研究,其中有3对测序成功。扩增序列长度分别为634(1F-724R)、499(rbcla-rev)、532(rbcla-ajf634)。变异位点数量分别为5(1F-724R)、4(rbcla-rev)、4(rbcla-ajf634)。变异率从高到低分别是rbcla-rev(0.80%)、1F-724R(0.79%)、rbcla-ajf634(0.75%)。将3对引物测序得到的序列拼接,按照MP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将参试的32份茶树资源分为4大类。本研究为江华苦茶亲缘关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江华苦茶资源的应用和保护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华苦茶是适制红碎茶的地方良种,上级要求我地、县大力繁殖和推广这一优良品种。自1978年以来,我们在江华县的布里坪、牛牯岭两茶场和兰山县的黄泥井、百叠岭等茶场先后进行过多次苦茶扦插育苗试验,成活率都很低,为20%左右。除苦茶本身扦插难成活外,根本原因是浇水管理问题。江华苦茶育苗不但需水量大,而且苗田  相似文献   

8.
江华苦茶是我省一个珍贵古老的品种资源,早在西汉时代便作为马王堆汉墓中的陪葬品,至少已有二千一百年的历史。经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二十余年的考察研究,查明江华苦茶是乔木型茶树进化为灌木型茶树的中间类型,属半乔木大叶种,变异多。通过分离选育的新品系,有潇湘红8—1,为早生型;潇湘红37—2,潇湘红21—3,潇湘红  相似文献   

9.
江华苦茶是我省茶树珍贵资源,产于南岭山脉,制红茶香气浓郁,滋味浓强,冷后呈乳状,叶底红亮,红碎茶达二套样水平。抗寒性强,耐-9℃低温,可在长江中下游茶区种植。我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江华苦茶性状分离圃中进行优中选优,通过系统选育程序,选育出优质抗寒红茶新品种——潇湘红21—3(后简称21—3)。  相似文献   

10.
龙翔 《茶叶通讯》1992,(1):15-18
本文以江华苦茶新品系为研究材料,对茶多酚、氨基酸等品质成分在各季节、各年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华苦茶新品种茶多酚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种槠叶齐,各季节间茶多酚、氨基酸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且茶多酚含量各季节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为江华苦茶新品种选育及良种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江华苦茶的性状研究,提出加强江华苦茶的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和形成特色产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华苦茶的气候适应性与推广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华苦茶的发掘利用,填补了我省二套佯红碎茶的空白,对提高湖南茶叶品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江华苦茶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一些分析,谈谈进一步推广利用的看  相似文献   

13.
江华苦茶是湖南省珍贵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之一.近年来,对永州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主要围绕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多个乡镇,对其他县区涉及很少.从永州地理及自然环境特点上看,适合野生茶的生长区域应更为广阔.因此,对其具体分布情况和种群特征作进一步研究十分必要.对永州3条山系分布的原始型茶树资源进行采样比对分析,所调查区域的野生茶资源...  相似文献   

14.
李端生 《茶叶通讯》2010,37(3):24-27
茶叶产业作为江华特色产业之一,目前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商机。本文总结过去几十年发展茶叶产业的经验与教训,认识江华茶叶所具有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研究和探讨发展茶叶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茶区动态     
分析有利条件,发挥苦茶优势零陵在兰山召开大叶苦茶评议会湖南零陵地区兰山大叶苦茶品种资源丰富。近年来,两县利用苦茶制造红碎茶,其品质达到二套样水平。为了充分发挥苦茶的品质优势,对目前的苦茶群体进行提纯复壮,选育新种,零陵地区科委于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在兰山召开了江华、兰山“苦茶种质资源利用的研究”的同行评议会。会议邀请了省农学院,省茶科所、省农业厅的教授、专家莅临会议辅导。参加评议的  相似文献   

16.
朱东安 《茶叶通讯》2006,33(2):40-42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毗邻广西和广东,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是一个“八分半山半分水半分田,还有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江华种植茶树历史悠久,野生茶树资源丰富,如今茶叶已成为该县的特色产业,给茶农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会员     
《茶世界》2012,(4)
正浙江华顶茶业有限公司浙江华顶茶业有限公司初创于1992年,已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商号,发展成为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有自己的千亩有机茶园、省级示范性茶叶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和3家直营旗舰店。已通过QS、有机等质量安全认证,拥有种植、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的专业队伍,技术成熟,管理严格。  相似文献   

18.
江华苦茶属半乔木型,大叶类,其树姿、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生化成分均与云贵高原的大茶树相似,所制出的红碎茶,外形黑润带棕,颗粒重实;内质汤色红艳,金圈厚,滋味浓强,具有云南大叶种风格,又有独特的香型,可与国内外优质红茶比美。对江华苦茶的繁育,我们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作了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湘南桂阳和江华烟区1981~2010年平均气温、均温、日照时间、降水量等6项气象观测资料,以线性拟合方法分析湘南烟区烤烟大田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桂阳和江华烟区烤烟大田生长期气温上升率分别为每10年0.544、0.626℃,日照时间上升率分别为每10年30.672、69.744 h,湘南烟区的光热因素表现出上升趋势,有利于烟叶的提前移栽和延长大田生育期。2)桂阳和江华烟区烤烟大田生长期降水量上升率分别为每10年23.524、10.685 mm,蒸发量上升率分别为每10年23.625、65.811 mm,而相对湿度下降率分别为每10年1.299%、2.589%,表明湘南烟区的水湿因素可以满足烟叶大田生长期的生长需求。在拉长烟叶大田生育期的同时保证雨水充足,是优化湘南烟叶结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浙江中烟主导的稻茬烤烟上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采用云烟87,在湖南江华烟区开展上部烟叶延迟采收试验.结果表明:随上部烟叶采收延迟,鲜烟叶的SPAD值下降;烤后烟叶的单叶重、叶质重降低,总糖、还原糖、氯含量下降,烟碱、总氮、钾含量增加;烟叶的上等烟比例、均价、产量和产值降低.湖南江华烟区上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要求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